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303-1)

作品数:5 被引量:64H指数:3
相关作者:廖树华乔嘉赵姣张竹琴王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2篇干物质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性状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英文
  • 1篇玉米干物质
  • 1篇设计方法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方式
  • 1篇图像
  • 1篇图像处理
  • 1篇图像处理技术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夏玉米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廖树华
  • 3篇张竹琴
  • 3篇赵姣
  • 3篇乔嘉
  • 2篇王璞
  • 2篇周顺利
  • 1篇张鸣浩
  • 1篇邱强
  • 1篇郑志芳
  • 1篇张宝贵
  • 1篇朱金城
  • 1篇李荣春
  • 1篇闫晓艳
  • 1篇陶洪斌
  • 1篇冯利平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模型及群体优化设计方法被引量:3
2010年
为满足冬小麦生产管理这一要求,需研究冬小麦群体设计及产量形成过程模型构建的技术方法。本文根据冬小麦阶段生长发育特点,以均匀设计与栽培优化相结合的动态试验方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和经验判别相结合的方法,论述了基于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冬小麦产量形成模型的构建过程;根据非线性优化理论,提出了以产量为目标的群体优化设计方法。按上述方法,用冬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在吴桥2年(2007-10-2009-06)的田间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形成过程各模型(包括冬前茎数、拔节茎数、单位穗数、穗粒数和产量)的复相关系数介于0.92~0.97之间,进行群体优化设计后得出最优产量目标为9165.00kg/hm2的群体动态指标,所提出的群体设计方法可以满足生产决策中对群体设计的要求,试验方法可用于多因素、多水平作物生产模型的试验研究。
张竹琴周顺利乔嘉赵姣廖树华
关键词:冬小麦干物质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夏玉米叶面积指数估算方法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在大田条件下固定数码相机高度垂直拍摄夏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群体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玉米地面覆盖度,建立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2=0.954 7),模型的拟和度较高,对模型进行检验可知,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0.56%,说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估算夏玉米LAI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李荣春陶洪斌张竹琴王璞廖树华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叶面积指数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玉米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影响研究被引量:48
2011年
作物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紧密相关,各种不同的栽培措施及环境条件会显著影响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而影响产量。利用2007—2009年不同地区、年份和栽培管理措施的5组田间试验资料,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郑单958、中农大4号单株产量与其Logistic模型参数的关系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和0.993,标准误差分别为0.018和0.004。用独立验证试验对模型效果进行了t检验,郑单958和中农大4号的显著水平值分别为0.900和0.379,模型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差异均不显著,RMSE值分别为0.015和0.020。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有关,不同的干物质积累过程其Logistic方程的参数也不同;玉米籽粒产量与Logistic方程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品种其关系模型也有所不同。
乔嘉朱金城赵姣郑志芳王璞廖树华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LOGISTIC方程模型参数
基于动态试验设计思想的产量形成过程研究(英文)
2010年
[目的]研究冬小麦产量形成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冬小麦品种石家庄8号为例,以动态设计思想为指导,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生育期间产量性状的形成过程;应用多重比较方法,分别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植株干物重和群体指标的差异;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冬小麦产量形成模型。[结果]干物质积累与群体指标的关系复杂;产量形成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复相关系数介于0.91~0.97。[结论]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奠定理论基础。
张竹琴周顺利乔嘉赵姣廖树华
关键词:均匀设计
遇旱灌水和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于2008~2009年研究了遇旱灌水和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遇旱灌水能显著提高大豆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产量的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叶面积指数、生物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为优化施肥>常规施肥>不施肥,并且灌溉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差异更显著,表明灌溉在保证水份供应的同时,促进了肥料的吸收,起到了以水调肥的作用。
张伟冯利平邱强张宝贵闫晓艳张鸣浩
关键词:大豆施肥方式灌水农艺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