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844)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可欣戴弘季宋丰举郑红赵妍蕊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遗传易感
  • 2篇遗传易感性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乳腺癌易感性
  • 2篇生物钟
  • 2篇昼夜节律
  • 2篇节律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戴弘季
  • 5篇陈可欣
  • 3篇郑红
  • 3篇宋丰举
  • 2篇朱晓灵
  • 2篇赵妍蕊
  • 1篇张丽娜
  • 1篇曹明丽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生物钟基因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如今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特别是职业女性会有意识地忽略自身的生物节律以适应"24/7时制"的工作运转模式。许多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某些乳腺癌患者存在长期昼夜颠倒的生活习惯,后来的动物实验发现正常生物节律受破坏的动物易发生某些类型的肿瘤。昼夜节律形成的分子基础是多种生物钟基因的自主调节的负反馈循环。本文就生物钟基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生物钟的紊乱导致乳腺癌发病率增高的可能机制加以探讨。
戴弘季陈可欣
关键词:乳腺肿瘤生物钟基因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紊乱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生物的许多生命现象多有其固有的周期,呈现出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性。昼夜节律是人类活动中最普遍的节律形式,但现代的许多生活方式可能会破坏这种节律周期。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的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相关,但其机制尚未确定。现研究较多的是昼夜节律紊乱致使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及多种生物钟基因的自主调节的负反馈循环障碍。本文就昼夜节律紊乱与乳腺癌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试图探讨二者相关关系的可能机制。
戴弘季陈可欣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物钟乳腺癌流行病学
CRY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与目的:隐花色素-1(cryptochrome-1,CRY1)基因属于生物钟基因家族,它最早在植物体内发现,是生物钟基因负反馈环的主要部分。近年来生物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生物钟基因CRY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1 523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 599名正常女性对照者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RY1基因rs1056560位点三种基因型(TT/GT/GG)在乳腺癌患者和对照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94,P=0.041),与TT基因型相比,GT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0.743,95%CI:0.580~0.951),携带至少一个G等位基因(GT/GG)的个体乳腺癌风险降低23.2%(OR=0.768,95%CI:0.606~0.971)。分层分析后发现,rs1056560 T>G保护作用在绝经后妇女、初潮≥13岁、初孕≥25岁、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及流产0~1次妇女中尤为显著。结论:CRY1基因rs1056560 T>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这一结论有待于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朱晓灵张丽娜戴弘季郑红赵妍蕊宋丰举陈可欣
关键词:乳腺癌CRY1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物钟PER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参与生物节律调控的生物钟PER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836例乳腺癌患者和946名健康对照者,采用PCR技术对PER3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两组PER3基因型的分布及PER3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对照组PER3-/-、+/+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2.73%、1.59%和25.69%,病例组分别为72.61%、1.79%和25.60%,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2)。经相关因素调整后,PER3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性分析显示,携带PER3+/+基因型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是携带PER3-/-基因型的3.503倍(95%CI:1.069~11.480),是携带PER3+/-或PER3-/-基因型对象的3.337倍(95%CI:1.025~10.864)。[结论]PER3+/+基因型能够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是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曹明丽戴弘季宋丰举郑红陈可欣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CLOCK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生物钟CLOC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99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1592例正常女性对照者CLOCK基因rs380515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CLOCK基因CC型、CT型和TT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12,P=0.008),与CC型相比,杂合型CT可以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41,95%CI:1.07~1.87),携带T等位基因(CTrrr)的个体乳腺癌风险增加35%(OR=1.35,95%CI:1.04-1.7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绝经后、无肿瘤家族史者、无乳腺良性病史的个体患乳腺癌风险增加。结论:CLOCK基因rs3805151C〉T可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通过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朱晓灵戴弘季曹明丽郑红赵妍蕊宋丰举陈可欣
关键词:乳腺癌CLOCK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