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02008)

作品数:35 被引量:841H指数:18
相关作者:陈发虎夏敦胜马剑英魏海涛黄小忠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气候
  • 8篇全新世
  • 5篇荒漠
  • 4篇植被
  • 4篇植物
  • 4篇土壤
  • 4篇荒漠植物
  • 4篇红砂
  • 4篇干旱
  • 4篇磁学
  • 4篇磁学性质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小冰期
  • 3篇冰期
  • 2篇第四纪
  • 2篇圆柏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因子
  • 2篇剖面

机构

  • 26篇兰州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作者

  • 21篇陈发虎
  • 9篇夏敦胜
  • 7篇马剑英
  • 5篇魏海涛
  • 4篇彭剑峰
  • 4篇陈建徽
  • 4篇贾佳
  • 4篇安成邦
  • 4篇张永
  • 4篇黄小忠
  • 4篇勾晓华
  • 3篇范育新
  • 3篇孙惠玲
  • 3篇张慧文
  • 3篇刘现彬
  • 3篇赵晖
  • 3篇金明
  • 3篇吕雁斌
  • 3篇王刚
  • 2篇张永香

传媒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理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Scienc...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Scienc...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Advanc...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轮记录的阿尼玛卿山区过去830年夏半年最高温变化被引量:59
2006年
利用采自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的祁连圆柏(Juniperus prezewalskii)样芯,采用国际规范的树轮学研究方法对所有树轮样芯进行了精确定年。针对各样芯不同的生长趋势分别采用负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和样条函数拟合与树龄有关的树木生长趋势。对个别在样芯中存在缺失段或缺失年轮过多难以准确判定缺失位置的样芯,采用“搭桥”的方法建立完整序列,最后用ARSTAN软件计算合成树轮宽度年表,最长序列为1532 a,在满足复本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度为830 a的树轮宽度年表,并对年表的基本统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年表的年轮指数与研究区夏季温度成显著负相关,并在此基础上重建了研究区过去830年来夏半年(4~9月)平均最高温的变化。重建序列包含有大量的高频变化信息,又有十分显著的低频变化趋势。研究区在重建时段内经历了3个较为显著的降温期,其中1820 s^1900 s的降温趋势不同于该时期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趋势。另外,分析表明在重建时段内升温期较短,但是升温幅度大于降温幅度,迅速升温可能导致研究区严重干旱事件的发生。
勾晓华杨梅学彭剑峰张永陈拓侯宗东
关键词:黄河源区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Megalake Jilantai-Hetao in the arid areas of China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被引量:22
2008年
我们识别了 geomorphological,在通过地调查并且通过地区性的遥感的分析的当前的 Jilantai 盐湖附近的高湖层次的沉积、生物的证据想象。在约 1060, 1050, 1044 和 1035 m a.s.l 的举起有四组海岸线,是在当前的盐湖上面的 37, 27, 21 和 12 m 分别地出现。沙和石子的沿岸的存款在在 1070 和 1080 m a.s.l 之间的举起被发现,比水流高的 47 ~ 57 m 腌湖表面,尽管 palaeoshoreline 地形仅仅在几个地点被保存。在 Herimuxini,在 Ulan Buh 荒芜的、典型湖的沉积和沙石子的北边缘上,沿岸的存款也发生在 1080 m a.s.l 并且在下面的举起。典型吐痰扩大的 A 11-km-long 从逐渐地在它的大拐弯上沿着黄河的南部的银行在一些沙石子石场从 1050 ~ 1035 m a.s.l 在举起减少的这条海岸线东方海岸线特征例如在水文学计量器车站和 Shilazhao 镇附近定位的那些,被识别。沿岸的存款 overlying 冲积的洪水的层在 Hangjin 在 Balagong 附近发生在沙石场县。也有沙滩岩石和沿岸的存款,沿着 Langshan-Yinshan 山的南部的山麓在几个地点在 cut-and-built 平台上保存。另外,揭示水下的三角洲沉积的侧面在 Wuhai 附近被识别,在黄河进入盆的地方。典型的湖沉积也在 Hetao 平原的东方结束在 Togtoh 站台存在。水的软体动物壳在沿岸的存款是普通的,包括 Corbicula 的几种,根值 lagotis, R。xauricularia 和 Gyraulus convexiusculus。Ostracode 壳能也在更好的沉积被识别。典型垂直 prograding 序列在湖的沉积很好被保存的露头是明显的。滚动波浪的卵石和沙滩岩石很通常在更高的举起在堤在侧面的顶上被保存。所有这些证据建议曾经有一个巨大的palaeo湖,用到达我们指的 ∼1080 m a.s.l 的最高的湖水平盖住 Jilantai 区域和 Hetao 平原的大多数部分巨大的 paleolake ,比现代的湖贝加尔湖大,作为“ Megalake Jilantai-Hetao ”. OSL 标�
CHEN FaHuFAN YuXinCHUN XiD.B. MADSENC.G. OVIATTZHAO HuiYANG LiPingSUN Yang
关键词:晚第四纪干旱地区古气候学
中国西北干旱区小冰期的湿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2
2008年
