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2ZX08011001)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顾宪红王占彬曹正辉于洲冯永全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基因
  • 8篇转BT基因
  • 5篇大米
  • 4篇水稻
  • 4篇糙米
  • 3篇食品
  • 3篇转基因食品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毒性
  • 3篇基因食品
  • 3篇基因水稻
  • 3篇BT基因
  • 3篇雌性
  • 3篇雌性大鼠
  • 2篇雄性仔鼠
  • 2篇雄性子代
  • 2篇生长猪
  • 2篇生殖
  • 2篇生殖毒性
  • 2篇转BT基因水...

机构

  • 8篇国家食品安全...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6篇曹正辉
  • 6篇王占彬
  • 6篇顾宪红
  • 4篇于洲
  • 3篇冯永全
  • 3篇胡静
  • 2篇耿雪
  • 2篇支媛
  • 2篇王二辉
  • 1篇李宁
  • 1篇谭小燕
  • 1篇刘晓辉
  • 1篇耿丽丽
  • 1篇卢凡
  • 1篇张杰
  • 1篇陈高峰
  • 1篇许磊
  • 1篇徐灯

传媒

  • 4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猪业科学

年份

  • 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谱系选择法诱导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体外谱系选择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神经分化的特点,建立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的模型。方法通过悬滴和悬浮培养、Nestin阳性筛选培养、神经样细胞增殖培养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诱导未分化的ES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观察各神经分化及各阶段的ES细胞形态,并通过RT-PCR以及荧光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分化阶段ES细胞神经特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特点;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各阶段分化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能力。结果随着分化培养阶段的延长,分化的ES细胞中可见大量神经样细胞出现,分化末期可见清晰的神经元结构(包括突触);分化早期,仅有部分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且表达水平低,随着培养阶段延长,特异基因和蛋白均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在未分化和分化早期细胞中未检出,分化的中后期可检测出并呈现随分化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建立的体外谱系选择培养方法可诱导ES细胞分化获得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细胞,可为神经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模型。
许磊耿雪胡静于洲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体外试验
28d灌胃给予氯化甲基汞对Wistar雌性大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对雌性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0(对照组)、0.75(低剂量组)和1.5(高剂量组)mg/(kg·BW)氯化甲基汞,连续进行28 d。实验结束后,取血并处死实验动物,对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全血和脾淋巴细胞分型、Con 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以及抗体生成细胞检测(PFC)等相关免疫检测。结果 0.75和1.5 mg/(kg·BW)组与对照组比较,肝脏系数均降低,肾脏系数均升高;全血淋巴细胞分型中,1.50 mg/(kg·BW)组CD4/CD8的比值降低,B细胞的比例升高;脾淋巴细胞分型中0.75 mg/(kg·BW)组B细胞比例降低,1.50 mg/(kg·BW)组CD4/CD8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比例升高;0.75和1.50 mg/(kg·BW)组PFC检测结果显著降低。结论经口28 d连续给予一定剂量氯化甲基汞可对雌性大鼠产生免疫毒性作用。
冯永全耿雪胡静王二辉于洲
关键词:氯化甲基汞雌性大鼠免疫毒性
亲代大鼠转Bt基因水稻暴露对其子代部分早期生理和神经发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亲代大鼠转Bt基因水稻(TT51大米)暴露对其子代部分早期生理和神经发育指标的影响。方法亲代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雄性15只,雌性30只,分别给予按60%比例掺入市售大米、明恢63大米和TT51大米的饲料,连续喂养70 d后同组雄雌大鼠交配并产生子代,孕期和哺乳期各组母鼠继续给予相应受试大米的饲料。亲代大鼠每周称量和记录体重及食物消耗量,同时观察动物生长发育状况,观察和记录亲代雌鼠生殖指标。仔鼠出生后记录0、4、7、14及21 d体重,并观察仔鼠部分生理指标发育情况,同时进行听觉惊愕等神经发育指标的测定。断乳后,对各试验组部分仔鼠取脑等主要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TT51大米组与明恢63大米组和市售大米组比较,亲代大鼠一般毒性及生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子代部分生理发育指标和神经发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试验组仔鼠脏器病理检查均未见有意义的变化。结论未见亲代大鼠转Bt基因水稻暴露对其子代早期部分生理和神经发育指标有不良影响。
