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YY023)
-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7
- 相关作者:刁晏斌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两岸四地的“遭”字句及其与“被”字句的差异被引量:17
- 2012年
- 在台港澳三地,使用文言被动标记"遭"的"遭"字句比较常见,并且有比较丰富多样的结构类型,由此形成了三地被动句的一个重要特色。大陆地区这样的用例不多,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趋于通俗化与口语化。这一形式在台湾用得最多,这主要是因为台湾更多地保留了文言成分及表达习惯。与一般"被"字句相比,二者在语义特征、使用范围、语体风格及复杂程度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 刁晏斌
- 关键词:两岸四地被动句
- 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被引量:20
- 2012年
- 经过近30年的时间,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具体表现在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拓展和加深,形成了言语社区与全球华语这样两个重要的认识和观念,编纂出版了有份量的新型工具书等。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对象的称名严重不统一,研究内容的均衡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工具书编纂方面也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而在海外华语规范及其标准方面则有一定程度的错位现象。
- 刁晏斌
- 关键词:两岸四地言语社区华语
- 两岸四地“将”字句及其使用情况考察被引量:7
- 2012年
- 两岸四地"将"字句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多,但是语义类型却有不小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的选择和使用上:大陆多为[+强处置性、弱致使性],而台港澳地区则多用[+强致使性、弱处置性]动词。除此之外,大陆与台港澳在"将"字句在书面语体色彩上还有一定的"程度"之别,而台港澳三地之间也存在"大同"之下的"小异"。
- 刁晏斌
- 关键词:两岸四地现代汉语
- 两岸四地“有+VP”形式考察被引量:8
- 2012年
- 两岸四地"有+VP"形式在来源、实时的使用情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台湾,它与闽方言源形式差异明显,已经成为通用口语的"主流"形式,但在书面语中却只是"支流"。在港澳地区,"有+VP"用得更多,并且有更为浓厚的"古旧"色彩,在"港式中文"中则更多保留方言源形式。在大陆地区,"有+VP"只能算刚"露头",它的进一步发展情况有待观察。这一形式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有很大的拓展与提升空间,可以分别着眼于大陆与台港澳三地或其中的一地,研究其来源、与旧有形式的竞争及现状、将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等。
- 刁晏斌
- 关键词:两岸四地句法
- 台港澳地区“搞”的使用情况及其与内地的差异被引量:10
- 2012年
- 虚义动词"搞"的使用情况在两岸四地有很大不同,就台湾的情况来说,在使用频率、用法以及感情色彩方面都与大陆呈相当明显的对立分布,而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则是对此词的负面认识和评价;香港"搞"字句常以"港式中文"面目出现,并且多用于俗白表达;澳门"搞"字用得不多,但与内地的一致性最高。两岸四地"搞"的使用除上述差异外,还有一定程度的融合趋势,主要表现是大陆与三地之间的互相靠拢。
- 刁晏斌
- 关键词:两岸四地
- 港台汉语独特的简缩形式及其与内地的差异被引量:10
- 2011年
- 港台汉语是指以港台"国语"为代表的地区所使用的现代汉语,它的缩略词语很有特点,与内地有明显差异,其主要表现是有大量临时性组合的简缩,以及三音节成词的双音化简缩等,它们具有面广量大、复现率相对较低和可懂度相对较高等几个特点,由此反映了两地词语简缩观的差异,包括原型标准观的差异、语言效率观的差异和表达效用观的差异。
- 刁晏斌
- 关键词:缩略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