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63)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蓝勇杨文华张铭刘静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清代
  • 3篇救生
  • 2篇内河
  • 2篇积弊
  • 2篇红船
  • 1篇地方士绅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关怀
  • 1篇士绅
  • 1篇衰败
  • 1篇农村
  • 1篇情结
  • 1篇晚清
  • 1篇晚清海关
  • 1篇公益性
  • 1篇关怀
  • 1篇官办
  • 1篇海关
  • 1篇长江
  • 1篇城乡

机构

  • 5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5篇蓝勇
  • 2篇张铭
  • 2篇杨文华
  • 1篇刘静

传媒

  • 3篇学术研究
  • 2篇农业考古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方士绅与清代四川城乡津渡建设被引量:1
2015年
津渡是城乡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和交通管理的重点,也是地方公共事务的重要内容。清中期以来,随着士绅阶层逐渐享有各种特权,并成为了地方社会领袖,士绅各阶层尤其是下层士绅都积极参与津渡建设并逐渐成为城乡地区津渡建设、经营和管理的主要力量。这既意味着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由直接控制逐渐转向间接控制,也是四川士绅阶层的崛起的要求。士绅在津渡建设和管理中也实现了名利双收。
杨文华
关键词:士绅城乡
清代浮尸收瘗保障制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当下民间浮尸收瘗因存在诸多问题,动辄"挟尸索费",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然清代处理收瘗事宜则较为顺畅,既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避免了各种棍徒的敲诈勒索,又有来自官方和民间的资金支持,保障了所需经费用度,同时从报信、打捞到埋葬等具体环节给予了人员相应酬劳,为收瘗工作提供了持续的人力支持。清代较为完备的保障制度使浮尸收瘗事业得以完全公益性。参考清代浮尸收瘗保障制度,可为当下各类公益保障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铭蓝勇
关键词:清代
清代长江红船救生的地位和效果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本文认为清代巴县救生水手有家族式加入、人员长期稳定的特征,一方面透露出清代四川移民家族式迁入的社会特征,一方面显现清代长江救生水手是收入相对较高的衙役职位,进而可看出清代中国长江公益救生体系在社会运作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清代红船救生的效果一度很好,但红船手水禀报县衙案情可能存有虚报,而县衙上报更高一级的宪台和臬宪的清册,虚报更为严重。这两者间的虚实之差,让我们窥见了清代社会陋习积弊和官场生态的潜规则。
蓝勇
清代四川津渡与农村场镇经济被引量:1
2014年
津渡是地方民众或地方政府为了克服江河(湖泊)阻碍而普遍设置的交通设施。在清代广大的四川农村地区,人们的居住方式为沿河流散居,商品交易主要通过集市贸易的方式进行,场镇(市镇)是古代四川农村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而这些场镇选址、兴起乃至发展和衰败都和周边的津渡息息相关。
杨文华
晚清海关《中国救生船》与东西洋红船情结被引量:1
2016年
晚清海关编制的《中国救生船》是有关中国清代内河水上救生情况调查说明文献,也是相关规章文献的集大成者,远比同时期国内有关记载详明完善。从晚清旧海关《中国救生船》一书到近代西方人捐资营造红船,从西方人、日本人有关中国帆船研究著作中红船记载到长江上游游记中对红船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近代西方人、日本人对于中国长江救生体系的关注远远超过我们自己,存在一种特殊的红船情结。透过这种情结,我们发现了那个时代国人价值取向的扭曲和生境的艰难。
蓝勇刘静
关键词:救生
清代浮尸收瘗中的人文关怀被引量:2
2018年
清代浮尸多能得到较为妥善的收瘗,很少出现"挟尸要价"、"挟尸索费"的现象。具体的收瘗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人性化举措,如强调浮尸打捞时分"击见即捞"和"看明再捞"区别对待,待殓时需要搭建尸棚尸场以避免暴露,相验时务尽详明,停厝待认时想方设法寻觅尸亲。埋葬时多须二次收瘗,坟茔形制及埋葬用度等须务得如式,并注明浮尸信息以备尸亲查寻,时时培护墓冢,浮尸随身财物分公私两条路径妥善处理,务使归亲。埋葬后须坚持岁时祭祀并照顾尸亲,始终坚持"不问阶层、众生平等"的浮尸处理原则。虽然清代在浮尸收瘗具体实践过程中,实际的收瘗效果与完善的制度规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清代整个浮尸收瘗过程中具体收瘗细节处处体现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实现了"死者免暴露",值得当下借鉴。
蓝勇张铭
关键词:清代人文关怀
清代长江救生红船的公益性与官办体系的衰败被引量:9
2013年
清代没有将长江救生、捞浮、收瘞完全推向社会和民间,更没有将之作为一种商业救护而直接向沉溺者收取救护、打捞费用,显现了清代社会对内河水上救护的重视。特别是在公益救生中对获救者发给获救路费,对沉溺者无偿提供棺木、义地,掩埋并立碑和对无名尸身坟按时祭扫的公益行为,对今天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清末"额设救生船日久弊生,有名无实",进而民间善堂积极参加公益救护,但官府又对救护中的弊端疑心重重。总的来看,清末救生红船公益制度在面对整个社会风气的积弊,制度的实施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见当时社会风气对救生体系侵蚀的严重。
蓝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