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06-11)

作品数:44 被引量:356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洪连邢小萍袁虹霞陈锡岭李广领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辉县市胡桥乡人民政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6篇玉米
  • 16篇小麦
  • 9篇抗性
  • 8篇杀菌剂
  • 8篇枯病
  • 7篇病菌
  • 6篇黑胚
  • 6篇黑胚病
  • 6篇斑病
  • 5篇毒力
  • 5篇抑菌
  • 5篇纹枯病
  • 5篇小麦品种
  • 5篇小麦纹枯病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小麦品种(系...
  • 3篇毒力测定
  • 3篇色谱
  • 3篇杀虫

机构

  • 24篇河南农业大学
  • 20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辉县市胡桥乡...

作者

  • 18篇李洪连
  • 16篇邢小萍
  • 15篇袁虹霞
  • 14篇李广领
  • 14篇陈锡岭
  • 12篇孙炳剑
  • 7篇刘春元
  • 6篇王建华
  • 5篇高扬帆
  • 4篇陈军
  • 4篇孔凡彬
  • 3篇汪敏
  • 3篇罗梅浩
  • 3篇吴艳兵
  • 3篇郭彦亮
  • 2篇张定法
  • 2篇石明旺
  • 2篇邓天福
  • 2篇王玲
  • 2篇秦雪峰

传媒

  • 8篇河南农业科学
  • 6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玉米科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河南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杂粮作物
  • 1篇农药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16篇2006
  • 5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蒜生姜提取物对花斑皮蠹幼虫的驱避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滤纸药膜法,研究大蒜、生姜提取物对花斑皮蠹幼虫的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大蒜、生姜提取物在高浓度(100%)时,对花斑皮蠹幼虫均具有较强的驱避活性,20%时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或引诱作用,在较低浓度(4%)时多表现为引诱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作用效果逐渐下降.培养皿直径大小对活性强弱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较低浓度(4%)时,随着培养皿直径的增大,引诱效果显著增强.
邓天福姜雪晓
关键词:大蒜生姜提取物花斑皮蠹驱避作用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田间调查了14个不同玉米品种的花叶指数、雌穗上玉米螟和棉铃虫的数量以及后期茎秆上的虫孔数、幼虫数、虫道长等。结果表明,郑单958、豫玉22、豫单2001、浚单20、郑单18、郑单21、新单23和沈玉21的花叶指数较低,平均百株虫孔数和百株幼虫数较少,平均百株虫道长较短,比较抗钻蛀到茎秆内为害的害虫;豫单2001、新单23、滑丰986、沈玉21、郑单21和郑单958雌穗上的玉米螟和棉铃虫幼虫数较少,比较抗玉米穗期害虫;综合玉米前期和后期的抗性以及对钻蛀性害虫和穗期害虫的抗性,豫单2001、郑单958、新单21、新单23和沈玉21表现较好。
罗梅浩赵艳艳刘哓光赵国强
关键词:玉米基因型抗虫性
上海青中双甲脒和噻嗪酮农药残留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样本匀浆液与层析硅胶一起过柱的方法,对上海青样本中残留的噻嗪酮和双甲脒进行净化处理后,经气相色谱外标法对两种农药的残留量同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噻嗪酮和双甲脒在优化色谱条件下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1.78 min和6.40 min,两种农药在10-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双甲脒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424+0.320558X,噻嗪酮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743658X+1.243762,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双甲脒的残留量为64.48μg/kg,噻嗪酮的残留量为32.56μ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9.47%-111.43%,平均RSD为1.38%-6.77%。
王建华李广领陈锡岭
关键词:气相色谱双甲脒噻嗪酮农药残留外标法
小麦纹枯病生防细菌筛选及其定殖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分离自土壤的4个细菌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较强的颉抗作用,平板抑制率达80%以上.采用生防细菌发酵液处理小麦种子,室内盆栽人工接种试验,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是65.5%和41.9%.对B296进行抗药性标记后处理小麦种子,研究其在小麦根际的定殖特性,结果发现B296的数量随小麦生长呈下降趋势,在自然土中下降速度比灭菌土更快.
钱圆王振跃邢小萍袁虹霞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细菌定殖生物防治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解河南省主栽及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动态,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了2005-2007年间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发病情况,并采用动态聚类法就50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均不同程度的感染纹枯病,多数供试品种田间发病相对较重,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2006年度发病最轻。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无免疫品种;2个品种表现高抗,占4.0%;表现中度抗病的品种有21个,占供试品种的42.0%;表现感病的有27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54.0%,其中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的品种分别为14个和13个。总体来看,河南主栽或新近选育品种(系)半数以上对纹枯病表现感病,仅有少数品种抗性较高。
邢小萍汪敏刘春元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抗性
5种除草剂对百农矮抗58的安全性被引量:9
2007年
5种除草剂施于AK-58田,测定药后小麦植株的相关生理指标,评价它们对该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综合评价,供试除草剂中推荐剂量的精唑禾草灵为AK-58田春季除草最安全的除草剂。
李广领陈锡岭秦雪峰郭彦亮
关键词:百农矮抗58除草剂生理指标安全性
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等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为了解小麦黑胚病对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室内测定了2006年黑胚病发生严重的小麦品种漯麦4号的健康籽粒和发病籽粒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以及三叶期的苗长、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结果表明,小麦发生黑胚病后,病粒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幼芽鲜重、出苗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降低,尤其是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各病级处理间差异显著,种子病级与上述生长因子呈负相关。小麦黑胚病对小麦种质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重病粒。
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
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抗性的初步鉴定被引量:5
2008年
2006~2007连续两年采用田间病圃法鉴定了不同玉米品种对褐斑病的抗病性。200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其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2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5%;中感品种6个,占鉴定总品种的21.43%;高感品种只有中科4号1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57%。2007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0个品种中达到抗病水平的有7个,占鉴定总品种的70%;中感品种3个,占鉴定总品种的30%。
孙炳剑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抗病性
9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被引量:45
2006年
为了筛选有效控制玉米小斑病的药剂,在实验室内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观测杀菌剂扑海因、百菌清、速克灵、烯唑醇、新万生、多菌灵、腈菌净、春雷霉素、甲基托布津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扑海因、百菌清、速克灵对玉米小斑病菌的菌落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新万生、腈菌净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有强的抑制作用。
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李广领陈军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抑菌试验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
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Horafall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新型杀菌剂对玉米小斑菌的毒力,得到8条毒力回归曲线及相应的EC50值。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中烯唑醇对玉米小斑病菌菌丝生长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其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和相应EC50值分别为0.883和1.885 8E+1。其次是速克灵和百菌清,它们回归曲线的相关系数和相应EC50值分别为0.996、0.974和9.164 3E+19、.291 8E+1。春雷霉素、腈菌净、甲基托布津、新万生对玉米小斑菌的毒力较差。筛选出的3种强毒力杀菌剂混配试验结果为:速克灵与烯唑醇2∶8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1.2,百菌清与烯唑醇6∶4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1.6,速克灵与百菌清2∶8的混配组合,增效比为2,它们均为混配试验组合中对玉米小斑病菌增效比最大的增效组合。
李广领陈锡岭王建华赵和清
关键词:杀菌剂毒力混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