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042138)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谭广王忠裕殷朔程雷任金帅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树突
  • 6篇细胞
  • 4篇树突细胞
  • 4篇免疫
  • 3篇胰腺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基因
  • 2篇胰腺癌
  • 2篇肿瘤
  • 2篇榄香烯
  • 2篇腺癌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胰腺
  • 2篇免疫反应
  • 2篇免疫治疗
  • 2篇抗原
  • 2篇基因修饰
  • 2篇Β-榄香烯
  • 2篇白细胞

机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忠裕
  • 6篇谭广
  • 5篇殷朔
  • 2篇程雷
  • 1篇任金帅
  • 1篇罗海峰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IL-23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疫苗联合β-榄香烯对小鼠胰腺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5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疫苗是目前最具应用潜能的治疗性疫苗,功能性细胞因子能显著增强DC的活性及其诱导的宿主抗肿瘤作用,利用细胞因子基因修饰DC是当今肿瘤免疫治疗中最活跃的领域。本研究探讨β-榄香烯联合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修饰的DC疫苗对胰腺癌小鼠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将IL-23基因转染的DC疫苗、空质粒转染的DC疫苗、未转染的DC疫苗及对照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小鼠,体外观察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FN-γ及IL-4的分泌。体内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疫苗对荷胰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存活期的影响。结果:基因测序证实IL-23基因克隆及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DC共刺激分子MHC-Ⅰ和MHC-Ⅱ的表达增强。接种IL-23转染DC疫苗后小鼠的免疫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地延缓并防御接种肿瘤的发生。DC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了IFN-γ生成型Th1细胞的产生,未转染DC疫苗组和空质粒转染DC疫苗组IL-4分泌量与IL-23转染的DC疫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3转染DC疫苗组IFN-γ的分泌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β-榄香烯联合IL-23转染DC疫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该组小鼠存活期与DC组、NS对照组及β-榄香烯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IL-23修饰DC疫苗可强化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Th1及CTL的免疫应答,使宿主不仅产生防御性免疫反应而且增强自动免疫能力。β-榄香烯有一定的协同抗癌作用。
谭广王忠裕王晓刚程雷殷朔
关键词:树突细胞Β-榄香烯
凋亡癌细胞抗原致敏IL-23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IL-2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癌细胞抗原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对小鼠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观察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IFN-γ和IL-4的分泌量以及DC诱导的CTLs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基因测序证实IL-23基因克隆及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DC对共刺激分子MHC-Ⅰ和MHC-Ⅱ的表达增强。接种IL-23修饰DC疫苗后小鼠的免疫防御能力显著增强;DC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了IFN-γ生成型Th1细胞的产生,IL-23转染组IFN-γ的分泌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L-23转染组T细胞对抑制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减少,与DC疫苗组和IL-23 D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转染的DC疫苗在体内诱导出高水平的CTLs活性(P<0.05)。结论:IL-23使DC抗原递呈能力更强,IL-23修饰DC疫苗可强化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CTLs免疫应答,使宿主不仅产生防御性免疫反应而且增强自动免疫能力。
谭广王忠裕殷朔
关键词:免疫反应
TNF-α增强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胰腺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体外研究DC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小鼠胰腺癌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重组鼠源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体外诱导骨髓源性DC,与肿瘤细胞溶解物共培养制备DC疫苗;观察DC在负载抗原后体外诱导的主动特异性CTL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用GM-CSF和IL-4成功地在体外扩增了骨髓源性DC。TNF-α可诱导骨髓源性DC成熟,使其表达的CD54、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物-Ⅱ、CD86等表面分子明显升高,并增强自分泌IL-12和抗原的递呈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负载肿瘤细胞抗原的DC所冲击的T淋巴细胞不能有效地识别特定的靶细胞并产生杀伤作用,DC通过捕获并递呈坏死肿瘤细胞抗原才能诱发显著的主动特异性CTL,体外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非常显著(P<0.01)。结论TNF-α可诱导DC的成熟,使DC的抗原递呈和自分泌IL-12的能力显著提高,DC递呈抗原后能诱发显著的主动特异性CTL。
谭广任金帅王忠裕殷朔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胰腺癌免疫反应
树突细胞联合β-榄香烯对小鼠胰腺癌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肿瘤抗原专职免疫递呈细胞,DC疫苗是目前最具临床应用潜能的治疗性疫苗。肿瘤细胞凋亡小体被DC的MHC-I分子提呈并诱导的特异性CTL免疫反应抗癌作用显著。本研究探讨了DC负载凋亡癌细胞抗原后诱导的免疫应答联合β-榄香烯对小鼠胰腺癌治疗作用。方法制备C57BL/6小鼠骨髓源性DC并鉴定,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分别观察DC诱导的CTL和β-榄香烯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体内观察DC疫苗联合β-榄香烯对小鼠胰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经电镜及流式细胞鉴定可获得典型的具有抗原加工及递呈作用的DC,利用TNF-α可使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比例增加,MHC-Ⅱ、CD83、CD86等表面分子的表达较单纯DC组显著增强。负载凋亡抗原后DC诱导的特异性CTL体外对胰腺癌细胞有显著杀伤作用,效靶比30∶1时,诱导的CTL对胰腺癌细胞抑制率达93%。β-榄香烯对癌细胞增殖抑制明显,DC疫苗与β-榄香烯联合治疗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使其生存期延长,联合治疗组生存期为49.4天,与单纯β-榄香烯组(24.8天)、DC疫苗(38.5天)、DC组(20.7天)及对照组(17.5天)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凋亡肿瘤细胞致敏的DC回输荷瘤小鼠可激发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Th1及CTL免疫应答,以DC介导的免疫反应联合中药的治疗方法可成为抗肿瘤的崭新且有效手段。
殷朔谭广罗海峰程雷王忠裕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Β-榄香烯胰腺癌免疫治疗小鼠
白细胞介素-23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IL-23是最新发现的一种由P19及P40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异二聚体细胞因子,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IL-23与IL-27同为IL-12家族成员。IL-23可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并强化树突细胞抗原递呈能力,通过诱导T细胞和DC产生IFN-γ与IL-12,增强宿主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作用。
谭广王忠裕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类白细胞介素12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23基因修饰树突细胞获取凋亡癌细胞抗原诱导的抗胰腺癌免疫治疗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负载凋亡癌细胞抗原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对小鼠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后检测其表型及自分泌IL-23和IL-12的能力;观察各组脾脏T淋巴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IL-4的分泌量以及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对小鼠抗肿瘤的免疫保护作用和肿瘤抑制作用。结果基因测序证实IL-23基因克隆及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DC对共刺激分子MHC-Ⅰ和MHC-Ⅱ的表达增强;DC自分泌IL-23和IL-12的能力显著增强。DC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了IFN-γ生成型Th1细胞的产生,IL-23转染组每24h IFN-γ的分泌(最高为535pg/ml/106)与其他各组比较(对照组每24h为60pg/ml/106),P<0.01;转染的DC疫苗在体内诱导出高水平的CTL活性(P<0.05)。接种IL-23修饰DC疫苗后小鼠的免疫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组荷瘤鼠生存期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IL-23使DC抗原递呈能力更强,IL-23修饰DC疫苗可强化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CTL免疫应答,使宿主不仅产生防御性免疫反应而且增强自动免疫能力。
谭广王忠裕殷朔
关键词:树突细胞胰腺肿瘤免疫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