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100504)

作品数:223 被引量:2,683H指数:29
相关作者:张富仓李伏生李援农胡田田李建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6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2篇玉米
  • 63篇水分
  • 50篇利用效率
  • 46篇水分利用
  • 44篇番茄
  • 42篇施肥
  • 41篇土壤
  • 37篇水分利用效率
  • 34篇灌溉
  • 33篇滴灌
  • 32篇水肥
  • 31篇灌水
  • 22篇小麦
  • 22篇灌水量
  • 21篇温室
  • 20篇氮素
  • 19篇养分
  • 17篇根系
  • 17篇干物质
  • 15篇施氮

机构

  • 16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1篇广西大学
  • 19篇吉林省农业科...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昆明理工大学
  • 8篇南昌工程学院
  • 7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吉林大学
  • 5篇钦州学院
  • 4篇鲁东大学
  • 4篇新疆农垦科学...
  • 4篇桦甸市农业推...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长江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河内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8篇张富仓
  • 30篇李伏生
  • 27篇胡田田
  • 27篇李援农
  • 23篇李建明
  • 19篇吴立峰
  • 18篇李志军
  • 16篇谷晓博
  • 15篇牛晓丽
  • 15篇邹海洋
  • 14篇周振江
  • 14篇范军亮
  • 14篇银敏华
  • 13篇向友珍
  • 13篇边少锋
  • 13篇陈思
  • 12篇周昌明
  • 12篇强生才
  • 12篇潘铜华
  • 11篇常毅博

