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602)

作品数:77 被引量:627H指数:16
相关作者:徐明厚郑楚光于敦喜刘小伟隋建才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动力工程及工...
  • 17篇化学工程
  • 14篇理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2篇颗粒物
  • 27篇煤燃烧
  • 23篇燃煤
  • 14篇燃烧
  • 12篇
  • 10篇燃煤过程
  • 10篇可吸入颗粒
  • 9篇可吸入颗粒物
  • 6篇凝并
  • 6篇排放特性
  • 6篇燃烧过程
  • 6篇细颗粒
  • 6篇煤粉
  • 6篇痕量
  • 6篇MONTE
  • 6篇超细颗粒
  • 5篇多环芳烃
  • 5篇热能动力
  • 5篇热能动力工程
  • 5篇细颗粒物

机构

  • 68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3篇徐明厚
  • 26篇郑楚光
  • 23篇于敦喜
  • 20篇刘小伟
  • 15篇隋建才
  • 14篇姚洪
  • 14篇赵海波
  • 13篇张军营
  • 11篇俞云
  • 8篇魏凤
  • 8篇高翔鹏
  • 6篇钟北京
  • 6篇丘纪华
  • 5篇王春梅
  • 5篇黄建辉
  • 4篇周科
  • 4篇李庚
  • 4篇曹倩
  • 4篇赵永椿
  • 4篇王泉斌

传媒

  • 19篇工程热物理学...
  • 9篇中国电机工程...
  • 6篇煤炭转化
  • 5篇热能动力工程
  • 5篇动力工程
  • 3篇化工学报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热力发电
  • 1篇化学工程

