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666)

作品数:17 被引量:172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兵苏畅王惠君杜文雯王志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摄入
  • 7篇成年居民
  • 6篇肥胖
  • 5篇胆固醇
  • 5篇膳食
  • 5篇固醇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4篇肥胖指标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摄入量
  • 3篇摄入状况
  • 3篇成年人
  • 2篇代谢
  • 2篇血脂
  • 2篇血脂异常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素
  • 2篇脂肪
  • 2篇中老年

机构

  • 10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5篇张兵
  • 13篇苏畅
  • 12篇王惠君
  • 12篇杜文雯
  • 11篇王志宏
  • 10篇张继国
  • 9篇张伋
  • 5篇翟凤英
  • 5篇姜红如
  • 4篇欧阳一非
  • 3篇贾小芳
  • 2篇黄绯绯
  • 1篇黄辉
  • 1篇张耀光
  • 1篇肖应婷

传媒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卫生研究
  • 2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对中国3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影响的纵向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对中国3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问卷调查中自我报告的脑卒中发病情况为依据,在1997年未发生脑卒中的30岁以上调查对象中选取随后5轮调查中至少有一次重复观测数据的调查对象,剔除胆固醇摄入空缺和0.25%以下或99.75%以上的人群,最终共纳入5805人。脑卒中发病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状况(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居住地情况、膳食情况等)均由调查员上门面对面询问并填写个人问卷获得。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与称重法分别收集食物消费数据和油、调味品的消费数据,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和总能量。通过体格测量收集血压、腰围数据。采用时间依存协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基线平均年龄48.4岁,共追访65422.5人年,平均追访11.3年,其中198人发病。调整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均未发现依时间变化的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基线每日胆固醇摄入量或每轮调查的胆固醇摄入量的平均值与脑卒中发病有关,RR和95%CI分别为1.000(0.999~1.001)、1.000(0.999~1.001)和0.999(0.998~1.001)。将每轮胆固醇摄入量的平均值分组后,五分位摄入量分别为70.1、146.9、218.3、297.8和425.9 mg/d,未发现其与脑卒中发病有关,与最低组比的RR(95%CI)分别为0.812(0.504~1.310)、0.644(0.389~1.066)、0.913(0.576~1.446)和0.692(0.416~1.152)。结论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中国成人的脑卒中发病可能无关。
黄绯绯张伋王惠君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苏畅姜红如贾小芳翟凤英张兵
关键词:胆固醇膳食摄入脑卒中
1991~2009年中国九省区中老年居民膳食脂肪与胆固醇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九省区中老年居民1991~2009年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中选取1991、1993、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7轮调查50岁及以上的健康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人群平均每日的脂肪摄入量、胆固醇摄入量和脂肪供能比,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 1991~2009年,九省区中老年居民脂肪摄入量和胆固醇摄入量增加,脂肪供能比不断提高,至2009年男性中老年居民已达到81.9g/d、270.8mg/d和31.8%,女性中老年居民已达到70.4g/d、238.5mg/d和32.2%;脂肪供能比超过30%以及胆固醇平均摄入水平超过300mg/d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至2009年男性中老年居民已达到54.7%和35.8%,女性中老年居民已达到56.9%和29.8%。结论 1991年以来中国九省区城乡中老年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居民脂肪供能比以及胆固醇摄入量已超过或接近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和胆固醇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苏畅王惠君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张伋翟凤英张兵
关键词:中老年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997—2009年我国9省区18~49岁成年居民身体活动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研究1997—2009年我国9省区18~49岁成年居民身体活动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中选取1997、2000、2004、2006和2009年5轮调查有完整身体活动数据的18~49岁健康成年居民25 507人作为研究对象,计算该人群每周身体活动量。结果男、女性成年居民身体活动量从1997年的358.7 metabolic equivalent-hours(MET-hrs)/周和403.1 MET-hrs/周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255.8 METhrs/周和249.0 MET-hrs/周;城市、农村成年居民身体活动量从1997年的311.1 MET-hrs/周和416.9 MET-hrs/周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181.4 MET-hrs/周和285.3 MET-hrs/周,男性、女性、城市、农村成年居民身体活动量在不同调查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年居民以静态活动为主要休闲方式的人群比例从1997年的89.0%升高至2009年的91.2%;以步行和骑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人群比例从1997年的70.0%下降至2009年的47.1%,成年居民休闲方式及出行方式的人群比例在不同调查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国9省区18~49岁成年居民身体活动量发生显著变化,该人群身体活动量的大幅度下降值得关注。
