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1102) 作品数:26 被引量:195 H指数:9 相关作者: 高冠军 何予卿 庄杰云 张庆路 樊叶杨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RFT1与Hd1所在区间对水稻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的作用 被引量:5 2013年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适应地区和季节的关键性状。水稻抽穗期QTL对产量性状和(或)株高具多效作用是个普遍现象,但是,除了Ghd7和DTH8(Ghd8),其他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多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针对抽穗期基因RFT1-Hd3a所处区间和Hd1所处区间,以珍汕97B为轮回亲本、密阳46为供体亲本,构建了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2个BC2F5分离群体;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进行抽穗期、株高及千粒重的QTL分析,并根据RFT1-Hd3a下游17kb处的连锁标记Si2944及Hd1的基因标记Si9337的基因型,将每个群体中的纯合基因型材料分成4组,比较其表型差异。结果表明,这2个区间对抽穗期、株高及千粒重均呈显著作用,它们之间不呈显著互作,且Hd1所处区间对3个性状的作用均强于RFT1-Hd3a所处区间。 陈俊宇 王凯 龚俊义 樊叶杨 黄得润 庄杰云关键词:水稻 株高 千粒重 利用高世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抽穗期和株高QTL 被引量:3 2014年 抽穗期(heading data,HD)和株高(plant height,PH)是水稻(Oryza sativa L.)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利用金23B(Jin23B)和CR071构建了BC3F1群体及其衍生的BC3F2群体,建立的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40对SSR标记和5对InDel标记,较好的覆盖了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两年共定位到了12个抽穗期相关QTLs(quantitative trait loci),8个株高相关的QTLs。其中抽穗期和株高最大效应QTL均由CR071提供,且都定位于第7染色体同一位置:抽穗期QTL qHD7 2011年LOD为33.26,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为38.2%,加性效应为10.40;2012年LOD为31.66,可以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为30.3%,加性效应为12.28;株高QTL qPH7同2011年LOD为48.72,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为44.2%,加性效应为19.97;2012年LOD为55.78,可以解释的表型贡献率为56.7%,加性效应为17.73。qHD7和qPH7都位于RM501-RM542之间,Ghd7也位于这一区间,该QTL可能就是Ghd7。抽穗期QTL qHD1-2和株高QTL qPH1-2同样都位于RM572-RM562之间,可以延迟抽穗期5 d左右和增加株高5 cm左右,qHD1-2两年内的LOD值分别为:7.58和7.03,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6.84%和5.21%;qPH1-2两年内的LOD值分别为:4.21和4.77,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3.20%和3.64%,这一位点没有相关QTL定位或基因克隆的报道,位于这一区间的这两个性状也可能是由同一基因控制的。本研究通过发掘新的抽穗期和株高QTL,来增加基因的资源的多样性,为育种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新品种提供更多的选择。 冯玉涛 蒋海潮 高冠军 张庆路 何予卿关键词:水稻 抽穗期 株高 QTL定位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稻恢复系 被引量:14 2014年 本研究以抗稻瘟病水稻品系BL1为母本、6份抗白叶枯病育种材料(BB1-BB5,Bin0)为父本配组构建分离群体,针对抗稻瘟病基因Pi25、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21、xa5和xal3以及育性恢复基因RfS和Rf4,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出20份候选恢复系,携带恢复基因Rf3和Rf4、稻瘟病抗性基因Pi25以及2-4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且在检测的所有标记座位上均呈纯合型。20份候选恢复系经稻瘟病混合菌种、稻瘟病单菌种和白叶枯病混合菌种分别接种,有11个在3个试验中都表现中抗以上;20份候选恢复系与炳lA、原98A和内香85A配制组合,经F1田间观察和结实率考查,来自10个候选恢复系的19个组合表现良好,F1结实率的平均值为78.3%,变幅为71.1%~84.0%。最终筛选出4个兼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其中3份源于BL1/BB1,携带Rf3、Rf4、Pi25、Xa4、Xa21和xa5;1份源于BL1/BB5,携带Rf3、Rf4、Pi25、Xa4、Xa21和xa13。