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170 被引量:1,080H指数:18
相关作者:徐文华孙明法姚立生王爱民严国红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9篇农业科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5篇杂交
  • 33篇栽培
  • 30篇选育
  • 25篇高产
  • 19篇籼稻
  • 19篇小麦
  • 17篇栽培技术
  • 16篇制种
  • 16篇水稻
  • 15篇制种技术
  • 13篇棉田
  • 12篇性状
  • 12篇育种
  • 12篇杂交籼稻
  • 12篇中籼
  • 11篇杂交中籼
  • 11篇抗虫
  • 11篇抗虫棉
  • 9篇天丰优269
  • 9篇棉铃

机构

  • 73篇江苏沿海地区...
  • 43篇江苏省农业科...
  • 17篇扬州大学
  • 12篇大丰市植保植...
  • 11篇环境保护部南...
  • 9篇江苏大学
  • 9篇江苏省林业科...
  • 5篇江苏沿江地区...
  • 5篇滨海县植保植...
  • 3篇东台市植保植...
  • 3篇江苏徐淮地区...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江苏工业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牧羊集团...
  • 2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38篇徐文华
  • 33篇孙明法
  • 30篇王爱民
  • 30篇姚立生
  • 29篇严国红
  • 28篇唐红生
  • 28篇任仲玲
  • 28篇朱国永
  • 23篇何冲霄
  • 18篇姚国才
  • 18篇杨学明
  • 18篇姚金保
  • 17篇单忠德
  • 11篇孙红芹
  • 11篇刘标
  • 11篇钱存鸣
  • 8篇黄利斌
  • 7篇王书文
  • 7篇李晓储
  • 7篇赵德安

传媒

  • 2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3篇江苏农业科学
  • 13篇江苏农业学报
  • 11篇江西棉花
  • 11篇杂交水稻
  • 8篇江苏林业科技
  • 6篇南京农专学报
  • 6篇大麦与谷类科...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华东昆虫学报
  • 5篇金陵科技学院...
  • 4篇种子
  • 4篇作物学报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上海农业科技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11篇2009
  • 17篇2008
  • 25篇2007
  • 31篇2006
  • 20篇2005
  • 19篇2004
  • 32篇2003
  • 13篇2002
  • 1篇2001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喂不同寄主作物对甜菜夜蛾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2003-2004年,选择甜菜夜蛾几种寄主作物的器官在室内进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试验,观察结果,以青椒叶为食料处理,幼虫历期最长,花生叶处理次之;饲喂常规棉与抗虫棉比较,对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明显,但取食常规棉幼虫处理的蛹重高于抗虫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处理对蛹历期的影响与幼虫历期趋势一致;在幼虫期饲喂不同寄主作物对甜菜夜蛾的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徐文华王瑞明王永山刘海南
关键词: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卵量幼虫蛹重
中粳糯新品种盐稻10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9年
盐稻10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新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糯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任仲玲孙明法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
关键词:栽培技术
科棉1号棉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04年
 以高品质棉花品种科棉1号为试材,以常规棉花品种苏棉15号为对照,探讨高品质棉棉铃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品质棉棉铃对位叶GA3和ZR含量高于常规棉,具有较强的"叶源"生理优势;棉铃发育前期铃壳和籽棉中较高的IAA、ZR含量(开花30d内)及CA3含量(开花20d内)共同诱导棉铃体积的增大和籽棉的充实;与常规棉相比,高品质棉棉铃发育后期(开花30d后),棉铃对位叶和铃壳及籽棉中ABA含量都呈缓慢增加动态,这是其棉铃铃重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长琴徐立华李国锋何循宏杨德银
关键词:棉铃发育内源激素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2008年
天优1120(天丰A/盐恢1120)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关键词:天优1120选育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优良种源扩繁栽培试验被引量:8
2005年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优良种源栽培试验表明,产自浙江建德的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种源生长快,抗寒性好,苗期能适应-7 ℃极端自然低温,无寒害发生.其中深山含笑3年生开花株率达40%,4年生达90%;杜英与深山含笑异龄混交生态复合栽培模式的生长量比全光照高15%.乐昌含笑4年生平均树高达4.7 m,平均胸径达7.0 cm,比同龄深山含笑树高高42.4%,胸径大100%,目前尚未开花.这2个树种的种源已显示出较好的绿化应用潜力.2001~2004年已扩繁深山含笑苗木126.54万株,乐昌含笑苗木42.66万株.同时,总结出了这2个树种的育苗栽培系列技术.
徐永星徐奎源李晓储黄利斌
关键词: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种源
卷叶基因Rl_((t))对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以3对卷叶近等基因系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施肥水平处理,研究Rl(t)卷叶基因对杂交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在正常肥力水平下,卷叶组合的精米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对应组合,整精米率高于其对应组合,垩白率和垩白度均低于其对应组合。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卷叶组合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均大于其对应组合,其他性状指标值在对应组合间的差异表现趋势不一致。增施穗肥,除汕优63外,各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有提高的趋势,各组合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均降低,消减值均增大,其他性状指标值变化趋势因组合而异。增施穗肥,卷叶组合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高于其对应组合,其中卷叶汕优559与汕优559的整精米率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性状指标值在对应组合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说明Rl(t)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
陈宗祥陈红旗邵元建张亚芳潘学彪
关键词:杂交水稻稻米品质卷叶淀粉粘滞性
迟熟中粳糯新品种盐稻10号的选育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阐述了盐稻10号的选育经过,并介绍了盐稻10号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从播种、密植、施肥、防治病虫等方面,总结了盐稻10号的栽培要点,以期为新品种盐稻10号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孙明法姚立生唐红生严国红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江苏沿海地区棉田玉米螟综合控制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03年
棉田玉米螟综合控制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包括 :改变春玉米的栽培方式降低了棉田玉米螟的虫量基数、开发和筛选新药剂确保了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改进施药方法提高了防治效果、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对玉米螟表现很强的抗性功能、棉花生育状态模型和DPC在棉虫综防中的应用丰富了玉米螟综防技术、玉米螟寄生性天敌的调查有助于加强天敌的保护利用 ,并能提高玉米螟测报的准确性。与常规棉田比较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的推广种植 ,有效抑制了棉田玉米螟 ,其残虫量和被害率下降了 80 %以上 ;棉田捕食性天敌总量增加了 2 5 .6 3% - 47.5 0 % ;有利于与多种作物间套作 ;省工节本可增加 14 76 .93元 .hm2 ,增幅达 30 %左右、间套复种还可以增加产值 15 %以上。
徐文华李清云吴翠英
关键词:棉田玉米螟综合控制栽培方式施药方法
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盐稻10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盐稻10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盐稻8933糯与盐稻9107配组杂交,经系谱法选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年申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已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公告。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唐红生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国内外水果保鲜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被引量:65
2003年
简述了水果采后生理、贮藏特性以及国际先进的水果保鲜技术,重点介绍了MAP气调保鲜的特点与意义,并综述了水果保鲜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张慜范柳萍王秀伟
关键词:水果贮藏特性保鲜技术采后生理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