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080)

作品数:4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骆永明李振高滕应高军刘五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多氯联苯
  • 3篇紫花
  • 3篇紫花苜蓿
  • 3篇苜蓿
  • 3篇污染
  • 2篇原位修复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2篇根瘤
  • 2篇根瘤菌
  • 1篇电子垃圾
  • 1篇多氯联苯污染
  • 1篇植物-微生物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物生态
  • 1篇生物修复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滕应
  • 4篇李振高
  • 4篇骆永明
  • 2篇涂晨
  • 2篇刘五星
  • 2篇高军
  • 1篇张雪莲
  • 1篇徐莉
  • 1篇王家嘉
  • 1篇潘澄

传媒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电子垃圾影响区多氯联苯污染农田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被引量:9
2012年
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多氯联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电子垃圾的不当拆解可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加速去除环境中污染物质的过程。根据修复所用的主体,生物修复又可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其联合修复等。本文结合笔者的研究工作,综述了我国东南沿海某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及其机理研究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研究趋势,旨在为促进污染区土壤环境生物修复的深入研究、保障污染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涂晨滕应骆永明马婷婷潘澄李振高刘五星
关键词:电子垃圾土壤污染多氯联苯生物修复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紫花苜蓿田间原位修复及土壤微生态效应
本文选择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供试植物,在田间原位条件下研究其在2年内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中PCBs的含量,经过1年和2年的...
涂晨滕应骆永明李振高孙向辉刘五星
关键词:多氯联苯紫花苜蓿土壤酶微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田间原位修复被引量:43
2008年
选择宿主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同时接种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或/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所有种植植物的处理,根际土壤PCBs的去除率均高于对照,其中紫花苜蓿并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土壤PCBs的去除率最高,达到42.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PCBs同系物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植植物的处理都增加了土壤中低氯代PCBs的比例,特别是紫花苜蓿并接种根瘤菌的处理.接种根瘤菌明显促进植株的生长以及植株对PCBs的吸收和转运.
徐莉滕应张雪莲王家嘉李振高刘五星骆永明
关键词:多氯联苯紫花苜蓿根瘤菌菌根真菌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菌根真菌-紫花苜蓿-根瘤菌联合修复效应被引量:48
2008年
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宿主植物,盆栽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caledonium)和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单接种及双接种对PCBs复合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效应.结果表明,在紫花苜蓿-菌根真菌-根瘤菌共生体系中,紫花苜蓿对土壤中PCBs的降低起到明显作用,使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壤中PCBs浓度分别下降了15.8%、23.5%,紫花苜蓿单接种菌根真菌和苜蓿根瘤菌后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壤中PCBs浓度分别下降了14.8%、24.1%和20.6%、25.5%,双接种后土壤PCBs分别降低了23.2%、26.9%,而且也改变了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程度,改善了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可见,紫花苜蓿豆科植物-菌根真菌-根瘤菌特殊共生体对PCBs污染土壤显示了较好的修复潜力.
滕应骆永明高军李振高
关键词:多氯联苯紫花苜蓿菌根真菌苜蓿根瘤菌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自然污染的农田土壤为材料,分析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生物量C、N、土壤基础呼吸以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以4-氯、5-氯同系物为主的PCBs污染土壤中,污染程度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影响不明显,而真菌的数量除与土壤污染程度有关,可能还受到土壤pH等性状的影响;土壤微生物C、N与土壤基础呼吸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但微生物C/N基本没有变化;Biolog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代谢剖面(AWCD)及Simpson指数在污染程度相差较大的两组土壤样品中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明PCBs污染引起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下降,降低了微生物对不同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
高军骆永明滕应李振高
关键词:多氯联苯微生物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