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33003)

作品数:62 被引量:870H指数:15
相关作者:李善同高颖陈志光李华香孟延春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城市
  • 7篇实证
  • 5篇实证研究
  • 4篇农业
  • 3篇人口
  • 3篇投入产出表
  • 3篇农民
  • 3篇农民工
  • 3篇民工
  • 3篇经济增长
  • 3篇产出表
  • 3篇城市化
  • 3篇城镇化
  • 2篇地产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经济
  • 2篇社会管理
  • 2篇收入不平等
  • 2篇通婚

机构

  • 22篇清华大学
  • 15篇国务院发展研...
  • 9篇天津社会科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央财经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科...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国延安干部...

作者

  • 9篇李善同
  • 9篇陈志光
  • 8篇高颖
  • 7篇李华香
  • 6篇张秀兰
  • 4篇黄天航
  • 4篇姚金伟
  • 4篇孟延春
  • 3篇汤苍松
  • 2篇祝维龙
  • 2篇薛澜
  • 2篇吴三忙
  • 2篇贾珅
  • 2篇张川川
  • 2篇王菲
  • 2篇于淼
  • 1篇夏超然
  • 1篇李富佳
  • 1篇李泽红
  • 1篇肖索未

传媒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城市
  • 2篇南方人口
  • 2篇China ...
  • 2篇经济学(季刊...
  • 2篇管理评论
  • 1篇世界经济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理论学刊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规划师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人口学刊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人口与经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7
  • 15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出口对就业、工资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微观数据的证据被引量:102
2015年
使用微观人口数据和贸易数据,本文重点估计了中国出口对就业、工资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05年间的出口增长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并且出口增长对年轻人、低学历人口、农村户籍人口和女性的就业影响更显著,效果更大。进一步研究显示,出口显著提高了在业者的收入水平,降低了城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最后,本文补充考察了进口的影响,没有发现显著的就业和工资效应。但是,进口显著增加了城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
张川川
关键词:出口就业收入不平等
中国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基于1987年至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度被引量:12
2013年
本文基于平均波及步数法(Average Propagations Lengths),利用1987年至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测度了中国经济复杂度及其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1987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复杂度总体显著提高,产业链不断延长,复杂度指数(Complexity Index)由1987年的2.69,上升至2007年的3.63,上升了34.9%,但是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由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等带来的结构性变革,经济复杂度略微下降;(2)能源矿产开采业等部门在中国产业链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强化,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及社会服务业等作为产业链末端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后向拉动效果更为广泛;(3)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复杂度及演变呈现显著的差别,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区经济复杂度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江西、湖南、陕西、新疆等省区,且上升速度更为明显。
吴三忙李善同
关键词:产业链
中日韩城市化特征与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联系紧密、文化传承相近,表现出很多共性和一致性。特别是在城市化问题上,由于日本、韩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在80%以上,对刚刚超过50%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城市化水平、城市等级与分布、城市化推动因素以及城市化问题等多个方面,分析和对比中日韩三国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面临的障碍和难题,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布局和路径。
陈志光
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若干新趋势新理念被引量:6
2012年
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进入城市为主的时代。未来全球城市化步伐将呈现"南快北稳"的格局。大都市虽然举足轻重,但现有技术和产业条件下,发达国家一些大都市地区的扩展似乎触到了上限;而发展中国家将出现一批新的大都市群。全球化深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带动各国城市发展格局发生深刻、丰富而不对称的变化。城市竞争力日益取决于各种主体合作状况,以及在城市网络中所形成的独特优势。全球政治觉醒呼唤着包容性城市发展政策。在这些趋势下,城镇规划和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等都在发生着重要变化。
刘培林
关键词:城市化
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2)中国城市服务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3)服务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集聚趋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集聚。
李华香李善同
关键词:服务业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动特征——基于1982-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被引量:30
2015年
本文使用了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北京市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共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相关数据,综合利用人口重心研究方法和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方法,借助于Arcgis软件分析工具,分析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演变态势。研究结论表明,近30年间,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呈现为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规模总量不断膨胀的基本态势,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领先,全市人口重心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北部位置,位移距离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北京全市域人口密度由内到外呈现较为显著的阶梯状递减特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与近郊区人口密度梯度差异逐渐变小,近郊区与远郊区的人口密度的梯度差异逐渐扩大,以中心城区和近郊区分布为主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人口集聚趋势依然明显,反映了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点;北京市人口标准离差椭圆长短轴均呈缩短趋势,长短轴之比亦呈变小趋势,反映了在北京市人口规模整体扩张的基本态势上,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出更强烈的向心极化趋势和同心圆集聚趋势。总之,北京市仍然表现为人口增量型的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对稳定的人口重心变化和较小的标准离差椭圆变化表明了北京市人口增加趋势呈现出城市化中后期趋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质量型城市化将进一步成为北京市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孟延春汤苍松
关键词:人口分布人口重心人口普查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被引量:9
2015年
总结分析"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认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基础、机遇和挑战、发展潜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提质增效任务依然艰巨;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正在更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增大,包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展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潜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进一步发挥。
陈志光李华香李善同
我国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本文在分析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受到空前重视的背景和相关因素,并对城市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从解决目标、构成模式、作用机理三个方面对城市社会管理进行了定义。基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USMI框架),对现在各地方政府的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对今后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建议。
黄天航于淼姚金伟
京津冀经济区内外部经济关联研究——基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京津冀经济区是我国重要增长极,全面分析其内外部经济联系,对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henery-Moses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测算各地区通过消费、投资及出口三大最终需求对其他地区和受其他地区拉动增加值的模型方法,并基于此方法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我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京津冀经济区内部各地区之间三大最终需求的相互影响以及京津冀与全国其他地区三大最终需求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京津冀内各地区受其他两个地区拉动的增加值占地区实现总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北京经济对津冀经济拉动作用最大,而天津经济受京津经济拉动最大;北京较为均衡地通过三大需求对津冀产生拉动作用,天津主要通过投资需求对津冀产生拉动作用,而河北主要通过消费需求对京津产生拉动作用;京津冀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相互影响程度在深化,影响渠道主要是投资需求。
吴三忙陈炜明李善同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拉动作用
中国区域差距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6年
该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阶段以及各省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又进一步缩小的过程。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人力资本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国际及国内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未来我国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缩小地区差距依然是我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王菲李善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