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研究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探讨MDSC细胞及其亚群与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及其分泌的精氨酸酶1(Arg-1)、iNOS、PD-L1水平,并分析MDSC细胞亚群CD14^+MoMDSC及CD15^+PMN-MDSC的分布情况,以及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及其亚群的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明显增高(P<0.01),其分泌的Arg-1、iNOS及PD-L1水平亦明显增高(P<0.05),CD14^+Mo-MDSC及CD15^+PMN-MDSC亚群的分布与健康人相比(60.4% vs 72.2%,29.5% vs 18.8%)亦有显著差异(P<0.05),MDSC细胞和Mo-MDSC细胞水平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具有相关性(P=0.025和0.017)。结论:MDSC细胞及CD14+Mo-MDSC细胞的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或许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靶点和依据。
目的研究早期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应用对海绵体神经(CN)损伤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作用。方法通过钳夹损伤CN方法建立神经性ED动物模型后,将大鼠分为治疗组、CN损伤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治疗组、CN损伤组均予钳夹损伤CN,假手术组仅暴露CN,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组大鼠手术当天即开始给予小剂量他达拉非2 mg.kg-1灌胃治疗,CN损伤组仅建立CN损伤后ED模型,不作任何治疗,假手术组仅对CN进行暴露,不作任何处理和治疗,正常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周行阿朴吗啡实验,电刺激盆腔星状神经节(MPG)前、后海绵体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测定,行阴茎海绵体n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阿朴吗啡实验:30 min内,治疗组50%的大鼠出现阴茎勃起,平均勃起(1.13±0.92)次;CN损伤组勃起率和勃起次数均为0;假手术组为100%和(2.03±0.97)次;正常组为100%和(2.36±1.02)次。治疗组阴茎勃起率及勃起次数均高于CN损伤组(P<0.05),仍较假手术组、正常组低(P<0.05)。治疗组电刺激后ICP/MAP明显较CN损伤组高(0.30±0.09 vs 0.12±0.05,P<0.05),仍明显较假手术组、正常组低(P<0.05)。治疗组nNOS阳性神经纤维数目明显较CN损伤组多(54.11±5.02 vs 21.34±3.17,P<0.05),仍明显较假手术组、正常组低(P<0.05)。结论早期持续小剂量他达拉非治疗大鼠CN损伤后ED,有助于勃起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