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4JJ4029)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凌辉张建人阳子光钟妮刘家旺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人格障碍
  • 3篇边缘型
  • 3篇边缘型人格障...
  • 2篇心理治疗
  • 1篇大学生
  • 1篇心理治疗研究
  • 1篇信念
  • 1篇性别刻板印象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印象管理
  • 1篇食物
  • 1篇亲子
  • 1篇亲子关系
  • 1篇亲子依恋
  • 1篇问卷
  • 1篇教养方式
  • 1篇刻板
  • 1篇刻板印象
  • 1篇患病
  • 1篇患病率

机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张建人
  • 4篇凌辉
  • 2篇钟妮
  • 2篇阳子光
  • 1篇李银
  • 1篇刘家旺
  • 1篇丁小斌
  • 1篇易艳
  • 1篇黄芳
  • 1篇黄芳
  • 1篇王艳庆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心理学进展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在大学生中的试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验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elief questionaire,BPDBQ)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随机抽取230名大学生,选择BPDBQ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为测量工具。结果:①BPDBQ各一阶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2-0.904,二阶因子为0.904-0.937,总量表为0.966。一阶因子分半信度系数为0.673-0.890,总量表分半信度系数为0.888。②BPDBQ的二阶因子与边缘型人格障碍亚型相关显著。③正常组与边缘型人格障碍阳性组在BPDBQ各因子(除"不确定的我")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在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鉴定边缘型人格障碍功能不良信念的有效工具。
凌辉钟妮张建人阳子光易艳李银
关键词:边缘性人格障碍大学生
早期亲子关系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现状
2017年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学是近年的研究焦点,早期亲子关系是其中一个方面,文章从早期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依恋两个角度来分析亲子关系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发现早期的不良教养方式和不安全型亲子依恋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风险因素,最后对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苏艺瑶张建人凌辉黄芳
关键词:边缘型人格障碍父母教养方式亲子依恋
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4
2017年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极难治疗的心理疾病,为解决这一困难,发展出了多种特定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当前应用较广且效果较为明显的6类BPD心理疗法:辩证行为疗法(DBT)、心智化基础疗法(MBT)、移情焦点疗法(TFP)、图式疗法(ST)、预测情绪和解决问题的系统训练(STEPPS)以及BPD专属人际关系疗法(IPT-BPD),并总结了近10年BPD疗效研究的成果,最后对BPD心理治疗的发展作了展望。
黄芳凌辉张建人苏艺瑶
关键词:边缘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
你怎样吃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食物刻板印象和印象管理被引量:2
2017年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食物和饮食行为有着不同的社会规范,而与这些规范的匹配程度也可能赋予了食物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也影响着人们对食物以及食者性别角色的感知,这种感知对食者的社会吸引力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从食物选择和摄入量这两个维度去探讨了食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人们会对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吸引力,并把他们作为印象管理的工具。未来的研究应扩大它的研究群体,关注于跨文化的研究,以及探索通过食物进行印象管理动机的研究。
丁小斌王艳庆严晓梅
关键词:食物性别刻板印象印象管理
人格障碍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8
2014年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美国的人格障碍患病率约为1/10,澳大利亚约为1/15,而英国则是1/20,我国目前还没有权威的人格障碍患病率数据。人格障碍的危险因子可以分为早期经历和个体功能不良认知两大类,前者包括早期创伤经历、不良父母功能和教养行为、不良亲子关系。人格障碍研究在国外成果丰硕,从诊断到流行学研究,再到病因学和治疗研究,已形成连贯的研究体系。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严重忽视了人格障碍研究的重要性。虽近10年来开始在临床和研究领域关注人格障碍患者这一庞大群体的存在,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未来研究重点是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人格障碍评估工具与诊断标准,加强病因学研究的整合,加强人格障碍的治疗研究,以及普及人格障碍的识别和防治的科学知识等。
凌辉钟妮张建人阳子光刘家旺祁虹鹏
关键词:人格障碍患病率病因学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