苏畅黄辉王惠君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张伋姜红如张兵
关键词:身体活动代谢当量成年居民协方差分析
1989-2011年中国成年居民体质指数分布变化趋势(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1989-2011年中国成年居民体质指数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选取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和2011调查中18-45岁的健康居民为对象。样本量为14831人,共计39497次观测值。应用偏度均值变异系数(LMS)方法描述体质指数分布变化。结果从1989年到2011年,中国成年男性和女性居民体质指数曲线都出现右移。所有百分位数的BMI都呈现出增加趋势,特别是男性在高百分位数的BMI增加更明显。男性和女性的BMI中位数和超重肥胖率也逐年增加,1997年到2011年期间,增加更明显,男性BMI四分位间距从3.4kg/m2增加到4.8kg/m2,女性从3.7kg/m2增加到4.4 kg/m2。与9省区相比,北京、上海、重庆男女性的超重肥胖率更高。结论过去的二十多年中,随着BMI曲线的变化,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显著增加,尤其是男性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欧阳一非王惠君苏畅杜文雯张继国张兵
关键词:成人BMI肥胖
辽宁、河南和湖南省591名成年居民血清Ghrelin水平与体成分及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的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成年居民血清Ghrelin水平与体成分及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辽宁、河南和湖南三省591名60岁以下城乡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脂百分比,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Ghrelin、瘦素、血清钙及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结果成年男性居民Ghrelin浓度为24.12μg/L,女性为23.62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血清Ghrelin水平的升高,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体脂百分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清瘦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臀围和血清钙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hrelin浓度与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百分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瘦素明显相关(P<0.05)。结论 Ghrelin水平与体成分及脂代谢相关细胞因子有关联,但与瘦素和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更为密切。
苏畅杜文雯王惠君张兵
关键词:成人GHRELIN体成分脂代谢
1991—2009年中国九省区中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A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2009年我国九省区中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A摄入状况及1991—2009年间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7轮调查中50—79岁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膳食视黄醇、胡萝卜素和总维生素A每日平均摄入量作为维生素A摄入状况的评价指标。分别描述2009年分性别、年龄、地区的维生素A摄入水平;1991—2009年间分地区的膳食维生素A摄入状况、视黄醇占总维生素A摄入的比例以及总维生素A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比例的人群分布变化趋势。结果:2009年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总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视黄醇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02.4μg RE/d、1 570.6μg/d、373.8μg/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郊区高于县城、农村。1991—2009年间,膳食总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摄入量在波动中小幅下降,视黄醇摄入量自1993年起持续升高;视黄醇在总维生素A摄入中的比例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城市、郊区、县城、农村分别从1991年的62.8%、59.4%、60.9%、56.9%上升到2009年的70.9%、73.1%、67.0%、68.1%。需要注意的是,2004年以后,郊区和农村居民中视黄醇占总维生素A摄入的比例上升迅速分别超过了城市和县城居民。膳食维生素A摄入达到RNI以上的人群比例从1991年的33.0%小幅降至2009年的28.6%,未达到40%RNI的人群比例从1991年的30.3%下降至2009年的28.4%;膳食维生素A摄入达到40%RNI、60%RNI、80%RNI的人群比例则分别从1991年的14.6%、12.0%、10.0%上升到2009年的17.7%、13.9%、11.4%。结论:18年间,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摄入在波动中有小幅下降,视黄醇摄入升高,地区差异明显,需要注意县城和农村中老年居民维生素A摄入水平较低。