王二辉于洲方海琴汪会玲刘海波徐海滨
关键词:转BT基因水稻生理发育神经行为发育组织病理毒理实验
转Bt基因糙米作为日粮原料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4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糙米作为日粮原料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80日龄大白仔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含70%亲本非转基因糙米的日粮,试验组饲喂含70%转Bt基因糙米的日粮,试验期90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喂转Bt基因糙米的生长猪血清中IgA、IgG、IgM含量及补体C3和C4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生长猪的肝脏、脾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其亚显微结构均无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间的免疫器官指数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转Bt基因糙米作为生长猪的日粮,未见对生长猪的免疫器官及其功能造成影响。
曹正辉王占彬顾宪红
关键词:BT免疫功能
转Bt基因糙米对断奶仔猪潜在致敏性的安全评价
2014年
试验旨在研究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糙米对断奶仔猪的致敏性。选用30头21日龄的"大×白"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日粮中添加70%的亲本非转基因糙米,试验组日粮中添加70%的转Bt基因糙米,试验期30d。在试验第7d和28d采血,试验第25d利用Bt基因在水稻中表达的Cry1Ac杀虫蛋白的标准品进行仔猪的皮肤试敏试验。结果表明,对两组糙米的氨基酸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糙米的氨基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E、组织胺含量;血浆中二胺氧化酶活性及D-乳酸含量;唾液皮质醇含量等的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这五个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Cry1Ac的蛋白标准品对仔猪进行的皮肤试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均无红斑产生。由试验结果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转Bt基因的糙米对仔猪无明显的致敏性。
曹正辉王占彬顾宪红
关键词:BT基因糙米CRY1AC致敏性
猪用微生物生态发酵床的管理及规划建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微生物发酵床作为新型的无公害养猪技术结合了现代微生物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不仅解决了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改善了猪只的福利状况,提高了猪只免疫能力和肉品质。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床的规划建设和技术管理要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曹正辉王占彬顾宪红
关键词:发酵床养猪动物福利生态
转Bt基因大米暴露对亲代雌性大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转Bt基因大米(TT51)对亲代雌性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转Bt基因大米组(TT51组)、亲本明恢63大米组(明恢63组)和市售大米组,各组大米按60%的比例掺入饲料进行全食物喂养。Wistar雌、雄大...
冯永全胡静支媛于洲
关键词:免疫毒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水稻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培育优良转基因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
曹正辉王占彬顾宪红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饲用安全
食蟹猴重复饲喂转Cry1Ab/1Ac大米6个月的Bt蛋白代谢研究
目的:"华恢1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转Bt基因抗虫水稻,其导入的Cry1Ab/1Ac融合基因能够表达具有特异杀虫活性的Bt蛋白。国内外针对转Bt基因水稻外源蛋白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鲜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究Bt蛋白在动物体内...
陈高峰谭小燕汤瑶周晓冰吴杰青姜华吕建军林志杨艳伟张曦张琳孙立梁春楠黄芝瑛王雪
关键词:BT蛋白ELISA食蟹猴代谢研究
文献传递
转Bt基因水稻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2009年农业部为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t)基因水稻发放安全生产证书,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品化种植在国内外引起热烈讨论,成为当下最热门和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品种的新途径,目前国内外已经培育多个抗虫水稻新品种,但是人们对其潜在食用风险还有很多疑问。本文综述了近20多年来国内外转Bt基因水稻研究进展及其食品毒理学安全评价情况,以期为我国转Bt基因水稻食用安全性研究和风险交流提供一些参考。
王二辉于洲徐海滨
关键词:BT基因水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