年份

  • 3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19篇2006
  • 24篇2005
  • 12篇2004
  • 2篇2003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烷对冲扩散火焰中PAHs的生成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使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C2H6/O2/N2/AR层流对冲扩散火焰中多环芳烃的生成动力学过程。反应机理包括96种组分的502个基元反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层流对冲火焰的结构和主要反应物、中间物质和反应产物的浓度变化,并与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在燃烧过程和PAH生成规律上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但在某些组分的定量预报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钟北京候凌云
关键词:多环芳烃乙烷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simultaneous particle coagulation and deposition被引量:4
2006年
The process of dynamic evolution in dispersed systems due to simultaneous particle coagulation and deposition is described mathematically by general dynamic equation (GDE). Monte Carlo (MC) method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numerical solu- tions of GDE. However, constant-volume MC method exhibits the contradictory of low computation cost and high computation precision owing to the fluctuation of the number of simulation particles; constant-number MC method can hardly be applied to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general scientif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due to the continual contraction or expansion of computation domain. In addition, the two MC methods depend closely on the “subsystem” hypothesis, which constraints their expansibility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 new multi-Monte Carlo (MMC) method is promoted to take account of GDE for simulta- neous particle coagulation and deposition. MMC method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weighted fictitious particle” and is based on the “time-driven” technique. Furthermore MMC method maintains synchronously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fictitious particles, which results in the latent expansibility of simulation for boundary con- dition, the space evolu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even particle dynamic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MMC method for two special cases in which analytical solutions exist agree with analytical solutions well, which proves that MMC method has high and stable computational precision and low computation cost because of the constant and limited number of fictitious particles. Lastly the source of numerical error and the relative error of MMC method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ZHAO Haibo ZHENG Chuguang
关键词:PARTICLE
燃煤纳米颗粒物的物化特性及其潜在健康危害被引量:5
2008年
纳米颗粒物污染可能造成比粗颗粒更为严重的健康危害,但是相关知识还十分缺乏.利用低压撞击器将燃煤锅炉生成的纳米颗粒物细分成三个粒度段,采用高分辨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和XRF对其物化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燃煤纳米颗粒物主要为20~150nm的一次颗粒及其聚结体.无机纳米颗粒主要由无机成灰元素构成,其聚结体的结构较紧密.而有机纳米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元素C,其聚结体的结构较松散.同一锅炉生成的纳米颗粒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主要含S、难熔元素和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还含有少量的过渡元素和其他重金属元素.不同锅炉纳米颗粒物的生成量及其元素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可能是使用了低NOx燃烧器的缘故.燃煤纳米颗粒物具有微尺度、高比表面积和复杂的化学构成等突出特点,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于敦喜徐明厚姚洪刘小伟周科温昶李琳
关键词:煤燃烧纳米颗粒物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7
2003年
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技术可以提高除尘效率 ,减少超细颗粒物的排放 .介绍了超细颗粒物团聚的促进方法 :电团聚、声团聚、磁团聚、热团聚、湍流边界层团聚、光团聚和化学团聚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全面概述了各种团聚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
魏凤张军营王春梅郑楚光
关键词:煤燃烧超细颗粒物团聚
CFD在燃煤细粒子凝聚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4年
燃煤产生的细粒子富集了大量的有毒痕量元素,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针对燃煤细粒子的形成过程,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础上,结合气溶胶动力学理论,模拟了烟气中细粒子在圆柱形流场中由于碰撞而凝聚的过程,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细粒子颗粒特征参量(速度、质量、直径和颗粒数目)随流场的变化趋势,为深入研究燃煤细粒子的形成演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魏凤张军营郑楚光陈俊
关键词:煤燃烧细粒子痕量元素
利用CCSEM对煤中矿物特性及其燃烧转化行为的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利用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omputer Controll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CCSEM)研究了煤中矿物特性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原煤中矿物主要为粘土和黄铁矿,且主要以外在矿物的形式存在,粒径多在10μm以上,而内在矿物绝大部分小于10μm。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粒径分布和内在/外在特性,显示煤中矿物分布的非均一性。煤灰主要由莫来石、铁、钙和钠的铝硅酸盐组成。通过K、Fe、Ca和Na在原煤及其产物所含矿物中的质量分布对比,揭示了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行为。煤灰粒径的变大是矿物颗粒熔融聚合的结果。
于敦喜徐明厚姚洪刘小伟Zhang LianWang QunyingYoshihiko Ninomiya
关键词:矿物
同时发生的颗粒凝并和沉积现象的Monte Carlo模拟被引量:9
2006年
同时发生的颗粒凝并和沉积所导致的离散系统动力学演变过程数学上可由通用动力学方程描述.MonteCarlo算法是求解通用动力学方程的一类重要方法.然而,常体积法由于模拟颗粒数目的波动而存在着计算代价和计算精度无法协调的矛盾,常数目法由于计算区域的不断收缩或扩展而难以工程实际应用和科学定量分析,且这些MonteCarlo算法均依赖于子系统概念而大大限制了其扩展性和应用范围.发展一种多重MonteCarlo算法求解同时考虑凝并和沉积的通用动力学方程.该算法引入加权虚拟颗粒的概念,基于时间驱动,在颗粒尺度分布时间演变过程中同步保持恒定的虚拟颗粒数目和稳定的计算区域体积,这使得MMC算法具有考虑边界条件、颗粒尺度分布空间扩散、甚至颗粒-流体动力学的可扩展性.利用多重MonteCarlo算法对几种特殊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解符合很好,表明该算法具备较高且稳定的计算精度和较低的计算代价,这是由于虚拟颗粒数目稳定且较少的缘故.最后分析了该算法的误差源以及相对误差.
赵海波郑楚光
关键词:凝并
燃煤过程中元素Na和Fe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对平顶山烟煤在沉降炉内的燃烧试验,结合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研究了两种选定的矿物质成灰元素Na和Fe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形态与分布。燃烧试验条件为:煤粉粒径小于63Mm,燃烧温度在1400℃,炉内燃烧气氛为空气气氛。试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μm共分为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并采用热力学平衡计算分析方法研究了氧化性气氛中元素Na和Fe的化学形态和物理相。试验和计算结果显示:钠元素主要以Na单质的形式气化,大部分以NaO、Na2SO4、NaCl、Na3PO4的形式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极少量以NaAlSi3O8相存在于PM1.0-10中;Fe元素主要以FeO的形式气化,部分以Fe2O3的形式存在于亚微米颗粒中,部分以Fe3O4和Fe2O3的形式存在于PM1.0-10中。
刘小伟徐明厚于敦喜郝炜隋建才俞云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燃煤颗粒物
煤粉密度对燃煤过程中颗粒物形成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浮选实验先将典型烟煤分成高、中、低3个密度段,然后对3种不同密度原煤在沉降炉内进行热解和燃烧实验,研究原煤密度对颗粒物形成机理和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把颗粒物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10.0μm共分13级,分别采集燃烧后的可吸入颗粒物。实验结果显示:低密度原煤对颗粒物形成的贡献最大,中密度次之,高密度最小;低密度原煤所含矿物质粒度最小,形成的焦的膨胀率、总孔体积和BET表面积最大;高密度原煤所含矿物质粒度最大,形成的焦的膨胀率、总孔体积和BET表面积最小;中密度原煤介于两者之间;3种密度原煤燃烧后形成的PM10颗粒物元素构成的相同点是:对于亚微米颗粒物,元素S+碱金属元素+其他元素>难熔元素;对于超微米颗粒物,难熔元素占80%以上,远远大于其他三类元素。
刘小伟姚洪蔡攸敏于敦喜周科徐明厚
关键词:煤燃烧颗粒物浮选
考虑颗粒碰撞的多重Monte Carlo算法被引量:9
2005年
从减少计算代价和改进碰撞算法出发,提出了考虑颗粒碰撞的多重MonteCarlo算法,它采用直接模拟MonteCarlo算法来考虑颗粒碰撞,并与求解颗粒拉氏Langevin方程的MonteCarlo算法耦合起来,跟踪比实际颗粒数目小得多的虚拟颗粒.提出了时间步长选定标准、虚拟碰撞伙伴所在控制容积的判断准则、颗粒碰撞发生的判断准则、虚拟碰撞伙伴的选择、基于随机碰撞角度的碰撞动力学,构成了考虑颗粒碰撞的完整多重MonteCarlo算法.对理想工况的细微颗粒流和粗重颗粒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颗粒碰撞率的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解和DNS结果均符合很好,颗粒场演变的细节信息,如时间平均和特定时刻的颗粒数密度,速度和颗粒湍动能等,均与DNS结果符合很好.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该算法不仅具有较低的计算代价,而且能够达到足够的计算精度.
赵海波郑楚光陈胤密
关键词:碰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