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9ZX08003-010B)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易晓云田兰芝邸垫平苗洪芹路银贵更多>>
相关机构:保定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粗缩病
  • 1篇水稻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抗性
  • 1篇抗性遗传
  • 1篇黑条矮缩病
  • 1篇黑条矮缩病毒
  • 1篇矮缩病
  • 1篇粗缩病

机构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保定学院

作者

  • 1篇路银贵
  • 1篇苗洪芹
  • 1篇邸垫平
  • 1篇田兰芝
  • 1篇易晓云

传媒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玉米粗缩病抗性遗传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选用3个抗病自交系(齐319、X178、沈137)和3个感病自交系(掖107、掖478、沈5003)按照NCII交配设计配制9套杂交组合研究了玉米抗粗缩病遗传规律。2009-2010年在曲阳、保定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鉴定亲本、F1、F2群体的玉米粗缩病抗性,并采用灰飞虱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亲本材料的抗病性。运用QGA station软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遗传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抗性的主要遗传组分,分别占表型变异的44.8%和13.1%,杂合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杂种优势,抗病育种可加以利用。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抗粗缩病遗传中普遍存在,但因材料不同而表现负向或正向效应。玉米粗缩病抗性易受环境影响,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为39.8%,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培育抗粗缩病玉米品种应依据基因型选配适当的亲本材料,抗病品种宜进行多年多点鉴定筛选。
邸垫平易晓云苗洪芹路银贵田兰芝
关键词:玉米玉米粗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抗性遗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