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536002)

作品数:4 被引量:9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雪连张起森陈宇亮周志刚王辉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道路工程
  • 3篇正交异性
  • 3篇正交异性钢桥
  • 3篇正交异性钢桥...
  • 3篇铺装
  • 3篇桥面
  • 3篇路工
  • 3篇钢桥
  • 3篇钢桥面
  • 1篇道路与铁道工...
  • 1篇有限元
  • 1篇水泥
  • 1篇水泥基
  • 1篇铁道
  • 1篇铁道工程
  • 1篇桥面铺装
  • 1篇重载
  • 1篇重载作用
  • 1篇弯曲韧性
  • 1篇沥青

机构

  • 4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华东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张起森
  • 3篇李雪连
  • 2篇周志刚
  • 2篇陈宇亮
  • 1篇郑健龙
  • 1篇杨建军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交通科学与工...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正交异性钢桥面水泥基铺装过渡层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首先以铺装层与含加劲肋和纵横隔板的正交异性钢桥面局部梁段作为计算对象,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随铺装下层模量的增大,铺装层与钢桥面板复合效应增强,使铺装层总体受力也越有利,故有必要研制模量较大的水泥基铺装过渡层,以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与铺装层之间的受力状态。其次,鉴于轻质混凝土与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优越性,开展合理选材与配合比设计研究,研制同时具备这2种混凝土优点且适用于钢桥面过渡层的轻质聚合物水泥砂浆(LPCM)。然后,对所研制的轻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疲劳性能、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和改性机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所研制的砂浆密度约1 800 kg/m3,为轻质砂浆;丙烯酸乳液的掺入有利于降低轻质砂浆水灰比、改善浆体工作性、增大轻质砂浆的柔韧性与抗裂性,但存在一个最佳掺量问题;具有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膜是显著改善其抗折强度、压折比、弯曲韧性和疲劳性能等一系列力学性能的根本原因。轻质聚合物砂浆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柔韧性水泥基材料,建议使用在对厚度、自重和柔韧性有一定要求的钢桥面铺装过渡层。
李雪连陈宇亮周志刚张起森
关键词:道路工程弯曲韧性
轮胎与钢桥面铺装接触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进一步分析钢桥面铺装的真实受力特性,对轮胎与钢桥面铺装的接触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轮胎模型,对轮胎接地压力进行计算,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轮胎接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建立轮胎与桥面接触模型,对不利荷载位置时桥面铺装的力学响应计算与分析,得出铺装层竖向位移、铺装层顶弯拉应力、粘结层剪切应力的分布特性,指出桥面铺装典型病害产生的力学机理;通过对设定的一组铺装层计算模量对应的铺装层力学响应极值进行计算,得出铺装层弯拉劲度模量变化对铺装层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轮胎荷载与均布荷载对结算结果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等量荷载条件下,采用轮胎与桥面接触模型计算出的铺装层最大层顶反弯应力、粘结层最大剪切应力均明显大于采用均布荷载的计算结果,其中:铺装层层顶反弯应力增幅约为5%,粘结层剪切应力增幅约为9%.采用轮胎与桥面接触模型进行钢桥面铺装设计会更为安全.
杨建军郑健龙
关键词:道路与铁道工程桥面铺装轮胎正交异性钢桥面
正交异性钢桥面新型复合铺装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存在的主要破坏形式,提出其铺装层相应的4个主要设计指标:铺装层表面拉应力、铺装层与钢桥面板层间剪应力、铺装层垂直压应变和铺装层剪应力。利用有限元方法,以铺装层与含加劲肋和纵横隔板的正交异性钢桥面局部梁段作为计算对象,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各个设计指标随铺装过渡层模量和铺装层厚度的变化规律。首次提出以水泥基材料为过渡层、焊钉为剪力连接件和SMA13为表层的新型复合铺装系统,并进行了热相容试验、高温复合车辙试验和复合梁疲劳试验等一系列小型试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铺装过渡层模量或适当增加铺装层厚度,有助于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应力和应变,使铺装层总体受力越有利;与传统双层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相比,新型复合铺装系统性能更优越。
李雪连陈宇亮周志刚张起森
关键词:道路工程有限元正交异性钢桥
高温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车辙研究被引量:75
2009年
沥青路面的车辙是当前最主要的路面结构破坏形式之一,特别是在夏季气温比较高的地区,在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车辙发展更快。首先对京珠高速公路某路段车辙病害展开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该路段严重的车辙变形全部由沥青面层产生,且中面层变形约占车辙总量的60%。结合调查结果,计算并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层在重载和高温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表明无论是考虑轴载影响还是温度作用,中面层的剪应力均最大。采用方差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现场路肩取样试件的车辙试验结果,发现中面层动稳定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二者的相关程度也最大。据此建立了车辙深度与各结构层动稳定度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路面各结构层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控制建议值。
王辉李雪连张起森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车辙力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