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11)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向芳罗来李志宏田馨宋见春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共产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第四纪
  • 2篇第四纪沉积
  • 2篇第四纪沉积物
  • 2篇气候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东北部
  • 1篇新生代
  • 1篇玄武岩
  • 1篇遗址
  • 1篇早白垩世
  • 1篇砂体
  • 1篇同位素
  • 1篇铜器
  • 1篇盆地
  • 1篇气候类型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意义

机构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共产党

作者

  • 7篇向芳
  • 2篇李志宏
  • 2篇罗来
  • 1篇文华国
  • 1篇林良彪
  • 1篇陈安清
  • 1篇朱利东
  • 1篇张萌
  • 1篇朱平
  • 1篇宋见春
  • 1篇田景春
  • 1篇陈洪德
  • 1篇刘顺
  • 1篇王成善
  • 1篇田馨

传媒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学前缘
  • 1篇Acta G...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峡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被引量:2
2019年
讨论三峡和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的影响。以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沉积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夷平面、阶地及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依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曲线及沉积特征,认为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趋势相似,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及中更新世暖湿气候到晚更新世干冷气候的转变。结合全球气候背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气候影响等方面的资料,认为150 ka B.P.之后青藏高原隆升至4 km时,青藏高原对三峡及宜昌地区的古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
朱宏博向芳王金元黄恒旭康东雅张萌
关键词:第四纪古气候
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玄武岩砾石与峨眉山山玄武岩的关系
2008年
本文在对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玄武岩砾石所作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基础上,通过与不同区域峨眉山玄武岩特征的对比,发现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来自扇三角洲的玄武岩砾石与峨眉山玄武岩无关,而晚于扇三角洲的阶地及河流沉积物中的玄武岩砾石与峨眉山玄武岩有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一结果证实了三峡贯通,三峡以西的物质能够搬运至三峡以东沉积的时间晚于宜昌地区扇三角洲的形成时代。
李志宏向芳
关键词: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成都金沙遗址青铜器的化学特征及矿质来源被引量:6
2010年
在总结前人对商周遗址中青铜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和主要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讨论了金沙青铜器的化学特征及可能的矿质来源。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认为:青铜器的冶炼过程中人为进行铜铅锡含量配比的迹象并不明显,更多体现出直接利用多金属矿的结果;金沙遗址中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值大部分异常高,表现出N(206Pb)/N(204Pb)大于20。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对多金属矿床的研究结果,认为金沙青铜器的铜矿石极有可能来自于距离较近的会理拉拉厂铜矿。
向芳蒋镇东张擎
关键词:金沙遗址青铜器化学特征铅同位素矿质来源
重庆-宜昌地区长江阶地和相关沉积研究及其对三峡研究的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长江三峡的研究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对于重庆-宜昌段长江阶地的级数、最老一级阶地形成的时间等问题却没有定论。鉴于此,在系统收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长江阶地进行了重新观察和测量,并对长江三峡出口处宜昌地区第四系相关沉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人提及的长江第7级阶地在重庆-宜昌一线并不能对比,并且野外观察中也没有发现;前人提及的第6级阶地在重庆具有与现代长江流向相反的古流向,在宜昌实际为善溪窑组下部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和上部的湖相沉积组合。因此,三峡一线的实际可以对比的长江阶地最多只有5级。通过前人给出的第5级阶地的形成年龄和作者对5级阶地形成前善溪窑组湖相沉积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三峡的贯通时间为0.75 Ma前之后。
向芳罗来林良彪朱平文华国
关键词:阶地
Provenance Study of Fe–Ti Oxide Minerals in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Yichang Area and Its Implication of Formation Time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China被引量:4
2018年
