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PZS001-04)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程在全李定琴付坚王玲仙郭怡卿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稻
  • 2篇普通野生稻
  • 1篇稻根
  • 1篇药用
  • 1篇药用野生稻
  • 1篇叶片解剖结构
  • 1篇游离小孢子
  • 1篇游离小孢子培...
  • 1篇云南野生稻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稻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根
  • 1篇疣粒野生稻
  • 1篇小孢子
  • 1篇小孢子培养
  • 1篇胁迫

机构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内华达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生...

作者

  • 3篇程在全
  • 2篇郭怡卿
  • 2篇王玲仙
  • 2篇付坚
  • 2篇李定琴
  • 1篇尹明
  • 1篇王波
  • 1篇蒋春苗
  • 1篇黄兴奇
  • 1篇余腾琼
  • 1篇罗利军
  • 1篇张敦宇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的培养被引量:3
2012年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栽培稻合系35杂交后代具有优良性状,但这些性状往往疯狂分离,很难稳定。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能将某一优异性状稳定下来,在短时间内培育成为稳定的纯系。本试验选取具有优良性状杂交后代材料的花粉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在10℃低温处理13 d后,于添加了Ficoll和活性炭的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6 d的花粉中成功地培养出高活性的小孢子,并诱导出愈伤组织。同时摸索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分和愈伤诱导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建立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为培育具有野生稻优良性状的DH株系,加快水稻育种速度奠定基础。
王玲仙付坚尹明张敦宇郭怡卿罗利军程在全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
干旱胁迫的水稻根高效酵母双杂交体系建立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SMART技术在酵母菌株AH109中构建了干旱胁迫下水稻根部全长cDNA文库,采用改进的滤膜杂交方法建立了高效酵母杂交体系,以抗旱相关水稻转录调控因子OsWRKY71基因作为诱饵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实验获得的酵母杂交文库容量为4.9×106,平均插入片段为800bp,达到了基因分离和克隆等后续研究的标准。同时采用滤膜杂交法将文库的杂交效率提高到了6.9%,是液体杂交法的6倍以上。该方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具有低消耗和高效率的特点,可用于高通量酵母双杂交分析。
付坚Linkun GU郭怡卿Liyuan ZHANG王玲仙李定琴王波Jeff Qingxi SHEN程在全
关键词:干旱胁迫滤膜
云南野生稻叶茎根组织结构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云南3种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叶片、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以明确野生稻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揭示其结构与云南野生稻的生长势旺盛、营养吸收能力强、抗某些病虫害能力强的关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云南野生稻与栽培稻叶片主脉、茎秆及根的组织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景洪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最明显。(2)在叶主脉结构中,景洪疣粒野生稻无气腔结构,维管束数量少、面积小;景洪药用野生稻、3个普通野生稻材料存在多个维管束和气腔结构,维管束、束内导管直径及气腔面积较栽培稻大,而栽培稻中的气腔均为2个。(3)在茎秆结构方面,景洪疣粒野生稻茎秆最小,维管束数量最少,其茎壁内的维管束排列方式与栽培稻不同;景洪药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茎秆及茎壁较栽培稻粗厚,维管束数量也较栽培稻多,普通野生稻的茎壁中有通气组织。(4)在根的组织结构中,3种野生稻的导管数量较多,导管直径及中柱面积较栽培稻大,外皮层出现了具有凯氏带功能的凯氏点等。
蒋春苗黄兴奇李定琴余腾琼程在全
关键词:疣粒野生稻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叶片解剖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