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02241)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周大鹏田竞解冰项良碧刘欣伟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微创
  • 4篇微创介入
  • 4篇舱内
  • 3篇螺钉
  • 3篇骨折
  • 3篇关节
  • 3篇方舱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舟骨
  • 2篇足副舟骨
  • 2篇副舟骨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室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机构

  • 1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田竞
  • 8篇周大鹏
  • 7篇解冰
  • 5篇项良碧
  • 4篇刘欣伟
  • 4篇梁明
  • 4篇韩雅玲
  • 3篇孙景阳
  • 2篇宣风琦
  • 2篇姚天明
  • 2篇霍煜
  • 2篇柳云恩
  • 2篇荣晶晶
  • 2篇张玉彪
  • 1篇常艳
  • 1篇张迎春
  • 1篇赵志峰
  • 1篇麻树人
  • 1篇施阳
  • 1篇梁卓

传媒

  • 4篇解放军医药杂...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副舟骨融合术治疗成年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副舟骨融合手术治疗35例(38足)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患者,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8~44岁,平均(32.4±7.3)岁;病程3~10个月.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测量影像学数据,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对足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除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外,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全部获随访,时间12~84个月,平均(53.5±14.7)个月.32例(35足)患者达到影像学愈合,术后愈合时间9~18周,平均(13.7±2.3)周.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x2=12.14,P<0.01).手术前后距骨第1跖骨角[(9.4±3.5)°vs (8.3±2.7)°,t=0.736,P>0.05],跟骨倾斜角[(17.7±2.2)°vs(18.9±3.4)°,t=0.794,P>0.05],距舟覆盖角[(14.3±3.4)°vs (12.5±4.6)°,t=0.947,P>0.05]及第1跖楔关节高度[(14.8±3.1)mmvs (15.9±2.8) mm,t=0.81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45.6±5.3 vs 82.5±7.4,t=3.214,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成人Ⅱ型痛性足副舟骨,当副舟骨骨块较大,不伴有僵硬性扁平足时,副舟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足功能,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手术疗效确实.
解冰田竞刘欣伟周大鹏项良碧
关键词:足副舟骨融合术
微创介入方舱内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在微型移动导管手术方舱内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只健康家猪,在方舱内行ERCP,常规造影,置入胆管塑料支架或鼻胆引流管,观察手术时间、影像清晰度及设备环境适应性。结果 3只家猪手术均成功,过程顺利,图像质量好。结论微型移动导管手术方舱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战场一线或自然灾害现场应用微型移动导管手术方舱开展胆胰疾病ERCP介入救治具有可行性。
杨卓梁明常艳孙景阳赵志峰高飞张迎春韩笑施阳孙亚男金晓龙田浩洋麻树人韩雅玲
关键词:导管室
微创介入方舱内超声检查在血管损伤猪模型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便携式超声检查在野战介入方舱快速诊治血管损伤中的价值及作用。方法在野战介入方舱内对10只健康成年猪通过血管介入建立腹部脏器血管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便携式超声分别探查造模前、造模后即刻、10、30 min损伤部位的超声影像图变化,并与血管造影比较。结果 10只实验猪共造成10处血管损伤,造模前超声显示肝、脾、肾形态正常、结构清晰,造模后即刻、10、30 min超声和血管造影分别检出2、5、7只形成血肿和10、8、6只造影剂外渗;超声诊断率分别为20.0%、50.0%、70.0%,血管造影诊断率分别为100.0%、80.0%、60.0%。结论便携式超声检查对外伤所致的血管损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作为战场一线野战介入方舱内血管损伤快速诊治的首选筛查手段,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宣风琦梁明荣晶晶关明子孙景阳姚天明李世倍韩雅玲
关键词:超声检查
HyProCure跗骨螺钉治疗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早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成人柔韧性扁平足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距跗关节稳定机制这一概念的提出和HyProCure跗骨螺钉的发明,给成人柔韧性扁平足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目的:评价HyProCure跗骨螺钉治疗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对27例(34足)成人柔韧性扁平足患者采用HyProCure跗骨螺钉实施距下关节稳定术治疗。男20例,女7例,年龄18-77岁,平均(33.8±11.6)岁。术后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并发症评估、x线和CT检查及基于PACS5.0系统的图像测量,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7±1.8)个月。除1例术后1个月因HyProCure脱出跗骨窦行更换手术外,余无明显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一例永久移除HyProCure。手术前后距骨第1跖骨角(14.1°±6.0°vs 4.7°±2.8°,P〈0.01)、跟骨倾斜角(16.1°±2.0°VS20.4°±2.2°,P〈0.05)、距舟覆盖角(24.9°±3.3°vs15.0°士2.1°,P〈0.01)和距骨第2跖骨角(32.3°±4.2°VS14.6。土1.9。,P〈0.01)改善明显,患足内侧纵弓高度显著提升(P〈0.01),VAS疼痛评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了74.9%(44.2±11.1w77.3±10.7,P〈0.01)。结论:采用HyProCure跗骨螺钉治疗成年人柔韧性扁平足可以有效恢复正常足部骨性结构关系、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负重、患足疼痛改善明显、功能提高显著,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解冰田竞周大鹏殷生良
关键词:扁平足
微创介入方舱内紧急救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犬的可行性研究
2014年