传媒

  • 30篇农业机械学报
  • 26篇干旱地区农业...
  • 2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节水灌溉
  • 9篇吉林农业科学
  • 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灌溉排水学报
  • 6篇排灌机械工程...
  • 5篇生态学报
  • 5篇玉米科学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9篇2019
  • 14篇2018
  • 17篇2017
  • 33篇2016
  • 51篇2015
  • 46篇2014
  • 36篇2013
  • 14篇2012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低温下水分对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揭示亚低温条件下水分对番茄幼苗氮钾营养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冬季温室番茄水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番茄为材料,在温室内采用盆栽的方式,以适温(18—30℃)环境为对照,研究亚低温(4—20℃)条件下,灌溉补充蒸腾蒸发量(ET)分别为60%、80%、100%和120%的水分对温室番茄幼苗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与适温相比,亚低温下番茄幼苗根、茎、叶干物质的积累量随着补充水分的减少逐渐降低,且处理时间越长降低得越多;干物质向叶片分配的比例减少,向根茎中的分配比例增大;亚低温下番茄幼苗植株中N、K的总含量降低,N总量随着补充水分的减少而减少,K总量在补充100%ET时最大;亚低温使番茄幼苗根茎叶中N的含量增加,K的含量降低;根茎中N的含量随着补充水分的减少而降低,叶片中N的含量在补充100%ET时最高,根茎叶片中K的含量在补充60%ET时最高。亚低温下补充的水分小于80%ET时,根茎叶中N的积累量显著下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向叶片中的分配率降低,根茎中的分配率升高。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番茄幼苗K向叶片中的分配率先降低后升高,根中的分配率大于适温下生长的番茄,且随补充的水分减少而逐渐升高。亚低温下补充100%ET水分叶片水势最大。【结论】在亚低温条件下补充100%ET水分有利于番茄幼苗干物质的积累以及对氮、钾元素的吸收。亚低温下番茄幼苗植株N的总量受水分影响较大,K总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徐菲李建明吴普特张大龙赵志华李俊
关键词:番茄亚低温水分胁迫干物质积累
水肥调控下糯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7个不同生育期亏水组合和4种施肥水平对糯玉米生长、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相比,中肥水平时拔节前期~孕穗期中度亏水明显降低总耗水量而不显著影响糯玉米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WUE ,但是该处理WUE稍高于其它亏水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明显增加糯玉米孕穗期和开花期叶面积、总干物质量和WUE,并缩短玉米开花至吐丝天数为0.7~1.0 d ,其中中肥水平时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WUEt (以干物质为基础)和WUEs (以干子粒产量为基础)分别提高37.7%、50.0%、33.1%和45.1%。因此,中肥水平时(N、P2 O5、K2 O分别为0.25、0.10、0.25g·kg^-1)糯玉米拔节前期~孕穗期进行中度亏水效果较好。
周英捷傅丰贝李伏生
关键词:糯玉米施肥水平水分亏缺
交替隔沟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该文研究交替隔沟灌溉下不同灌溉制度对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金西北22号”为供试材料,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垄植沟灌技术,设置7种灌溉制度:全生育期充分供水(CK)、仅苗期中度亏水(T1)、仅苗期重度亏水(T2)、仅穗期中度亏水(T3)、仅穗期重度亏水(T4)、仅花粒期中度亏水(T5)和仅花粒期重度亏水(T6),分析灌溉制度对玉米耗水强度、作物系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CK下制种玉米生长期内的耗水量、平均作物系数和籽粒产量均最大,分别是494mm、0.86和6478kg/hm^2。与CK相比,任一亏水处理均降低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且T6处理下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强度较T5处理的相应值明显减少(P<0.05);任一生育期亏水均降低该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T2、T3、T4、T5和T6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明显降低,降幅分别是13.29%、15.48%、28.13%、14.06%和19.87%(P<0.05);而T1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差异不显著(P>0.05),与此同时,T1处理下玉米的耗水量较CK下降20.44%,使其WUE最大(1.55kg/m^3)、灌溉水WUE最大(2.54kg/m^3)。可见,交替隔沟灌溉下采用苗期中度亏水、其他生育期内充分供水的灌溉制度可明显提高制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不显著降低产量。该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灌溉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漆栋良漆栋良胡田田
关键词:灌溉亏缺耗水作物系数制种玉米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时空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时空分布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利用2个旱作冬小麦品种在覆膜、覆盖有机肥、播量减半、追施氮肥等单因子或综合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田实验,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根系生长特征参数和水分消耗特征,综合最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覆膜和有机肥由于明显的保水优势,能提高小麦花后各层根重,尤其是花期60 cm以下深层根量分布,促进水分利用;覆膜和有机肥综合应用时根系生长不一定累积增加,但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以上;覆膜小麦根系群体调节能力强,播量减半处理后根重增加,产量受影响较低;拔节期追肥显著提高土壤深层根量,使冬小麦土壤水分消耗时间后移,同时配施有机肥使‘长旱58’产量达到7.0 t/hm2,在所有栽培模式中最具产量优势;不同小麦品种对于栽培模式的响应不同,应结合实际生产采用最佳栽培模式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以上,不同栽培模式的综合应用将是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行途径。
孙婴婴陈玉华陈士颖张岁岐
关键词:旱作农业栽培模式水分消耗
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99
2015年