本研究同时以2类水稻病害和育性恢复能力为选育目标,不仅拓宽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而且针对育性恢复能力的选育与传统育种中育性恢复能力的鉴定相比,省时省力。 朱玉君 樊叶杨 王惠梅 吴建利 庄杰云关键词:稻瘟病抗性 白叶枯病抗性 恢复系 Genetic diversity and association mapping for salinity tolerance in Bangladeshi rice landraces 被引量:1 2015年 Breeding for salinity tolerance using Bangladeshi rice landraces and understand genetic diversity has been limited by the complex and polygenic nature of salt tolerance in rice genotypes. A genetic diversity and association mapping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96 germplasm accessions with variable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at the seedling stage. These included86 landraces and 10 indica varieties and lines including Nona Bokra, from southern Bangladesh. A total of 220 alleles were detected at 58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 loci randomly distributed on all 12 rice chromosomes and 8 Sequence Tagged Site(STS) markers developed for genes SKC1, DST, and SalT. The average gene diversity was 0.5075 and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 was 0.4426, respectively. Clust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68 and 21 accessions were clustered into 2 distinct groups, possibly corresponding to indica and japonica groups, respectively and the remaining 7 landraces were classified as an admixed group. In addition to Wn11463, the STS marker for SKC1, RM22418 on Chr. 8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alinity tolerance, at the location of a QTL detected in previous studies. Our findings of favorable alleles associated with salinity tolerance in Bangladeshi rice landrace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STS markers for salt tolerance genes, will be helpful in future efforts to breed salinity tolerance in rice. Reza M.Emon Mirza M.Islam Jyotirmoy Halder Yeyang Fan关键词:ORYZA SATIVA SALINITY SEEDLING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改良节水抗旱稻亲本的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水稻材料‘CBB23'为供体材料,以优良节水抗旱稻保持系‘沪旱1B'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的方式,在后代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206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同时将改良的保持系与不育系成对回交,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田间抗性鉴定和综合农艺性状选择,在BC_3F_5后代株系中获得Xa23基因纯合且表型与‘沪旱1B'相似的株系10份,以及与改良保持系回交3代的纯合不育系材料4份。使用P6菌系采用人工剪叶接种鉴定,发现纯合株系材料明显提高了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刘毅 王加红 黎良通 张安宁 王飞名 刘国兰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节水抗旱稻 抗病品系 白叶枯病 水稻千粒重QTL qTGW1.1的验证 被引量:3 2014年 对前期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3.7Mb区间内的千粒重QTL qTGW1.1进行验证,并提高其定位精度。从珍汕973/密阳46BC2F5群体中筛选到1个在RM11448-RM11615区间杂合的单株,应用SSR标记检测其衍生的BC2F6和BC2F7群体,筛选得到杂合区间分别为RM11448-RM11522、RM11448-RM11549和RM1232-RM11615的BC2F7单株各1个。