目的以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为救治平台,研究在严重自然灾害现场应用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救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3只成年健康家犬,常规麻醉后经股静脉穿刺,利用射频消融术对心脏传导通路中的房室结区希氏束进行精确靶向毁损,以构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后经锁骨下静脉将电极送至心室内并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周家犬存活情况,并定期监测心脏电生理。结果经房室结区消融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犬模型造模成功(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只,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只)。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5.7±16.1)min,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周家犬均存活,心脏电生理监测结果显示心律恢复正常。结论在医疗条件极度匮乏的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紧急救援期以及较长的灾后重建期间,依托综合手术方舱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安全、可行,综合手术方舱的应用将有望改善对灾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救治现状。
荣晶晶梁明霍煜姚天明孙景阳梁延春宣风琦孙毅梁卓韩雅玲
关键词:救援作业心脏传导阻滞
微创介入方舱内早期髂内动脉栓塞在骨盆创伤犬损伤控制性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方舱内早期髂内动脉栓塞对骨盆骨折家犬模型损伤控制性救治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家犬20只,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骨盆损伤家犬模型,栓塞组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对照组仅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两组均于造模前、造模后0、2、4、8 h监测家犬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呼吸频率、白细胞较造模前增高,栓塞组除造模后0 h平均动脉压外,其他时间点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氧分压较造模前降低,两组造模后4、8 h血小板高于造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造模后2、4、8 h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红蛋白均较造模后0 h降低,造模后4、8 h白细胞、血小板、二氧化碳分压均较造模后0 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造模后2、4、8 h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二氧化碳分压较造模后0 h降低,心率、白细胞较造模后0 h升高,造模后4、8 h呼吸频率、血小板较造模后0 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造模后4、8 h平均动脉压和血红蛋白以及造模后8 h pH值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和呼吸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造模后8 h pH值均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造模后均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栓塞组家犬未发生死亡,对照组死亡2只。结论应用野战介入救治方舱在战(现)场对骨盆骨折家犬模型实施介入栓塞可以较长时间稳定生命体征、明显减少出血量并保护肝肾功能,是提高骨盆骨折伤员救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田竞梁明解冰周大鹏赵文霍煜韩雅玲
关键词:骨盆
应用Bold螺钉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Dwight Ⅱ型足副舟骨12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Bold螺钉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DwightⅡ型足副舟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Bold螺钉手术治疗的12例(18足)DwightⅡ型足副舟骨的病例,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时间8~20(15.3±4.2)个月,患足疼痛症状消失15足,明显缓解3足,扁平足塌陷减轻5足。结论Bold螺钉手术治疗DwightⅡ型足副舟骨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疼痛,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刘欣伟柳云恩张玉彪周大鹏解冰项良碧田竞
关键词:手术治疗副舟骨
DSA旋转重建技术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旋转重建技术引导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DSA引导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在DSA监视下经皮置入导针和空心钉,通过DSA旋转重建技术重建钉道切线位的二维图像和螺钉在骨盆内的三维图像确保置钉位置满意。采用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复位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39个月,平均16.5个月,DSA旋转重建后证实置钉满意率100%(24/24),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复位优良率95.2%(20/21);功能恢复优良率95.2%(20/21)。结论 DSA可有效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经皮置入,通过旋转重建技术可以确保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田竞周大鹏赵勇解冰项良碧
关键词:DSA
影像设备辅助下骶髂关节螺钉微创置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使得骶髂关节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置入空心钉固定骶髂关节的治疗方法已逐渐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相对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骶髂关节螺钉微创置入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田竞周大鹏项良碧
关键词:微创
应用空心变距无头拉力螺钉(Acutrak螺钉)微创与Qwix螺钉切开手术治疗Jones骨折随机前瞻设计40例随访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变距无头拉力螺钉(Acutrak螺钉)经皮微创与Qwix螺钉切开手术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40例Jones骨折患者分为无头螺钉(Acutrak)组20例,Qwix螺钉组20例,并评价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AOF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3(17.2±5.5)个月。Acutrak组在术后1、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Qwix组,在术后3个月AOFAS评分明显高于Qwix组,术后并发症及取出螺钉的病例数明显少于Qwix组。结论应用Acutrak螺钉微创技术治疗与传统切开手术比较,存在更少的术后疼痛、更好的患足功能、更少的并发症等优点。
刘欣伟柳云恩张玉彪周大鹏解冰田竞
关键词:手术治疗JONES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