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5B12NC235)

作品数:3 被引量:9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吉桥程骏驰唐黎许重隋晓楠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刺参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酶
  • 2篇化道
  • 2篇仿刺参
  • 1篇幼参
  • 1篇幼体
  • 1篇稚参
  • 1篇饲料
  • 1篇饲料搭配
  • 1篇投喂
  • 1篇投喂量
  • 1篇周年变化
  • 1篇组织学
  • 1篇消化酶活力
  • 1篇活性
  • 1篇发育期
  • 1篇不同发育期
  • 1篇成活

机构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3篇王吉桥
  • 2篇许重
  • 2篇唐黎
  • 2篇程骏驰
  • 1篇丛文虎
  • 1篇顾公明
  • 1篇隋晓楠

传媒

  • 3篇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发育期的幼体和不同规格刺参消化道中四种消化酶的活性被引量:38
2007年
测定了刺参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3种规格幼参和成参[体质量分别为(82.349±1.532)g、(147.639±2.031)g和(179.866±1.609)g]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耳状幼体至樽形幼体蛋白酶活力下降,之后,快速上升。稚参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幼体。相反,从耳状幼体至稚参,淀粉酶的活力逐渐升高,至稚参达最大值。幼体期褐藻酸酶逐渐上升,至五触手幼体达峰值,然后下降,稚参降至最小值。幼体纤维素酶活性一直很低,变化不大,但稚参的纤维素酶活性增强。幼参和成参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个体发育而逐渐上升,而褐藻酸酶的活性却随着个体的生长而缓慢下降,稚参达最小值。成体的纤维素酶活性低而稳。4种消化酶中,蛋白酶活力最高,纤维素酶最低。
唐黎王吉桥许重程骏驰
关键词:刺参消化道消化酶幼体
不同饲料搭配及投喂量对仿刺参稚、幼参生长和成活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水温(22.8±1.5)℃,将体长1.0~2.0mm的仿刺参稚参放养到容水40L的塑料槽中,每槽150头,研究不同饲料搭配及投喂量对稚、幼参生长和成活的影响。在前一试验中,给幼参分别投喂含鼠尾藻、酵母和配合饲料98.0%、2.0%、0%(1组),95.0%、0%、5.0%(2组),30.0%、5.0%、65.0%(3组),60.0%、5.0%、35.0%(4组),90.0%、5.0%、5.0%(5组);投喂量为360.7%~107.1%;在后一试验中,采用第4组的搭配比例,6、7、8、9、10组的投喂量分别为第4组的1/4、1/2、1.0、5/4、3/2。每组4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稚、幼参摄食不同搭配饲料时,第1个月生长和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中期,第1、2组的幼参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后期,第3组生长显著快于其他组。稚、幼参的成活率与配合饲料的添加量呈正相关。在后一试验中,前期稚参的生长速度随投喂量的增加而加快;中、后期,各水槽稚参的总质量随投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每头质量与投喂量不呈正相关,第9组的稚参增长最快,第8组成活率最高,第6、7组的成活率最低。中、后期换水前水中氨氮含量显著高于换水后。文中提出了仿刺参苗种培育期间的适宜投喂模式。
王吉桥隋晓楠顾公明丛文虎
关键词:仿刺参稚参幼参饲料
仿刺参消化道的组织学及其4种消化酶活力的周年变化被引量:45
2007年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的每月中旬,在大连黑石礁海区采捕体长(21.8±2.3)cm(麻醉状态下),体质量(165.307±3.521)g的仿刺参,测定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周年变化,观察其组织学结构。试验结果表明,1—5月,消化管的最大长度可达体长的4.6-5.9倍,2月达全年的最大值;蛋白酶、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活力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4—5月达最大值;之后,消化管长/体长比逐渐下降,8—10月上旬,消化管长仅为体长的0.8-1.1倍,酶活力逐渐下降;10月中下旬,随着水温的下降,消化管长/体长比又快速增大,酶活力逐渐回升。纤维素酶的活力全年一直很低,周年变化不明显。消化道管壁的黏膜层为单层或假复层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立方细胞和一些腺细胞组成。黏膜下层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肌肉层由外环行、内纵行的两层平滑肌细胞组成。浆膜层由薄层结缔组织和扁平细胞构成。
王吉桥唐黎许重程骏驰
关键词:仿刺参消化道消化酶组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