种植3个BC2F8群体,筛选在整个分离区间呈单一亲本型的单株,自交后获得在对应区间呈两种基因型的近等基因系各1套,大田种植,考查抽穗期、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应用SAS软件对同一群体中不同基因型间的表型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在千粒重和粒形性状上,异质区间为RM11448-RM11522的近等基因系未呈显著变异,而另2套材料检测到显著的基因型作用,且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珍汕97;对抽穗期,3套材料均未检测到显著作用。通过比较3个异质区间的基因组位置,将qTGW1.1界定于RM11522和RM11554之间688.8kb的区间内。 张宏伟 朱玉君 陈玉宇 陈俊宇 黄得润 庄杰云关键词:SATIVA 数量性状座位 千粒重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品质相关性状的QTL 被引量:11 2012年 以川香29B和中国香稻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通过建立144个SSR标记连锁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共检测到了45个与水稻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相关的QTL,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6、7、9、10、12染色体上,其中有9个QTL的效应被重复检测到。 晁园 冯付春 高冠军 朱雪萍 何予卿关键词:水稻 重组自交系 蒸煮食味品质 QTL 水稻柱头外露率QTL定位 被引量:15 2014年 作为驯化的结果,水稻柱头外露率影响不育系的制种产量。本研究利用岳早籼6号和II-32B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JLs)群体,对柱头双外露率(PDES)和柱头单外露率(PSES)进行QTL(quantitativetraitlocus)分析。2011年和2012年两年表型数据检测到16个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s,分布于第1、第3、第5、第6、第7和第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1染色体RM472-RM12276和第9染色体RM278-RM107两个区段中的QTLs,在两种表型的两年重复数据中均有稳定的定位。这两个区间中的QTLs对柱头双外露率和柱头单外露率的表型变异解释为6.71%~21.99%51]10.65%~35.72%。这些稳定检测到的QTLs对不育系分子遗传改良和研究水稻驯化具有重要意义。 尹成 李平波 高冠军 张庆路 罗利军 何予卿关键词:水稻 柱头外露率 数量性状位点 超级稻宜优673遗传构成与籼粳属性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超级稻宜优673的遗传构成和籼粳属性,为其所携带有利基因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并为在水稻育种中确定合适的籼粳配比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这同一个衍生系统中不同辈序的骨干材料,以及以福恢67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超级稻品种宜优673及相应母本宜香A,应用13个重要基因的17个标记和15个籼粳特异性SSR标记,分析其等位基因变化。【结果】受测材料在8个基因区间呈现差异,包括控制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基因2个、米质关键基因2个、抗稻瘟病基因4个。其中,在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具有关键作用的Wx上,明恢63中的优质等位基因经明恢86传递到福恢673;在对稻米糊化温度具有关键作用的ALK及控制水稻稻瘟病抗性的Pib和Pita上,宜优673的父本福恢673和母本宜香A呈现出良好的互补性。在籼粳属性上,明恢63、明恢86和福恢673均为中间偏籼型,其中,明恢86和福恢673的粳型成分均为40.0%,高于明恢63的33.3%。【结论】来源于明恢63和其它亲本的有利等位基因在福恢673中聚合,并进一步在宜优673中与宜香A有利等位基因形成互补。 黄庭旭 朱玉君 樊叶杨 游晴如 周鹏 杨东 谢华安 庄杰云关键词:超级稻 宜优673 水稻第1染色体qTGW1.2区域粒重组分性状QTL的剖析 被引量:2 2015年 对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控制粒重、粒长和粒宽的3个 QTLs 进行了剖析.从珍汕973/密阳46的 BC2 F8群体中筛选到1个在 RM212-RM265区间呈杂合的单株,应用 DNA 标记检测其衍生的 BC2 F9群体,筛选出在 RM212-RM11787和RM11787-RM265区间呈杂合的单株各1个,其杂合区间分别覆盖前期定位的千粒重 QTL qTGW1.2a 和 qTGW1.2b .种植2个 BC2 F10群体,筛选出杂合区间相互交叠的单株各3个,自交后获得6个 BC2 F11群体,在 RM11781-RM11800区间检测到了1个控制粒长的 QTL,并将 qTGW1.2a 和 qTGW1.2b 分别缩小至580 kb 的 RM11730- Wn33304和2.0 Mb 的RM11807-RM11885区间内.同时,筛选出5个杂合区间相互交叠的单株,衍生了5个 BC2 F12群体.QTL 分析结果表明,每个群体均检测到粒长 QTL,加性效应为0.03~0.06 mm,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密阳46;经比较各个群体的分离区间,将控制粒长的 QTL qGL1.2界定在 RM11781和 Wn34526之间372 kb 的区间内;该 QTL 呈加性作用,可能同时控制粒重、粒长与粒宽. 王琳琳 陈玉宇 郭梁 张宏伟 樊叶杨 庄杰云关键词:SATIVA 数量性状座位 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