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项目(Z111100056011014)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强李香龙关宇王玉坤刘秋降更多>>
相关机构: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池
  • 2篇锂离子
  • 1篇电池组
  • 1篇电压
  • 1篇动力电池
  • 1篇动力锂电池
  • 1篇特性分析
  • 1篇梯次
  • 1篇内阻
  • 1篇锂电池
  • 1篇锂离子电池
  • 1篇锂离子动力电...
  • 1篇离子
  • 1篇离子电池
  • 1篇开路电压
  • 1篇参数辨识
  • 1篇串联电池组

机构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国网北京市电...
  • 2篇国网北京市电...

作者

  • 2篇李香龙
  • 2篇陈强
  • 1篇刘秋降
  • 1篇李雪
  • 1篇张彩萍
  • 1篇王玉坤
  • 1篇关宇

传媒

  • 2篇电源技术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梯次利用锂离子动力电池试验特性分析被引量:22
2013年
针对梯次利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特性衰退不一致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充放电试验,分析了该种电池的容量内阻特性。发现车用电池经多次循环使用后容量和内阻参数符合正态分布,且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继而分析了电池的开路电压特性以及倍率特性。试验表明车用淘汰锂离子电池SOC=0时开路电压离散程度最高,旧电池进行大倍率充放电时相比新电池极化严重,可用容量明显降低,因此梯次利用电池适合投入到小倍率充放电的储能工况中。
李香龙陈强关宇王玉坤刘秋降
关键词:动力锂电池内阻开路电压
单体参数差异对串联电池组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纯电动车车载锂离子动力电池均是成组应用,放电过程中,电池单体之间存在的欧姆电阻差异、容量差异、极化差异,使电池单体表现为不同时到达电池端电压下限,导致电池单体容量不能全部放出,不能发挥电池最大储能效果。以北京奥运会纯电动公交车淘汰的额定容量90 Ah锰酸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在MATLAB/SIMULINK里对电池单体串联成组的放电过程建模,通过不同倍率和DST工况下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对欧姆内阻差异、容量差异、极化差异下的串联电池组的实际容量利用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在不同电流倍率和DST工况下,对电池串联成组后从SOC为100%放电到SOC为0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容量差异对串联电池组性能影响最大。
陈强李香龙李雪张彩萍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