杜文雯张兵王惠君苏畅张继国王志宏张伋翟凤英
关键词:膳食维生素A视黄醇胡萝卜素
中国9省/自治区成年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成年居民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同时参加2004年和2009年2轮调查、且在2009年调查时年龄为25- 65岁、血样检测和膳食调查数据完整的成年居民,共4 244人.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为标准,血清TC≥6.22 mmol/L时,判定为高胆固醇血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 2009年成年居民平均血清TC水平为4.9 mmol/L,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9.6%.2004-2009年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总体呈大幅增长,尤其是低摄入量组的增幅最大.男性成年居民中2004年膳食胆固醇摄入中低水平者和2009年膳食胆固醇摄入高水平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增加.女性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结论 膳食胆固醇摄入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具有性别差异.膳食胆固醇摄入水平升高,可增加男性居民发生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
杜文雯欧阳一非王惠君王志宏苏畅张继国张伋姜红如张兵
关键词:胆固醇高胆固醇血症膳食
中国三省18~69岁居民体脂率适宜切点值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居民体脂率(BF%)的适宜切点值。方法将从辽宁、河南、湖南三省中抽取的1022名18~69岁成年居民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析BF%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和腰臀围比(WHR)4个指标中不同百分位水平的变化趋势,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我国成年居民BF%的适宜切点值。结果中国成年男性BF%的平均值为22.1%,女性为33.2%,按WHO推荐的BF%适宜切点值判定调查人群的肥胖率男性为31.4%,女性为39.3%。以高血压作为疾病结局绘制ROC曲线得到我国男性BF%的适宜切点值为23.2%(灵敏度为0.61,特异度为0.61),女性为36.4%(灵敏度为0.48,特异度为0.76)。结论我国成年男性BF%的适宜切点值低于国际常用标准,而我国成年女性BF%的适宜切点值高于国际常用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居民BF%的适宜切点值具有较高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范丹丹苏畅杜文雯王惠君王志宏张兵
关键词:肥胖指标体脂率体质指数高血压
中国9省区1991—2009年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1991--2009年中国9省区儿童青少年膳食脂肪和胆固醇摄人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合理膳食指导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2009年7轮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连续72h有完整膳食数据的7~17岁的健康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计算该人群日均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脂肪供能比及脂肪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人群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增加,脂肪供能比不断提高,至2009年已分别达到65.8g/d、240.0mg/d和32.0%;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至2009年已达到57.0%。结论中国9省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的要求,应适当控制高脂肪和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
苏畅王惠君王志宏张继国杜文雯张伋翟凤英张兵
关键词:脂肪胆固醇儿童青少年
辽宁、河南和湖南省1013名成年居民在外就餐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成年居民在外就餐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rrNS)”,2012年在其中3个项目省(辽宁、河南和湖南)各抽取2个市和2个县,在每个市调查点抽取2个城市居委会和2个郊区村,每个县调查点抽取1个县政府所在地居委会和3个村。将参加过2011年CHNS调查并有完整个人信息,且在本次调查时间内可随访问到的1013名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中补充收集过去一周内在中/西式快餐店、中餐馆、流动食品摊、面包店/咖啡厅、食堂及其他餐馆就餐频率、费用、交通方式及其时间等信息,结合连续3天24I]s时膳食调查,分析不同地点在外就餐状况、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水平,探讨影响不同地点在外就餐的因素。结果城乡居民总体一周在外就餐率分别为51.72%和39.14%;在西式快餐店、中餐馆、中式快餐店、流动食品摊、面包店/咖啡厅、食堂和其他餐馆每周就餐≥1次的人群比例分别为1.68%、23.49%、12.93%、10.37%、1.09%、10.07%和4.34%。每周在中餐馆就餐≥1次的居民与没有在中餐馆就餐者相比,能量、钙、铁、锌的摄入量较高;每周在食堂就餐≥1次的居民与没有在食堂就餐者相比,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钙、锌的摄人量高。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城乡地区与成年居民在外就餐有关。结论调查地区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较为普遍,应开展在外就餐的营养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在外就餐时对健康食物的选择。
杜文雯苏畅王惠君王志宏张继国张伋姜红如张耀光张兵
关键词:营养素影响因素在外就餐成年居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