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12KYB243)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2
- 相关作者:罗永康周婷周开宇金杭煌孟祥博更多>>
- 相关机构:台州学院医学院附属市立医院复旦大学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AG-1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的关系
- 2013年
- 目的探讨BAG-1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取158例脑膜瘤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直接检测BAG-1的表达情况。按染色强度和阳性范围评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BAG-1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评分(IHS)表示]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WHOⅠ级(上皮、纤维、混合、微囊、砂粒型)、Ⅱ级(不典型和脊索样型)、Ⅲ级(乳头型和间变型)的各亚型脑膜瘤BAG-1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0.01)。术后复发患者24例,呈高表达状态3例(12.50%);未复发患者134例,呈高表达状态102例(76.12%)。术后复发者IHS增高者明显少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程度为0级与1级、2级与3级的患者其IHS高低例数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0、1级与2、3级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膜瘤瘤周水肿及术后复发均与细胞凋亡有关,脑膜瘤BAG-1表达水平越低,其瘤周水肿越重,术后更易复发。
- 周开宇金杭煌周婷罗永康陈茜
- 关键词:脑膜瘤BAG-1瘤周水肿复发
-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每次20 g,qd,静脉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胞磷胆碱每次0.5 g,qd,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41例/47例)和63.83%(30例/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CP-1分别为(90.74±10.33)和(120.71±15.42)pg·mL^(-1),HCY分别为(16.68±2.24)和(21.01±3.03)μmol·L^(-1),HDL-C分别为(1.31±0.16)和(1.12±0.13)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失眠、食欲缺乏和口干为主,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和低血压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1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MCP-1及HCY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孟祥博陈丽娜
- 关键词:吡拉西坦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性
- 脑膜瘤组织中BAG-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脑膜瘤中凋亡相关基因BAG-1的表达,以进一步了解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58例脑膜瘤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直接检测BAG-1的表达情况。按染色强度和阳性范围评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BAG-1表达程度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瘤周水肿的相关关系。结果:同一WHO2007病理分级的各亚型以及Ⅱ级、Ⅲ级之间的各亚型,在BAG-1表达程度上无差异(P>0.05);病理分级Ⅰ级中的亚型与Ⅱ级、Ⅲ级中的亚型,在BAG-1表达程度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WHO病理分级增高,脑膜瘤BAG-1表达的免疫组化评分逐渐下降(χ2=141.49,P<0.01);随着脑膜瘤BAG-1表达的免疫组化评分下降,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加重(χ2=43.93,P<0.01)。结论:脑膜瘤BAG-1的表达与其WHO病理分级相关,BAG-1表达越低,其瘤周水肿越重。
- 周开宇金杭煌周婷罗永康
- 关键词:脑膜瘤BAG-1凋亡瘤周水肿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1
- 2019年
-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首次300 mg,此后每次100 mg,口服,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首次300 mg,此后每次75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持续治疗21 d。比较2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颅内微出血(CMBs)发生情况、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4. 26%(2例次/47例次)和17. 02%(8例次/47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和对照组颅内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 28%(10例次/47例次)和14. 89%(7例次/47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0. 42±5. 08)%和(55. 08±6. 75)%,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 09±0. 53)和(3. 37±0. 66) g·L-1,血浆黏度分别为(1. 80±0. 27)和(2. 03±0. 23) m Pa·s,ADL分别为(49. 15±5. 82)和(42. 93±3. 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组药物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皮疹,头痛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 53%和14. 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用,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明显增加颅内微出血程度。
- 孟祥博李保华陈天笑杨加亮陈丽娜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脑膜瘤中凋亡相关基因BAG-1的表达,以进一步了解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58例脑膜瘤病理标本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以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BAG-1的表达情况。按染色强度和阳性范围评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BAG-1表达程度与脑膜瘤病理分级、术后复发的相关关系。结果:同一WHO2007病理分级的各亚型以及Ⅱ级、Ⅲ级之间的各亚型,在BAG-1表达程度上,不具有差异性(P>0.05);病理分级Ⅰ级中的亚型与Ⅱ级、Ⅲ级中的亚型,在BAG-1表达程度上具有差异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WHO病理分级增高,脑膜瘤BAG-1表达的免疫组化评分逐渐下降,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9,P<0.01);随着脑膜瘤BAG-1表达的免疫组化评分下降,脑膜瘤术后较易复发,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结论:脑膜瘤BAG-1的表达与其WHO病理分级相关,BAG-1表达越低,其术后越易复发。
- 周开宇金杭煌周婷罗永康
- 关键词:脑膜瘤BAG-1凋亡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