The Three Gorges are considered to be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of Yangtze River.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was created during the Quaternary but the exact time is debatable. Fe–Ti oxide minerals are seldom used to study sediment provenance, expeciall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In this study, the provenance of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Yichang area, which is located to the east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SEM and EDS to research Fe–Ti oxides. The Panzhihua 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and Emeishan basalt outcrop are located to the west of the Three Gorges. Further, the materials from them are observed in the Quaternary sediments of Yichang area. Fe–Ti oxide minerals from the Huangling granite are observed in the Yunchi and Shanxiyao Formations, which were formed before 0.75 Ma B.P., whereas Fe–Ti oxide minerals from the Huangling granite, Panzhihua vanadium titanomagnetite, and Emeishan basalt are observed in the riverbed and fifth-terrace sediment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ch were formed after 0.73 Ma B.P.. Thus, we can infer that the Three Gorges formed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and before the fifth-terrace; i.e., 0.75–0.73 Ma B.P..
XIANG FangDU WenHUANG HenxuKANG DongyaZHU HongboFENG Qin
关键词:矿物质
鄂西黄陵穹窿三斗坪地区新生代隆升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位于湖北省西部的黄陵穹窿具有基底加盖层双层结构,其暴露的基底主要以黄陵花岗岩为代表。该穹窿对长江三峡的形成演化、四川—江汉盆地一带构造格局的形成,以及三峡大坝的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控制和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黄陵花岗岩的裂变径迹特征分析,结合夷平面分析和野外实测阶地地貌数据,获得了黄陵穹窿自65Ma以来的隆升速率、隆升高度等方面的数据:①65~7Ma,隆升速率为24.6~7.4m/Ma,隆升高度为1426.8~429.2m;②7Ma至今,平均隆升速率为204.1m/Ma,隆升高度为1428.7m。其中7~0.73Ma,隆升速率由0.009~0.013m/ka增加至0.293~0.387m/ka;而0.73~0.01Ma以来隆升速率由0.058m/ka增加为1.033m/ka,平均隆升速率为0.134m/ka,显示出隆升早期较慢,后期加快的趋势。65Ma以来,总的剥蚀厚度至少为2455.5~1457.9m,其中7Ma以来剥蚀的厚度为1028.7m,剥蚀速率为0.147mm/a。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隆升历史,与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同时约束了长江三峡的形成时间和过程,证实了三峡是一年轻的河谷;该区隆升所引发的地表活动也可能会对三峡大坝产生一定的影响。
向芳李志宏王成善朱利东刘顺
关键词:新生代
白垩纪早期陆相特殊沉积的分布特征及气候意义被引量:23
2009年
通过对地质资料的系统总结,认为白垩纪存在有如下具有气候意义的陆相特殊沉积类型:钙质沉积、可燃性有机岩、蒸发岩、沙漠沉积体系、红土型风化壳、铁质沉积、含铜沉积、火山相关沉积、灰岩、白云岩和膨润土。利用所获得的早白垩世6个时期特殊沉积的分布图,可以对不同类型特殊沉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讨论。结合特殊沉积所代表的气候意义,可归纳出如下气候指标:可燃性有机岩、与黑色(泥)页岩相伴生出现的黄铁矿及菱铁矿、膨润土是温暖潮湿气候的标志;红土型风化壳、三价铁质沉积是湿热—热气候的标志;石膏、灰岩反映了暖干气候。岩盐、钙芒硝、沙漠沉积体系、白云岩反映了干热环境。火山相关沉积可反映高温环境。钙质沉积、含铜沉积反映干旱—半干旱气候。根据特殊沉积的分布组合特征,可划分出6种气候类型:(1)暖湿气候;(2)暖湿—暖干气候;(3)暖干气候;(4)热干—干旱气候;(5)干热—暖干气候;(6)干热气候。气候区在Berriasian-Barremian期主要表现以纬向分布为特点,Aptian期和Albian期体现出纬向和经向两种分布方式的叠加,同时在中东部地区的气候带类型增多。其中Hauterivian期最干热,Albian期最湿润。
向芳宋见春罗来田馨
关键词:早白垩世气候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纪气候特征及其对东北部砂体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纪陆相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的古植物群落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二叠纪存在从山西期湿热气候向石千峰期干热气候转变的过程。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与鄂尔多斯盆地当时所处的古纬度、区域构造运动和区域上大规模火山活动有关。气候变化过程控制和影响了该期的沉积特征,造成了山西组-石千峰组在岩石颜色、岩性组合、砂岩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以及砂体展布特征方面的差异。
向芳陈洪德田景春陈安清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纪气候特征砂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