选取中国西北干旱区11条具有明确古湿度指示意义的气候记录,结合冰芯、地层沉积、湖泊沉积、树木年轮、河流阶地等各种研究资料和历史记载,研究中国西北干旱区小冰期的湿度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小冰期(1400-1920AD)从整体而言处于相对湿润的阶段:区内高大山系降水处于较高时段——西昆仑山古里雅冰芯积累量增大,天山山间湖泊水位回升,祁连山敦德冰芯孢粉总浓度增加;而盆地内流系统水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塔里木盆地克里雅河和塔里木河流量增大,准噶尔盆地艾比湖水位上升,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补给量上升,居延海入湖水量增大,湖面扩展,青海湖盆地降水增加,有效湿度增大,苏干湖水体盐度降低,入湖水量/蒸发量之比升高。同时,较高分辨率的湿度资料显示,研究区东—南边缘地带在小冰期内部存在次一级的干湿波动,两个湿度较高的时期出现在16世纪和18世纪,分别与小冰期内部的两个相对温暖时期有很好的对应。中国西北相对湿润的小冰期主要是西风带强度增加和位置南移造成该区域降水增多和全球性普遍降温导致有效湿度增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区边缘地带小冰期内部冷干暖湿的配置则主要体现了夏季风的影响。
陈建徽陈发虎张家武杨保
关键词:小冰期中国西北干旱区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新疆博斯腾湖记录为例被引量:139
2006年
位于受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提供了全新世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对该湖钻探岩芯、沉积年代以及孢粉、碳酸盐含量、粒度等代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到全新世早期湖泊干涸,风砂沉积盛行,气候干旱;约8cal.kaB.P.以来现代湖泊形成,气候相对湿润,其中,约6.0—1.5cal.kaB.P.期间代用指标A/C值指示的流域湿度增加,盘星藻指示的湖泊深度最大,全新世最湿润时段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博斯腾湖记录的早全新世干旱和中晚全新世湿润的气候框架得到中亚其他较高分辨率湖泊记录的支持,具有普遍性。亚洲中部西风影响区这一全新世气候变化框架与亚洲季风区早中全新世夏季风强盛、中晚全新世季风衰落的变化模式显著不同,具有近似反相位(outofphase)变化特征。广大中亚内陆干旱区中晚全新世湿润气候不大可能是东亚季风深入内陆造成的,更可能是通过西风环流与高纬度北大西洋相联系,其驱动机制需要更深入研究。
陈发虎黄小忠杨美临杨勋林范育新赵晖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
甘青文化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环境动力被引量:48
2006年
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系统的变动,可以对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甘青文化区是我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新石器文化非常发达,遗址丰富,类型齐全,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古文化中心。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分布的变化,发现自大地湾文化至马家窑文化时期,研究区文化在空间上扩张,而后逐步向南退缩。这一变化和气候的干湿状况的变化密切相关。5kaB.P.气候逐步趋向干旱,导致文化分布上的空间差异,至齐家文化时期,研究区105°E以西遗址点的空间分布大大地向南收缩,而105°E以东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和仰韶文化基本一致。
安成邦王琳吉笃学陈发虎王鹏
关键词:环境变化新石器文化
孢粉记录的新疆巴里坤湖16.7cal ka BP以来的植被与环境被引量:22
2010年
通过对新疆巴里坤湖的地层剖面进行的精确定年和孢粉分析,结合现代表土孢粉数据,重建了该地区16.7cal ka BP以来的植被和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在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6.7~7.9cal ka BP)研究区以荒漠植被为主,A/C值所指示的有效湿度明显偏低,气候干旱.其中在16.7~8.9cal ka BP期间,气候环境最为恶劣;8.9~7.9cal ka BP为气候环境逐渐改善的过渡期.研究区在中全新世(7.9~4.3cal ka BP)为荒漠草原/草原,有效湿度明显升高,气候环境相对最为适宜,湖泊周围高地可能有片状的桦木林地出现.在4.3~3.8cal ka BP这一短暂时期,研究区植被由荒漠草原/草原迅速转变为荒漠,有效湿度显著降低,可能是一次百年尺度的干旱气候事件.研究区在晚全新世(3.8~0.53cal ka BP)呈现出典型的荒漠草原/草原草甸景观,有效湿度相对较高,气候环境相对较为适宜;0.53cal ka BP以来,呈现荒漠植被景观.区域对比显示,该地区16.7cal ka 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特征与东亚季风影响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气候干旱,中全新世-晚全新世气候相对湿润.
陶士臣安成邦陈发虎唐领余王宗礼吕雁斌李志飞郑同明赵家驹
关键词:全新世孢粉记录植被气候
Difference in Tree Growth Responses to Climate at the Upper Treeline: Qilian Juniper in the Anyemaqen Mountains被引量:3
2008年
Three ring-width chronologies were developed from Qilian Juniper (Sabina przewalskii Kom.) at the upper treeline along a west-east gradient in the Anyemaqen Mountains. Most chronological statistics, except for mean sensitivity (MS), decreased from west to eas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PC1) loadings indicated that stands in a similar climate condition were most important to the variability of radial growth. PC2 loadings decreased from west to east, suggesting the difference of tree-growth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nyemaqen Mountains. Correlations between standard chronologies and climatic factors revealed different climatic in?uences on radial growth