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12SQRW040)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许锬王晓凌盛周丽刘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财贸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3篇谭恩美
  • 2篇身份
  • 2篇谭恩美小说
  • 2篇喜福会
  • 2篇《喜福会》
  • 2篇《接骨师之女...
  • 1篇印记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生日
  • 1篇文化
  • 1篇小说
  • 1篇礼教
  • 1篇灵魂
  • 1篇鲁迅小说
  • 1篇母亲
  • 1篇母亲形象
  • 1篇华裔
  • 1篇《生日》
  • 1篇《祝福》

机构

  • 3篇安徽财贸学院
  • 1篇安徽财贸职业...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许锬
  • 1篇刘娟
  • 1篇盛周丽
  • 1篇王晓凌

传媒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国内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4年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一出版就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从最近十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看,不论是文章的数量,还是文章的质量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展开解读。但是,系统回顾小说《接》的国内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当前对该作品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主题内容过于集中,研究视角狭窄且多重复,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小说《接骨师之女》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其前景也令人期待。
许锬
关键词:谭恩美《接骨师之女》
《接骨师之女》中的空间设置与华裔的身份认同被引量:2
2013年
回忆中的中国与现实中的美国共同组成了华裔的完整人生,而双重文化背景使华裔群体一直游走在美国社会的边缘。在这个边缘地带,华裔既试图理解本族群的历史,也反思自身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同空间中的文化碰撞令华裔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变动的世界观,它有助于华裔在文化的差异中寻找到自身的主体性。本研究将从谭恩美的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空间设置入手来探析华裔的身份认同问题。
许锬
关键词:《接骨师之女》文化身份
谭恩美小说《喜福会》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被引量:3
2015年
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一直备受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从近十年来(2003—2014)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不论是文章的数量,还是文章的质量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展开解读。但是,系统回顾小说《喜福会》的国内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当前对该作品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主题内容过于集中,研究视角狭窄且多重复,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等。如果能顺利地解决上述问题,小说《喜福会》仍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其前景也令人期待。
许锬
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
谭恩美与鲁迅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比较——以《喜福会》和《祝福》为例
2013年
在谭恩美的《喜福会》和鲁迅的《祝福》中都描写了一些生活在旧社会的母亲形象。她们的人生境遇不同,但命运却一样的多舛: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她们均受到无尽的压制,上演了一幕幕的人生悲剧。在此将试图分析这些母亲形象,比较两位作家在塑造母亲形象方面的异同,并探究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
许锬刘娟
关键词:谭恩美母亲形象
无处宿归的灵魂——《生日》中三重空间的身份印记被引量:6
2013年
在当代空间理论视域之下,源于现实生活的文学空间已不再是单纯地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的模仿、再现或表现,而是文本铸造的社会空间的组成与再现。以空间批评理论入手,可以从社会空间、个体空间和主人公心理空间等三个维度对美国华裔作家雷祖威的短篇小说《生日》进行解读与探讨。作品通过法院大楼、弗兰克住宅与华莱士·王的意大利餐馆和小孩韦尔比的房间这几个标志性空间的叙写以及主人公所经历的充满碰撞与冲突的个人恋情,来展示华莱士在社会空间中体验的强权与压抑、个人空间所遭受的冷落与磨难及其内在心理空间所承受的煎熬与困惑,折射出年轻一代的华裔虽已获得异国的身份但却仍被主流社会无情地疏离与边缘化,以至他们无力改变自身所栖居的生存空间,无法觅寻到灵魂的宿归。
盛周丽王晓凌
关键词:《生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