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014)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梁健黄景彬赵晓芳刘迎龙朱耀斌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重度肺动脉高...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1篇动脉调转术
  • 1篇心脏发育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治疗年龄
  • 1篇三尖瓣
  • 1篇三尖瓣反流
  • 1篇室间隔
  • 1篇室间隔缺损
  • 1篇年龄

机构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赵晓芳
  • 3篇黄景彬
  • 3篇梁健
  • 2篇杜茗
  • 2篇朱耀斌
  • 2篇刘迎龙
  • 1篇张赋
  • 1篇龚拯
  • 1篇韦思尊
  • 1篇吕小东
  • 1篇杨柳山
  • 1篇林英忠
  • 1篇范悦
  • 1篇李香伟

传媒

  • 1篇大众科技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仍是巨大挑战,体现为术后三尖瓣反流复发率较高。术前判定三尖瓣病变程度指标有三尖瓣反流量、右室和三尖瓣环扩张程度、三尖瓣瓣叶病理改变。三尖瓣成形术主要包括对瓣膜、瓣环、瓣下结构三部分处理。近年主张对三尖瓣反流进行更积极干预。
黄景彬林英忠李香伟龚拯
关键词:功能性三尖瓣反流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缺陷最常见的畸形,其病因仍不清楚。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发现了许多和心脏发育有关的基因。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发育缺陷导致的畸形,其分子机制很复杂。文章综述总结正常的心脏发育过程和概括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基因通路,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机制,并提出相应研究策略。
黄景彬梁健赵晓芳韦思尊杨柳山张赋范悦
关键词:心脏发育先天性心脏病分子机制
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活检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小动脉病变的性质。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均通过诊断性治疗选择后行根治性手术(n=49)。在心脏手术中取肺组织活检,用Heath-Edwards(H-E)法分级,进行量化分析,计算肺小动脉中膜面积百分比,中膜厚度百分比和肺小动脉密度。结果诊断性治疗后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P<0.01),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1)。38例(77.6%)为H-EⅠ级,5例(10.2%)H-EⅡ级,4例(8.2%)H-EⅢ级,2例(4%)H-EⅣ级伴丛样病变。随访结果表明H-EⅣ级伴丛样病变患者肺血管病仍可逆。结论通过诊断性治疗选择先天性心脏病继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血管病通常是可逆的,仍可行根治术。
黄景彬梁健赵晓芳杜茗朱耀斌刘迎龙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病可逆性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以上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以上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对86例年龄6个月以上的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行大动脉调转手术,观察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肺动脉压力等,分析手术死亡、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住院死亡6例(6.98%),72例完成随访,死亡2例;存活者心功能NYHAⅡ级2例(2.86%),心功能NYHAⅠ级68例(97.14%);术后肺动脉压(30.5±13.0)mm Hg明显低于术前(64.9±13.0)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99.7±0.7)%明显高于术前(72.0±15.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血浆胶体渗透压监测是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36,95%CI:1.080-1.415,P=0.002;OR=0.016,95%CI:0.001-0.345,P=0.008;OR=0.070,95%CI:0.006-0.829,P=0.035),手术年龄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独立相关(OR=1.283,95%CI:1.073~1.536,P=0.006)。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大龄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中期效果良好。
黄景彬梁健赵晓芳杜茗朱耀斌刘迎龙吕小东
关键词:重度肺动脉高压大动脉调转术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TAUSSIG-BING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