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JY051)

作品数:14 被引量:384H指数:9
相关作者:吴江徐敏曹芳东黄震方姜海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旅游
  • 4篇旅游业
  • 4篇城市
  • 3篇空间自相关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三角
  • 3篇长江三角洲
  • 2篇转型期城市
  • 2篇县域
  • 2篇县域经济
  • 2篇空间结构
  • 2篇绩效
  • 2篇泛长三角
  • 2篇分形
  • 2篇GIS
  • 2篇长三角
  • 2篇城市旅游
  • 1篇新制度经济
  • 1篇新制度经济学
  • 1篇新制度经济学...

机构

  • 14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无锡旅游商贸...
  • 1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江苏省城市规...

作者

  • 11篇吴江
  • 11篇徐敏
  • 10篇曹芳东
  • 6篇黄震方
  • 2篇张树夫
  • 2篇姜海宁
  • 2篇周玮
  • 1篇吕龙
  • 1篇薛献伟

传媒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江苏商论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探析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从旅游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背景入手,通过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国家优惠政策4个方面对区域旅游发展差异进行客观的原因分析,结果发现,这四方面并不是这种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指出旅游发展产生区域差异的根源是制度因素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旅游发展差距的关键是制定出切实高效的旅游业制度体系,同时,指出制度因素的制定不是数量的多少问题,关键是重在制度因素的质量和性质。
曹芳东吴江徐敏姜海宁
关键词:区域旅游新制度经济
长江三角洲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测度与分析被引量:44
2010年
本文通过计算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对长三角中心城市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借助修正后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旅游经济隶属度及旅游吸引范围模型,测度城市间旅游经济的联系强度、隶属度及城市旅游控制范围,同时建立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模型并分析长三角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方向以及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中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不断增强,并逐渐向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方向进展,同时区域内部城市旅游经济差异显著,且表现为随着旅游城市等级规模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的旅游经济随之匹配,并在旅游经济的空间联系上按照一定的轴线发生关系,这种轴线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沿线"并且这种联系的规律性在空间上总的方向表现为随城市距离增加而逐级递减规律。基于以上分析,最后针对城市间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对长三角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影响加以论述,以此为提升长三角城市一日游的旅游经济活动效率,加快实现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一定理论与现实的依据参考。
曹芳东吴江徐敏薛献伟
关键词:GIS旅游经济联系旅游系长江三角洲
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业制度系统构建的复杂性研究与启示被引量:3
2010年
复杂性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为复杂性系统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旅游业制度系统作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本文运用复杂性科学并结合非线性科学分形理论对旅游业制度系统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旅游业制度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及其复杂性表现,并运用分形的复杂性思想对旅游业制度系统的构建加以评述,以此为我国的旅游业制度系统构建与管理创新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曹芳东吴江徐敏
关键词:分形
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被引量:110
2012年
借助DE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模块,系统的分析了1998~2008年泛长三角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依据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解模型(Malmquist指数),对TFP变化的总体趋势、结构及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综合探讨。结果表明:泛长三角城市旅游发展效率总体上呈现提高态势,市域间差异表现为较为明显波动性特征,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存在空间关联,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形成了较为相似的变化格局,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弱集聚,相邻地域单元关联性较差。针对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剖析表明,经济政策导向驱动、旅游生产单元价值驱动及旅游消费需求刺激驱动共同驱使导致了旅游发展效率在空间范畴上格局置换。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
关键词:DEA全要素生产率泛长三角
中国星级酒店市场投资来源定量分析与空间格局被引量:2
2012年
在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星级酒店业投资成为热点,不仅国内各大投资主体关注这一领域,而且海外有实力的专业投资商纷纷涌入大陆,给快速发展的中国星级酒店市场带来了广泛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各地区星级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各省份的星级酒店投资来源进行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并结合GIS技术,探讨星级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政府和星级酒店经营者选择投资目的地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定量依据。
徐敏胡蔚丽张树夫
关键词:星级酒店
1990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71
2011年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姜海宁
关键词:空间数据模型空间自相关
制度供给差异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供给理论,分析了制度供给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东西部制度供给差异与东西部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的分析,客观上剖析了2种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制度供给差异与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互动分析,并构建了制度供给与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模型,同时,提出了针对我国东西部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并指出制度供给差异是导致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至关重要的内在变量。
周玮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49
2010年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oran’sI和LocalMoran’sI的计算与分析也较好地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
曹芳东吴江徐敏
关键词: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省南通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23
2010年
基于非线性科学分形理论以及运用GIS相关软件,通过计算南通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中心城市吸引力以及城镇交通网络长度-半径维数、网络分枝维数,探讨了南通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形、城镇体系空间关联性分形以及南通城镇交通网络分形特征,从描述城镇等级体系、城镇交通网络分布入手,通过对南通城镇具体区域指标的分析和处理,并以分形理论中的二城市指数、三城市指数、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为定量依据,将分形理论引入城镇体系研究的实践中,结果表明:南通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呈现分形特征,从而有效验证了分形特征不仅存在于大城市空间结构,中等城市的城镇体系依然存在,进而为指导南通城镇体系空间上合理布局提供定量依据与决策参考,并据此提出了南通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曹芳东吴江徐敏
关键词:GIS分形空间结构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县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备受关注,传统的测度方法仅从量的方面加以分析,而缺乏空间的概念,即没有考虑相邻地区之间的经济影响作用,为此,本文运用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并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定量分析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及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并呈现出苏南地区的集聚态势更为显著,且集聚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同时,就针对产生此种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最后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进行讨论,旨在为江苏省经济实现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徐敏张树夫
关键词: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