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ZJN04-03)

作品数:12 被引量:152H指数:7
相关作者:付玉杰祖元刚李双明刘威张谡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佳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紫杉
  • 4篇紫杉醇
  • 3篇东北红豆杉
  • 3篇红豆杉
  • 2篇种子
  • 2篇紫杉醇含量
  • 2篇木犀
  • 2篇木犀草素
  • 2篇黄酮
  • 2篇飞机草
  • 2篇甘草
  • 2篇超声提取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幼苗
  • 1篇枝叶
  • 1篇脂肪酸

机构

  • 1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作者

  • 11篇付玉杰
  • 6篇祖元刚
  • 4篇刘威
  • 4篇李双明
  • 3篇王黎丽
  • 3篇孙蕊
  • 3篇张谡
  • 2篇刘晓娜
  • 2篇侯春莲
  • 2篇施晓光
  • 2篇王微
  • 2篇顾成波
  • 2篇张然
  • 2篇骆浩
  • 1篇候春莲
  • 1篇孔羽
  • 1篇佟美鸿
  • 1篇史权
  • 1篇赵文灏
  • 1篇赵春建

传媒

  • 6篇植物研究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红豆杉可再生部位紫杉醇含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ODS-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体系研究了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叶、茎、果肉及种子中紫杉醇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的4个部位均有紫杉醇存在,但存在的时间和部位具有较大差异。紫杉醇的含量最大值为0.043mg.g-1(FW)出现在10月份种子中,最小值0.001mg.g-1(FW)出现在11月份果肉中。叶与茎中紫杉醇的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叶和茎中紫杉醇含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分别为0.032mg.g-1(FW)和0.029mg.g-1(FW),在8月份降至最低,分别为0.011mg.g-1(FW)和0.010mg.g-1(FW)。在新叶萌发期,老茎叶比新茎叶中紫杉醇的含量高约2.5倍。
付玉杰孙蕊李双明张然祖元刚
关键词:紫杉醇东北红豆杉
RP-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飞机草中3种黄酮被引量:6
2007年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了飞机草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色谱柱HiQ sil C18W柱(4.6mm×25cm,5μm),流动相V(甲醇):V(水):V(磷酸)≈50:49.8:0.2,检测波长槲皮素254nm,木犀草素和山柰酚360nm,温度30℃,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确定了以超声波提取法制备飞机草分析样品的方法:溶剂为体积分数85%的乙醇,液固比为10:1(mL/g),提取时间为1h。结果表明,3种黄酮在0.01×10^-3-0.10×10^-3g/mL范同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017%、99.0326%和99.4508%,RSD〈2%。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快速测定飞机草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柰酚3种物质的含量。
付玉杰刘威侯春莲刘晓娜李双明祖元刚
关键词:飞机草黄酮高效液相色谱超声提取法
超临界CO_2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被引量:22
2007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甘草地上部分(茎叶)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压力、萃取时间、温度及CO2流量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总黄酮提取率和含量为指标,系统的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40-60目原料,80%乙醇为夹带剂,萃取时间:1.5 h;萃取压力:30.0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10 kg.h-1;分离压力:5.8 MPa;分离温度:40℃。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甘草总黄酮的提取率2.09%,含量5.42%,工艺具有提取率高,纯度高的特点,为规模化生产甘草总黄酮的提取提供了研究基础。
付玉杰施晓光刘晓娜王微
关键词:甘草总黄酮超临界CO2萃取
甘草根茎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了甘草根茎乙醇提取物对5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和2种真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根茎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非常敏感,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不敏感,80%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范围为0.156~0.312mg·mL^-1,而10%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MIC范围为0.625~1.250mg·mL^-1,表明甘草根茎抗菌活性成分在高浓度乙醇中溶解度较大,为临床上应用甘草根茎醇提物作为抗菌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丽艳施晓光付玉杰候春莲王微刘君星
关键词:甘草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
几种影响提取东北红豆杉鲜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干燥方法比较被引量:14
2005年
自然风干使东北红豆杉鲜枝叶中紫杉醇含量降低,烘箱温度90 ̄100℃和微波高火档干燥使其提高,后二者比自然风干的紫杉醇含量提高近0.42倍。
薛艳华祖元刚史权唐中华于景华韩梅
关键词:紫杉醇微波干燥紫杉醇含量东北红豆杉枝叶自然风干
紫杉醇提取液的甲醇-水体系初分离工艺
2009年
采用甲醇-水体系脱脂除杂法对紫杉醇提取液的初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甲醇体积分数、脱脂时间和脱脂温度3个因素对脱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脱脂温度>甲醇体积分数>脱脂时间,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溶液体积分数40%、脱脂时间10 h、脱脂温度12℃。在此条件下,杂质去除率为31.2%,紫杉醇回收率为89.6%。此工艺使紫杉醇在损失较小的情况下达到了理想的初分离效果,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适于大规模应用。
张然孙蕊付玉杰李双明顾成波刘威骆浩赵春建
关键词:紫杉醇
木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的芹菜素与木犀草素含量变化被引量:4
2006年
在木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芹菜素与木犀草素含量呈波动型上升,各个器官中的木犀草素含量均高于芹菜素。种子萌发过程中,芹菜素与木犀草素最高含量分别是其在干种子的3.04和4.47倍。幼苗生长过程中,根中芹菜素和木犀草素含量高于茎和叶,芹菜素最高含量是茎和叶的1.5和1.6倍,木犀草素最高含量是茎和叶的4.4和4.2倍。二者在茎和叶中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都基本上相似,平缓上升。
付玉杰孔羽刘威佟美鸿祖元刚
关键词:木豆种子萌发幼苗芹菜素木犀草素
紫外辐射对东北红豆杉鲜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分别采用254、365nm两种波长的紫外光对东北红豆杉鲜叶进行辐射,研究了波长、辐射时间以及样品处理方式对东北红豆杉鲜叶中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鲜叶经匀浆处理后接受紫外辐射,两种波长的紫外光都可以使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的含量增加,但不同波长对紫杉醇及三尖杉宁碱含量提高的趋势却不相同。365nm的紫外光辐射2h时使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均提高到了最大值,两种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4.6%和53.0%,而254nm的紫外光在辐射8h时才达到最大值,两种物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9.2%和24.3%。可以选取365nm的紫外光对东北红豆杉鲜叶水匀浆体系进行辐射,快速高效地提高鲜叶内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的含量。
李双明孙蕊骆浩孙愫王莹付玉杰
关键词:东北红豆杉紫杉醇紫外辐射
超声提取文冠果种仁油及GC-MS成分分析被引量:33
2007年
应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文冠果种仁油,通过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种仁粒径、提取时间、物料与溶剂比和超声功率4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粒径为0.5 mm,提取时间为90 m in,物料与溶剂比为1:5(w/v),超声功率为175W,并用GC-MS分析了文冠果种仁油的脂肪酸组分,为进一步开发文冠果种仁油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付玉杰张乃静王黎丽张谡祖元刚
关键词:超声提取
文冠果种子油提取工艺被引量:26
2008年
以石油醚(60-90℃)为溶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文冠果种子油工艺,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种仁粒径为2 mm,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10 h,料液比为1:5(W/V)。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平均提取率可达62.4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与一般生物柴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文冠果种子油将是生产生物柴油原料的新来源。
王黎丽付玉杰张谡
关键词:种子油脂肪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