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40013)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小雨梁榕杨志军彭明生范华奇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球深部
  • 3篇深部
  • 3篇金刚石
  • 3篇刚石
  • 1篇单晶
  • 1篇氮含量
  • 1篇地幔
  • 1篇多晶金刚石
  • 1篇上地幔
  • 1篇天然金刚石
  • 1篇总氮
  • 1篇总氮含量
  • 1篇内部结构
  • 1篇金刚石单晶
  • 1篇晶体形态
  • 1篇花岗岩
  • 1篇化学性能
  • 1篇合成金刚石
  • 1篇赋存
  • 1篇赋存状态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地质过...

作者

  • 4篇杨志军
  • 4篇梁榕
  • 4篇刘小雨
  • 2篇彭明生
  • 1篇张丽萍
  • 1篇吴文龙
  • 1篇陈国能
  • 1篇彭卓伦
  • 1篇范华奇

传媒

  • 4篇矿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关于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晶形成机制的一些思考
2010年
Fe-C(H)系高温高压金刚石多晶在合成片上呈成堆聚集状、不均匀分布。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多为八面体晶形、随机定向、大小无规律,表面发育"锯齿状"生长台阶,普遍发育塑性形变等缺陷。多晶中的金刚石晶粒间接触界线清晰、呈突变状。无论是利用晶体成核、还是晶体长大理论都只能解释多晶中存在的部分现象。利用碳原子配位四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分析多晶的形成机制值得探索。深入分析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不但有利于改善金刚石合成的工艺、提高合成金刚石多晶的品级,而且有利于为人们探讨天然金刚石多晶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意义提供科学线索。
杨志军梁榕彭明生范华奇刘小雨彭卓伦
关键词:高温高压
基于SEM、FTIR的金刚石单晶和多晶的对比分析
2010年
天然金刚石单晶是人们进行地球深部重大科学问题探索的"窗口"。然而,金刚石单晶中的{111}解理,在增加其脆性的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在钻头、切削工具及耐磨器具等方面的应用;但是多晶金刚石中晶粒随机定向。
杨志军梁榕刘小雨吴文龙张丽萍彭明生
关键词:金刚石单晶合成金刚石多晶金刚石地球深部晶体形态天然金刚石
金刚石内部结构的差异性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金刚石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科学意义受到全世界相关科学家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基于金刚石中包含有岩石圈、上地幔,甚至是过渡带的信息,人们视其为探讨地球深部重大科学问题等的主要"探针"矿物之一。
刘小雨梁榕杨志军
关键词:金刚石内部结构地球深部包裹体上地幔
金刚石中氮、氢杂质的不均匀性研究及意义
2010年
金刚石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科学意义受到全世界相关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杂质元素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金刚石的性能,至今,人们已经在金刚石晶体中发现有氮、氢、氧、硼等80多种杂质元素。其中,氮是金刚石中最丰富的杂质元素,氢次之。氮。
梁榕刘小雨杨志军
关键词:不均匀性赋存状态地球深部化学性能总氮含量
暗色微粒包体与花岗岩的成因关系研究
<正>暗色微粒包体或暗色包体或包体,是常见于花岗岩中,与寄主岩相比富含细粒或微粒暗色矿物的岩石包体(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简称MME),不包括完全或基本保留原岩性质的围岩捕虏体。包体作为...
彭卓伦陈国能庄文明杨志军林小明张献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