along a west-east gradient in the study area. Temperature of warm season (July-August) was important to the radial growth at the upper treeline in the whole study area. Precipitation of current May was an important limiting factor of tree growth only in the western (drier) upper treeline, whereas precipitation of current September limited tree growth in the eastern (wetter) upper treeline. Response func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ree growth and climatic factors in various sampling sites of the whole study area.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ree growth in western (drier) upper treeline. However, tree growth was greatly limited by temperature at the upper treeline in the middle area, and was more limited by precipitation than temperature in the eastern (wetter) upper treeline.
Jianfeng PengXiaohua GouFahu ChenJinbao LiPuxing LiuYong ZhangKeyan Fang
塔里木盆地胡杨两种形态叶片碳同位素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以自然生长在塔里木盆地的胡杨为研究材料,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探讨不同种群胡杨的披针形叶和宽卵形叶两种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胡杨叶片的δ^(13)C值为-29.81‰~25.33‰,说明胡杨属于C_3代谢途径;胡杨宽卵形叶片和披针形叶片的δ^(13)C值差异显著,宽卵形叶片的δ^(13)C值要比披针形叶片的明显偏正,平均偏正2.08‰,说明胡杨宽卵圆形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要高于披针形叶的.
马剑英孙惠玲夏敦胜魏海涛陈发虎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水分利用效率塔里木盆地
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污水灌溉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本文选取了干旱区有代表性的污水灌溉地区-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结合GIS,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污水灌溉区域土壤中的pH、有机质、CEC、总盐、全N、全P、全K7种土壤肥力指标的空间变异陛,并采用普通克立格法绘制了各种土壤肥力要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图。结果表明:有机质、总盐、全N、全K的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CEC、全P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pH的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pH、有机质、总盐、全N、全K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都在25%以下,说明空间自相关作用强,其含量分布受结构性因素控制;CEC、全P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在25%~75%之间,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分布是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肥力的相关距变化范围为246.0~2100.0m。
张慧文马剑英陈发虎吕光辉
关键词:污水灌溉土壤肥力地统计学克立格插值
晚第四纪“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1
2008年
通过野外考察、探坑剖面观测和遥感影像分析,发现吉兰泰盐湖周围存在高湖面遗留的地貌、沉积和生物证据.在海拔1060,1050,1044和1035m共有4道古湖岸堤,分别高出现代盐湖37,27,21和12m.在海拔1070-1080m之间(高出现代盐湖47-57m)存在古湖滨砂砾石沉积,若干地点保存有古湖岸堤形态;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的贺日木西尼也发现1080m高程及其以下的湖滨砂砾石和典型湖相沉积,以及从海拔1050-1035m,长11km的典型砂嘴.河套黄河南岸黄河水文站砂场、什拉召砂场也发现古湖岸堤,杭锦旗巴拉贡砂场发现发育在冲洪积砂砾石层上的湖滨砾石沉积.沿狼山-阴山南麓若干剖面点发现湖岸侵蚀台地及湖滩岩和湖滨相沉积.在黄河进入河套的乌海附近发现水下三角洲沉积,黄河出口的托克托台地存在典型湖相沉积.在湖滨沉积物中,普遍保存有蓝蚬、萝卜螺和扁卷螺等水生软体动物壳体,部分湖相细粒沉积物中也可见到介形虫壳体.出露较好的湖相沉积剖面具有典型的进积型垂向层序,较高湖岸堤普遍保存有湖滩岩.这些证据说明,曾存在一个覆盖吉兰泰和河套平原大部分地区的巨大古湖,湖面海拔可达1080m,建议称作“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古大湖存在于距今5-6万年前.海拔1060-1035m间的4道湖岸堤代表了5-6万年到全新世早期间的湖面波动,而真正吉兰泰盐湖状态仅形成于距今5500年以来.“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的发现,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河套地区晚第四纪黄河发育、乌兰布和-库布齐沙漠的形成演化以及区域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陈发虎范育新春喜D.B.MadsenC.G.Oviatt赵晖杨丽萍孙洋
关键词:湖相沉积晚第四纪高湖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