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WW041)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梁中贤张荣升赵祥凤丁威韩竹林更多>>
相关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伊丽莎白·乔...
  • 5篇小说
  • 2篇作家
  • 2篇文学
  • 2篇故事
  • 2篇怪诞
  • 2篇澳大利亚文学
  • 2篇处女
  • 2篇处女地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心态
  • 1篇性别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解读
  • 1篇学术价值
  • 1篇遗产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人性
  • 1篇人性尊严

机构

  • 14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5篇梁中贤
  • 3篇赵祥凤
  • 3篇张荣升
  • 2篇韩竹林
  • 2篇丁威
  • 1篇张戈平
  • 1篇邹婷
  • 1篇王福禄

传媒

  • 3篇牡丹江师范学...
  • 3篇学术交流
  • 2篇北方论丛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语教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主义视角下伊丽莎白·乔利《井》的翻译策略被引量:1
2014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试图打破常规,主张消除对女性的歧视,并强调女性在翻译领域的重要作用。以邹囡囡汉译《井》为例,从补充、脚注和中西语言特点的融合三种翻译策略诠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
韩竹林邹婷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井》
论伊丽莎白·乔利对学院派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9
2016年
学院派小说聚焦知识分子的悲欢喜乐,探讨学术腐败、体制弊端、职业道德等学术界话题。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关注弱势状态的知识分子,丰富了学院派小说人物画廊;赞扬知识分子人性道德光辉,拓展了学院派小说主题内涵;融合多种创作手法,完善了学院派小说写作技巧。乔利的小说创作促进了澳大利亚学院派小说的发展,使其与流行与欧美的学院派小说遥相呼应,共同构建了学院派小说创作的全球化格局。
张荣升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知识分子
伊丽莎白·乔利多元地域文化下的生存书写被引量:1
2019年
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在其短篇小说集《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中,书写了多元地域文化下,在小说主人公文化身份构建过程中,本我、自我、超我对个体的生存影响——坚持"本我",导致悲剧;完善"自我",实现生命价值;实现"超我",走向中心,从而凸显作者多元地域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赵祥凤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
论伊丽莎白·乔利研究的学术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伊丽莎白·乔利(Elizabeth Jolley,1923-2007)是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向后现代文学转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继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1990)之后的又一重要作家。她著述颇丰,具有横跨各种题材、各种主题的驾驭能力,其作品堪称文学思想的宝库。作为文学式的思想家,她的文学创作思想、创作艺术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仅就其丰富的文学艺术思想、超越"主义"的学术视野和对生命尊重的情怀进行探讨。研究乔利,挖掘其不拘一格的文学表现、审美意图和价值导向必将带给世界文学宝贵的艺术价值。
梁中贤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学术价值
《皮博迪小姐的遗产》的“存在”主题探析
2014年
《皮博迪小姐的遗产》(以下简称《遗产》),着重探讨人的"存在"问题。在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相脱节的情形下,现代人的生存逐渐趋于消极被动,时常挣扎在现实与幻想的两难抉择中。乔利一方面对社会底层人物给予理解与同情,提倡文学应当"介入"现实生活,提升人的认识能力,进而改变人的被动生存局面。
王福禄赵祥凤
关键词:介入
论乔利小说中性问题群体的人格分化和茫然心态
2018年
澳大利亚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关注、关心和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同性恋、通奸、乱伦和恋童癖等性问题是乔利小说的常见主题。表现这些主题并不意味着她对这些问题的肯定,而是力图唤起人们对这些社会弃儿的关注,并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帮助他们。
韩竹林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性别狂欢
以文济世:伊丽莎白·乔利的文学创作观被引量:4
2020年
创作与世界、创作与意志、创作与爱和创作与自我疗伤四对关系,构成了伊丽莎白·乔利以探索内心世界为创作对象、以情感意志为创作动力、以疗愈社会为目的的"以文济世"创作观,突破了澳大利亚当时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关于征服外部世界、塑造丛林英雄和文学政治化的局限。乔利认为,创作是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作家在描写外部世界的同时,更应关注人的内心,体验人的精神困苦,从而更好地认识真实的自己。创作是意志行为,意味着作家不是独立于世界的天才,而是凭借意志不断调节自我和世界关系的智者,通过认识世界而提升自我。创作是爱的行为施与,以爱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既要表现宏大的"丛林英雄"题材,更要再现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化解人的痛苦,以爱的力量润泽小人物的生命尊严。创作是自我疗伤,揭示了创作可以释放人的内心苦楚,滋养人类心灵和匡正社会微恙。乔利的创作观全方位浸透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和人文内涵。
梁中贤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伊丽莎白·乔利文学创作观
怪诞叙事之惑——伊丽莎白·乔利的多元叙事解读被引量:2
2019年
伊丽莎白·乔利是驰名世界的澳大利亚女作家,其怪诞的创作风格一直是评论界热议的主题。从乔利的叙事风格上探索其怪诞的根源,与澳大利亚现实主义写实叙事理论相背,乔利的怪诞叙事风格关注人的心理乱象、人们超现实的欲望和人对传统价值观的僭越,所采用的碎片化、虚实交错和悖谬的手法,意在引起读者对自我与社会、现实与想象、传统与价值重建等三对关系的叩问,思考在复杂多元的世界重建社会规则和道德约束。
梁中贤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怪诞叙事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作家危机书写被引量:6
2017年
坎坷的生活经历、艰辛的创作之路使伊丽莎白·乔利切实体会到了作家的困境,在《可爱的婴儿》和《斯科比先生的谜语》中,她深刻地再现了作家的角色危机、生成危机、创作危机和接受危机。与此同时,乔利以作家的高度责任感直面危机,在《皮博迪小姐的遗产》中塑造了一位用文字书写美与感动,以作品传递爱与力量、彰显伟大道德光辉的身残志坚、关爱读者的作家形象。乔利聚焦作家危机书写,提高了人们对作家群体弱势状态的关注。乔利对作家危机状态的深入剖析,是对物质日益丰富而文化日渐衰弱的现代社会的批判,揭示出无论在文学批评还是现实生活中,对作家的忽视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作家的危机会导致文化的衰落,因此,关怀作家就是关怀文化,关怀人类,关怀我们自己。
张荣升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中作者与读者的动态互助被引量:5
2018年
伊丽莎白·乔利深谙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在多部小说中对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她认为西方批评理论中,"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的批评范式都过于极端,作者与读者应动态互助:一方面,乔利积极构建作者的文本存在,引导读者阅读,启迪人生;另一方面,读者激发作者创作,丰富文本阐释。乔利的创作实践打破了"作者中心"与"读者中心"的二元对立,促进了作者与读者的动态互助。
丁威
关键词:伊丽莎白·乔利二元对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