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95B06)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田秋阳吴岩梁慧鲁萍孙彦坤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三江平原
  • 1篇杂草
  • 1篇沼泽
  • 1篇沼泽湿地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植物
  • 1篇生态旅游
  • 1篇生态旅游资源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植物
  • 1篇水层
  • 1篇碳储量
  • 1篇碳汇功能
  • 1篇碳通量
  • 1篇碳源
  • 1篇碳源利用
  • 1篇条件价值法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机构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孙彦坤
  • 2篇鲁萍
  • 2篇梁慧
  • 2篇吴岩
  • 2篇田秋阳
  • 1篇于贵瑞
  • 1篇温学发
  • 1篇张忠学
  • 1篇朱士江
  • 1篇郭亚芬
  • 1篇王帅
  • 1篇王建波
  • 1篇黎莉
  • 1篇冯树丹
  • 1篇陶波
  • 1篇付晓玲
  • 1篇贾竞波
  • 1篇丛雪
  • 1篇李克让
  • 1篇顾峰雪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以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22
2012年
以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为例,使用条件价值法对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在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下被调查者支付意愿的差别。采用实地调研方式,进行支付意愿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同时,引入8个变量,并采用logit模型分别在虚拟和真实情景下建立各变量和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真实情景下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47元/a)要小于虚拟情景下的支付意愿(59元/a),可见,在虚拟情景下评估结果会夸大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2)达赉湖自然保护区2010年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从4634×104元/a到12765×104元/a。该值仅是根据呼伦贝尔市人口来估计的支付意愿值,其总价值是有限的。但如果用全国总人口进行估计,其内在价值将成倍增加。研究表明:对于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不仅从生态学角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它对人类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对其资源无序的开发既会降低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质量也会减少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使得达赉湖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对比成为可能,并为该保护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王朋薇贾竞波
关键词:条件价值法生态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不同水层下CH_4、N_2O的排放及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野外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6—9月不同水层下CH4、N2O的排放进行了同步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影响气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水层下的CH4和N2O排放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CH4排放高峰期在7、8月,N2O主要排放期在6、7月。40 cm水层下的CH4排放强度最高,平均为34.54mg.m-2.h-1;20、60 cm水层下的CH4排放强度居中,平均分别为17.18、13.02 mg.m-2.h-1;0 cm水层下的CH4排放强度最低,平均7.69 mg.m-2.h-1,N2O排放强度最高,为0.072 mg.m-2.h-1;20、40 cm水层下的N2O排放强度相似,平均分别为0.053、0.050 mg.m-2.h-1;60 cm水层下的排放强度最小,平均为0.026 mg.m-2.h-1。相关分析表明,CH4的排放通量与40 cm水深及5 cm地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各土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因水层不同有所差异;N2O排放通量与地表0、40 cm水深呈显著负相关,20 cm水层下的N2O排放通量与5 cm地温呈显著正相关。CH4、N2O的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及地表温度均不相关。
王振芬张忠学郭亚芬朱士江
关键词:CH4N2O水层沼泽湿地三江平原
外来杂草反枝苋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群落,即单种大豆、单种反枝苋、大豆与反枝苋混种的群落中,反枝苋和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结荚期,混种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比单种大豆多利用了3种碳源,混种反枝苋与单种反枝苋相比利用的碳源种类数相同;在大豆鼓粒期,混种大豆比单种大豆少利用了9种碳源,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6种碳源;在大豆成熟期,混种大豆利用的碳源种类总数与单种相同,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4种碳源;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单种大豆相比,混种大豆根际土壤的有效氮含量和温度均降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含水量和全氮含量升高,且都在大豆鼓粒期差别最大。说明外来杂草反枝苋的入侵改变了大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了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能力,进而抑制了大豆的生长。
田秋阳周鸿章鲁萍梁慧吴岩孙彦坤曹迪王帅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碳土壤理化性质
三江平原12种湿地植物光合特性与叶功能性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野外气体交换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三江平原湿地12种优势草本植物的光合生理指标、植物叶功能性状指标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种草本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等指标,在不同植物科、种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12种植物中,有10种植物的植物气孔导度介于0.15~0.40mol/(m2.s)之间;胞间CO2含量在植物间的变异相对比较平缓(250μmol/mol左右);燕子花(Irislaevigata)的叶绿素含量最大,毛苔草(Carexlasiocapa)的最小,前者的叶绿素含量是后者的24.4倍;12种植物中,有9种植物叶片氮含量介于1.5~2.0mg/g之间。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12种植物叶片的平均比叶面积值与其相应的平均氮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73,p<0.01),平均含水量与其相应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平均比叶面积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前者R2=0.615,p<0.05;后者R2=0.664,p<0.05)。同时,12种植物的叶功能性状指标与光合生理指标关系密切,最大光合速率与其相应的单位干质量水平上的平均叶片氮含量、平均比叶面积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前者R2=0.571,p<0.05;后者R2=0.861,p<0.01)。
黎莉冯树丹王建波倪红伟付晓玲杨丽影徐明华
关键词:光合特性湿地植物三江平原
镜泊湖国家公园地区公路两侧豚草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揭示公路与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扩散的关系,对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附近201国道豚草沿公路两侧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豚草的频率和盖度都呈下降趋势,距离公路0.20m处为豚草的集中分布区;微生境对豚草分布有显著影响,弯道内侧豚草的株高、密度明显高于弯道外侧,但是沿公路直路两侧的豚草则差异不显著;说明公路在豚草的扩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防治豚草时应以公路沿线为主要防治区域,尤其是公路弯道处。
吴岩鲁萍孙彦坤高晓娇梁慧田秋阳赵娜丛雪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豚草公路
基于CEVSA2模型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长期碳通量及碳储量模拟被引量:11
2010年
随着造林活动的开展,准确评估人工林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对于准确估算全球和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机理模型为分析和预测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功能的动态特征提供了重要手段。CEVSA2模型是在CEVSA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碳水循环关键过程的定量表达方法而发展的新版本。基于改进后的CEVSA2模型,模拟分析了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林自造林以来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造林后,植被碳持续增加,研究时段内平均每年的增长速率为22%。土壤碳储量在造林后最初的7-8a间是逐渐下降的,而后逐渐升高,约15a后土壤碳增加到初始水平,随后土壤碳继续增加。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也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造林4a后,总碳储量由降低转为增加趋势,6a后,总碳储量即超过造林当年的总碳储量。造林后,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逐渐升高,而总呼吸则先降低后升高,呼吸组分中自养呼吸所占比例逐渐升高而异养呼吸逐渐下降。人工林在造林初期表现为一个碳源,随着人工林的生长,碳汇功能逐渐增强。由此可见,造林初期,生态系统碳储量下降,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碳,随着人工林的生长,生态系统转变为一个碳汇,植被碳、土壤碳和总碳储量均显著增加。
顾峰雪陶波温学发于贵瑞李克让
关键词:人工林碳汇功能碳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