【目的】水肥是限制作物增产的两大因子,不合理的灌溉与施氮不仅难于增加产量,还会增加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降低作物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针对西北半干旱地区温室蔬菜灌水和施肥存在的问题,通过滴灌施肥水肥耦合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温室番茄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水施肥制度。【方法】通过温室番茄小区试验,设常规沟灌施肥(100%ET0,N240-P2O5120-K2O150 kg·hm-2)以及3个滴灌水量(高水W1:100%ET0、中水W2:75%ET0、低水W3:50%ET0)和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240-P2O5120-K2O150 kg·hm-2、中肥F2:N180-P2O590-K2O112.5 kg·hm-2、低肥F3:N120-P2O560-K2O75 kg·hm-2),共10个处理,分析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水氮吸收利用对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响应规律。【结果】与常规沟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增加番茄产量31.04 t·hm-2、干物质量3 208 kg·hm-2和总氮吸收量73.13 kg·hm-2,增幅分别为46.9%、54.0%和82.4%,同时增加果实中维生素C(Vc)含量61.8%;降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6.4%和76.5%。滴灌施肥条件下,W1F2处理总干物质量最大(9 248 kg·hm-2),产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灌水量和施肥量正相关,增加施肥量带来的增产效应大于灌水,且W1F2处理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增加幅度最大。增加灌水量,降低施肥量,WUE逐渐下降,NUE逐渐上升,W3F1处理WUE最大(47.7 kg·m-3),W1F3处理NUE最大(65.6%),且W3F2处理的WUE和W1F2处理的NUE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受灌水、施肥以及水肥交互效应影响显著,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在滴头正下方没有明显累积,在湿润土体的横向边缘产生累积,W1F2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较小,分布更均匀。增大灌水量显著降低番茄V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营
邢英英张富仓张燕李静强生才吴立峰
关键词:番茄滴灌施肥硝态氮
中国可降解膜覆盖对玉米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可降解膜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措施,但覆盖可降解膜的作物产量效应仍存在较大分歧。该研究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覆盖和覆盖普通地膜作为覆盖可降解膜的对照,通过检索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覆盖可降解膜对玉米的产量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可降解膜和不覆盖组合中,覆盖可降解膜的玉米产量较不覆盖平均提高17.8%(95%置信区间14.8%~20.9%);该组合不存在发表偏倚和极端值。可降解膜和普通地膜组合存在发表偏倚,校正前覆盖可降解膜的玉米产量显著低于覆盖普通地膜(平均相差1.8%),校正后二者差异不显著(置信区间-0.9%~2.7%);该组合也不存在极端值。与不覆盖和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可降解膜的累计平均产量效应均随时间趋于稳定。近5 a来,覆盖可降解膜与覆盖普通地膜的玉米产量差异和变幅均较2000—2010年有所减小。在高海拔、低气温区域,平作和使用0.008 mm厚度降解膜时,更有利于提高可降解膜的增产效应。该研究可为降解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和开发研制提供依据。
银敏华李援农申胜龙任全茂徐路全王星垚
关键词:降雨可降解膜普通地膜META分析玉米
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水分亏缺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对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各设充分供水、中度和重度亏水3个水平(分别为W,2W/3,W/3),进行盆栽试验,分析了膨大期和成熟期亏水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成熟期亏水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有显著影响(膨大期亏水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除外);成熟期中度亏水时,膨大期中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7.8%和29.4%,糖酸比显著降低,降幅为46.6%;膨大期重度亏水时,成熟期重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依次减小49.3%,33.9%和75.0%,而使可滴定酸含量增加129.7%;果实发育阶段持续重度亏水较充分供水使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减小16.5%,16.0%和36.5%.表明番茄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水分供应均会对其风味品质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各时期单独亏水的效应与其他时期的水分供应有密切关系;两时期适度亏水可显著改善番茄果实风味品质,膨大期到成熟期持续重度亏水反而不利于其风味品质的提高,只是获得了较高的酸度.
杨器胡田田刘亭亭刘杰冯璞玉
关键词:番茄风味品质
辐射模型不同率定方法总辐射数据缺失插补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在长期连续观测中,总辐射(Rs)的观测数据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基于日照时数的ngstrm-Presscott(AP)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且精度较高的总辐射估算经验模型。选取A-P模型3种不同参数率定方法 (M1:每年率定,M2:分月率定,M3:多年率定),基于6个辐射站的辐射资料,对年平均Rs、年平均ET0、参数取值和插补精度进行了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下A-P模型在昌都站数据插补无明显差异,Rs年际变化大是造成该站Rs模拟不准的主要原因。在宜昌和南宁站,M1方法进行数据插补精度高于其他方法,M1方法 Rs缺失天数分别为40 d和70 d时,两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与实测Rs计算的ET0相比,t检验无明显差异。M2与M3相比精度稍高,但在昆明、赣州、杭州和南宁站冬季精度更高且6—8月份精度更低。与1990年以前相比,各站点A-P模型参数a在1990年以后有明显上升,工业污染导致气溶胶增加是原因之一。A-P模型在极端年份率定精度不高,在极端炎热气候年份,应用该模型用于灌溉预报时会低估作物耗水量,可能会给决策带来风险。该研究结果可用于A-P模型的风险评估和提高总辐射时间序列数据缺失情况下的插补精度。
吴立峰刘惠英张富仓
关键词:参数率定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插补
不同水氮条件下灌溉方式对玉米干物质量和氮钾利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由于作物需水随生育期的变化,分根区交替灌溉(AI)的节水效果也会随生育期而发生变化,探明不同生育期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实施和充分发挥其节水节肥效果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盆栽试验,在2种灌水水平(正常灌水和轻度缺水)和2种有机无机氮比例(100%无机氮和70%无机氮+30%有机氮)下,以常规灌溉(CI)为对照,分别研究苗期—灌浆初期、苗期—拔节期以及拔节期—抽雄期进行AI对玉米干物质量、氮钾含量和吸收量以及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缺水和有机无机氮肥配施下,与CI相比,拔节期—抽雄期分根区交替灌溉玉米地上部和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9.6%和27.4%,地上部和总N吸收量增加50.7%和50.4%。与单施无机氮肥相比,有机无机氮肥配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地上部和总N吸收量,但是一般降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这说明在轻度缺水和有机无机N肥配施下,拔节期—抽雄期进行分根区交替灌溉提高玉米总干物质量和N吸收量。
刘水李伏生
关键词:灌溉方式干物质量玉米
封闭温室两种降温方法的评估(英文)
2016年
该研究采用水循环烟囱和水池系统,分别建立两种不同的封闭温室,比较两种方法的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地面100 cm高度处,使用水循环烟囱的温度比不使用降温系统的温度平均降低8℃左右。在地面100 cm高度处,白天湿度值均保持在45%~75%,适宜作物生长。利用水池降温除湿,相比附近另外一个封闭温室,距地面50 cm高度处温度降低10℃左右。11:30-15:00之间,地面50 cm高度处的最高温度为32℃,基本接近外界温度。封闭温室的湿度较适宜植物的生长发育,但白天50cm高度处的湿度保持90%以上。
张敏樊强党亚爱薛绪掌
关键词:温度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