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1-1013-03)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国君李煜敬海明高珊马玲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秀丽隐杆线虫
  • 15篇毒性
  • 9篇急性毒性
  • 8篇线虫
  • 7篇化学品
  • 3篇毒理
  • 3篇毒理学
  • 3篇模式生物
  • 2篇毒性效应
  • 2篇毒性研究
  • 2篇原花青素
  • 2篇受性
  • 2篇热耐受
  • 2篇热耐受性
  • 2篇枸杞
  • 2篇微流控
  • 2篇微流控芯片
  • 2篇喂饲
  • 2篇细胞
  • 2篇灭活

机构

  • 25篇北京市疾病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市预防医...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李国君
  • 14篇李煜
  • 12篇敬海明
  • 12篇高珊
  • 11篇张楠
  • 10篇马玲
  • 6篇宁钧宇
  • 5篇谭壮生
  • 5篇齐丽娟
  • 5篇孔玲
  • 4篇曾迎新
  • 4篇李子南
  • 3篇赵超英
  • 3篇陶晶
  • 3篇王心宇
  • 2篇杨可欣
  • 2篇任建武
  • 2篇刘冰冰
  • 2篇娄云
  • 1篇张春雷

传媒

  • 13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2017年第...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毒性等级的化学品对线虫感知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为今后将模式生物线虫应用于化学品毒性研究和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GHSⅢ到Ⅵ毒性等级的化学品为研究对象,每等级中选取3~8个化学品,对秀丽隐杆线虫(Nematode Caenorhabditisel egans,以下简称线虫)进行6h亚急性染毒,采用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测定并评价化学品作用于模式生物线虫后对其感知行为的毒性影响,分析亚急性染毒条件下上述指数测定值的变化与化学品GHS毒性分级间的联系,以及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的线虫急性毒性指标(24hLC50)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探讨以上述指数作为化学品非致死性评价初始检测指标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今后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推荐染毒剂量范围。结果化学品作用于线虫的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其GHS分级、24hLC50有一定关联:GHS级别越高,出现趋避阳性的概率越低,且趋避阳性的最高剂量值也越大;GHS级别越高,出现趋向阳性的概率越高,且趋向阳性的最高剂量值越大。结论线虫趋避指数和趋向指数与化学品毒性大小有一定的关联性,推荐将这两个指数作为研究化学品的线虫亚急性毒性检测的初始检测指标。基于本实验结果推荐今后线虫的亚急性毒性实验的最高染毒剂量为其24hLC50的1/12~1/2。
曾迎新孔庆征李煜敬海明马玲宁钧宇谭壮生高珊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化学品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化学品急性毒性检测及评估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与经典体内啮齿类动物模型之间在化学品毒性检测及评价方面的内在关联性。方法采用敌敌畏、二水重铬酸钠、硫酸阿托品、氯化钾、无水2-丙醇等20余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品对秀丽隐杆线虫染毒24 h,观察96孔板中各孔线虫在2、4、12和24 h的死亡情况,用Probit法统计计算线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当化学品浓度设定在10.000、21.500和46.400 mg/ml时,另计数染毒1、8、16和20 h的线虫死亡数,获得半数致死时间LT50,进行线虫数据与大小鼠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线虫经各种化学品染毒12 h后IC50在0.76×10-3和300.54 mg/ml之间,染毒24 h后IC50在0.49×10-3和214.05 mg/ml之间。估算线虫可耐受的pH>2.75;剔除过酸化学品后,线虫LC50与大、小鼠LD50有正相关关系(r>0.75,P<0.01)。并且24 h的相关性高于12 h的相关性(r>0.84),稍低于大、小鼠LD50之间的相关性(r=0.899);线虫LC50和LT50具有相关性。结论化学品的pH值能够影响线虫LC50的测定值;相关性分析证实线虫毒性检测LC50值与大小鼠LD50值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LC50和LT50这两项指标可作为后续研究化学品的线虫急性毒性的毒效指标。线虫体内模型在新化学品的啮齿类动物毒性检测前的预筛工作中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李煜杨可欣高珊敬海明齐丽娟宁钧宇谭壮生赵超英马玲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化学品急性毒性试验
