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JS403)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会利李建中朱文学刘琛郭宝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土壤
  • 2篇吡嘧磺隆
  • 2篇嘧磺隆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手性
  • 1篇农药
  • 1篇农药残留
  • 1篇萃取
  • 1篇烯唑醇
  • 1篇相色谱
  • 1篇消解
  • 1篇黄粉虫
  • 1篇高效液相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王会利
  • 2篇曲昊杨
  • 2篇郭宝元
  • 2篇刘琛
  • 2篇朱文学
  • 2篇李建中
  • 1篇于丁一
  • 1篇田国芳
  • 1篇许迪
  • 1篇莫汉宏
  • 1篇吕笑天
  • 1篇高永鑫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和残留被引量:8
2013年
建立了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待测样品通过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丙酮(1∶1,V/V)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吡嘧磺隆的含量,并研究了2010—2011年北京、安徽和海南等3地水稻、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土壤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3%—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吡嘧磺隆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1,符合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5.29—6.42 d和4.99—6.42 d.秧苗期施药,收获时水稻和土壤中均未检出吡嘧磺隆的残留.
许迪于丁一田国芳莫汉宏王会利
关键词:吡嘧磺隆水稻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黄粉虫中手性烯唑醇的分离测定被引量:3
2014年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黄粉虫中手性农药烯唑醇的方法,对样品净化方法和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乙腈提取并加入正己烷液-液分配去脂后,经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以多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测定。此方法对烯唑醇的检出限为0.002mg/kg,回收率在97.22%~101.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等特点。该法适合推广用于黄粉虫等昆虫体内烯唑醇含量的测定。
刘琛朱文学曲昊杨李建中王会利郭宝元
关键词:烯唑醇黄粉虫手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本文建立了混合除草剂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Pesticarb/NH2SPE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吡嘧磺隆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田水中的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1.0×10-10g.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试验结果显示,8%吡嘧·苯噻酰颗粒剂施药量分别为67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42.2 g(a.i.)·ha-1)和1012.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63.3 g(a.i.)·ha-1),施药1次,2010年北京施药后120 d,安徽施药后92 d,湖南施药后70 d收获期糙米、植株、土壤和稻壳中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1.
刘琛朱文学吕笑天曲昊杨高永鑫李建中王会利郭宝元
关键词:吡嘧磺隆苯噻酰草胺水稻土壤农药残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