三种方法检测和评价美洲商陆叶和果的急性毒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别使用经典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及线虫毒性试验三种方法对美洲商陆叶子和果实进行急性毒性检测和评估。方法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美洲商陆叶使用一次最大限量法,美洲商陆果使用霍恩氏法;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使用CHL(中国仓鼠肺细胞)中性红染色法;线虫毒性试验采用96孔板对同步化的秀丽隐杆线虫L4期幼虫进行24 h染毒。结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美洲商陆叶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20.00 g/kg BW,为无毒级,而果的LD50>10.00 g/kg BW,为实际无毒,果的小鼠急性毒性大于叶的毒性;在细胞毒性试验中,叶和果的IC50分别为7.4和5.6μg/ml;在线虫毒性试验中,经215.0 mg/ml的美洲商陆叶染毒24 h后,仍未出现死亡,而果的LC50=16.5 mg/ml。结论经典小鼠和线虫染毒模型均显示果的毒性大于叶的毒性;在细胞毒性试验中,虽然果的细胞毒性略大于叶的毒性,但差别比较微弱。提示线虫模型比细胞模型更具有毒性预筛的潜在应用价值。
张鹏李煜尤育洲冯颖滕仁明马蕊高珊宁钧宇敬海明李国君谭壮生马玲
关键词:美洲商陆急性毒性体外细胞毒性秀丽隐杆线虫毒理学试验毒性
丹皮酚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筛选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检测丹皮酚对线虫的急性毒性、运动行为、摄食行为和生殖能力指标的影响,为丹皮酚相关功能性保健品开发利用提供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数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工艺(15倍加水量,5%氯化钠,浸泡2 h,蒸馏提取2 h)从牡丹根皮中提取丹皮酚,以0、100和200 mg/L丹皮酚处理线虫24 h后检测线虫急性毒性,以0、25、50和100 mg/L丹皮酚处理线虫5、10和15 d后检测线虫运动行为(头部摆动和身体弯曲)、摄食行为及生殖能力毒效指标。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酚提取率达到80%以上。浓度为100及200 mg/L的丹皮酚处理线虫,均无急性毒性效应;线虫运动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 mg/L丹皮酚效果最佳;线虫摄食行为和生殖能力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皮酚对线虫无急性毒性效应,并能提高线虫的运动能力,不影响摄食和生殖能力。
罗婧姬长舟张文静张楠高珊高珊敬海明宁钧宇李国君敬海明任建武
关键词:丹皮酚秀丽隐杆线虫毒性效应
模式生物线虫在化学品快速高通量毒性筛检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国内外新化学品合成速度的不断提高,合成数量日益增长,以啮齿类动物试验为代表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化学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需求。建立非啮齿类体内模式生物模型是该领域的国际前沿性研究。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fegons,以下简称线虫)的遗传背景清楚、生命周期短、虫体半透明易于观察,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本文将对基于线虫为模式生物的化学品快速高通量毒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化学品的毒理学检测评价现状及发展多年来,国内外化学品的毒性鉴定、筛选分级和安全性/风险评价都是通过体内外毒性实验来实现的。
邓瑛马玲高珊敬海明李煜谭壮生赵超英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化学品急性毒性
基于微流控芯片平台的秀丽隐杆线虫衰老模型研究进展
2017年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国际公认的模式生物是衰老研究的理想模型,而微流控芯片因为其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和多功能集成化等独特优势,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中。本文综述了基于新型微流控芯片平台的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衰老研究中的进展,并展望了微流控芯片在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进行寿命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杨焱棠敬海明张楠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微流控芯片衰老
秀丽隐杆线虫毒性研究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被引量:4
2015年
秀丽隐杆线虫因其遗传背景清楚、个体结构简单、生活史短等特性,在遗传与发育生物学、行为与神经生物学、衰老与寿命、人类遗传性疾病、病原体与生物机体的相互作用、药物筛选、动物的应急反应、环境生物学和信号传导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该模式生物逐步应用于生态毒理学和卫生毒理学领域。
高珊张楠敬海明齐丽娟李煜马玲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化学品毒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将模式生物毒性预筛与传统啮齿类动物实验相结合是今后国际化学品毒性筛检和安全性评估领域的发展方向。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进行化学品急性毒性评估的指标分为致死性指标和亚致死性指标,其中,致死性指标包括半数致死浓度和半数致死时间,亚致死性指标包括生长、发育、繁殖及运动、行为等指标。基于转基因线虫的生物标志物指标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近年来发展了使用微流控芯片及复杂目标参数分析和分选系统等的高通量、快速化学品毒性评估技术。该文对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杨可欣李煜李国君马玲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急性毒性化学品
3种模式对工业废水进行急性毒性判别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啮齿类动物、细胞、线虫3种实验模型同步进行毒性研究,摸索危险废液毒性初筛方法及判定标准的新模式。方法对18件工业废水进行毒性评估,以急性毒性评价为基点,同步进行动物急性经口毒性、经皮毒性、经呼吸道毒性试验;线虫毒性试验(24h LC50);细胞毒性试验(24hLC50)。结果18件样品小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小鼠急性吸入LC50〉10mg/L,大鼠急性经皮 LD50〉2000mg/kg;18件样品的线虫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为253.1~869.6mg/ml;18件样品的中性红细胞毒性半数致死浓度(24hLC50)为19.87~75.93mg/ml,结论动物试验结果表明18件样品不属于危险废液;4件样品215mg/ml、14件样品464mg/ml提示对线虫有毒性作用;本研究为建立危险废液快速、廉价、实用的多模式毒性评估体系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不明危险废液的快速预筛检和判别提供了有潜在价值的评估技术。
高珊敬海明张鹏李煜谭壮生齐丽娟曾迎新李国君马玲
关键词:动物急性毒性
PM_(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及线虫喂饲菌灭活方法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探索以线虫的热耐受性指标为检测终点时,喂饲线虫的食物大肠杆菌OP50菌株的最优灭活方法及其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的适宜浓度。然后应用优化喂饲方法,评价PM_(2.5)对线虫热耐受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PM_(2.5)的线虫寿命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种常见灭活方法(热处理和钴60照射)处理大肠杆菌OP50菌株,及未处理的活大肠杆菌OP50菌株(设为对照组)分别喂饲线虫,设定每组线虫的液体培养基(S-medium溶液)与加入细菌浓缩液(A=1.949)的体积比分别为1∶50和1∶100 2个水平。通过观察不同处理菌喂饲下线虫生长发育的基本形态学差异及喂饲5 d后对热耐受性的影响来评价热处理、钴60照射处理菌组与对照活菌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不影响线虫生长发育且对毒性效应无干扰的大肠杆菌OP50菌的灭活方式及其适宜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北京市冬季室外PM_(2.5)水溶性样品(终浓度分别为A组94.587μg/ml、B组119.29μg/ml),处理线虫5和10 d后观察其对热耐受性的影响。结果热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体长较短,体宽较窄,生长较对照活菌组喂饲线虫缓慢,而钴60照射处理菌组喂饲的线虫生长状态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见大肠杆菌OP50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占比例为1∶100时线虫生长较1∶50时缓慢。染毒至第10天时,在热应激条件下阳性减寿组(2%葡萄糖)和PM_(2.5)染毒处理组均可使线虫生存曲线左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减寿组平均生存时间缩短了48.43%(P<0.01),PM_(2.5)染毒处理组线虫平均生存时间分别缩短了26.29%(A组)和31.25%(B组)(P<0.01)。结论钴60照射是线虫热耐受性实验研究中较合适的大肠杆菌OP50灭活方法,细菌浓缩液和液体培养基的体积比为1∶50优于1∶100,PM_(2.5)作用下,线虫在热应激条件下平均生存时间缩短约1/3,提示PM_(2.5)降低线虫的热耐受能力,有�
孔玲李子南张楠敬海明高珊王心宇陶晶娄云宁钧宇李国君
关键词:秀丽隐杆线虫热耐受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