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3029)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 相关作者:董文飞姚卫国魏光耀于永江李秋顺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聚合物薄膜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PSS多层薄膜,系统地研究在空气与水条件下这2种薄膜对共振光谱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其内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致密的PAH/PSS薄膜,WISPR分析仪(检测范围为500~1 000nm)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分别为11(约70nm,水)和45(约158nm,空气);每一双层PAH/PSS薄膜在水中所引起的波长移动远大于在空气中的波长移动.对于环境响应性比较强的PDDA/PSS薄膜,WISPR分析仪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为5(约128nm,水),在空气中即使双层数大于40,也有共振峰出现.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PDDA/PSS薄膜引起的共振峰在空气中交替出现,如共振峰分别在双层数4~11、19~26、29~40出现,而在双层数12~18、27~28、46~90处消失,这表明薄膜的增厚使光波导的共振模式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转变为横磁模的一阶模式与二阶模式.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聚合物膜的种类和结构可以有效改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共振波长及共振模式.
- 李秋顺成荣张旭霖陈燕史建国李明宇于永江董文飞
- 关键词:自组装聚电解质波长调制
- 蠕虫状聚离子复合型胶束的合成、组装和胶体稳定性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开环聚合方法制备了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b-PEI),通过静电组装方法使其与质粒DNA(pDNA)在溶液中自发构筑成蠕虫状聚离子复合型胶束(PICmicelle),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动态光散射、Zeta电势和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血液或细胞间质中各种因素对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蠕虫状聚离子复合型胶束中,PEI和pDNA通过静电吸引构成疏水性内核,而亲水性的PEG分子作为保护型外壳包裹在内核的表面.在保持PEG链段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PEI链段长度可明显增强PEI与pDNA的静电结合力,有效地防止了NaCl对胶体结构的破坏,而且有助于抑制阴离子的取代.但增加PEI链段长度会导致胶束表面PEG分子含量的降低,不利于胶束抵抗蛋白质的吸附和DNA酶的降解.因此合理地调整PEG-b-PEI分子的结构,对于获得高效、安全和稳定的蠕虫状聚离子胶束具有重要意义.
- 张鑫淼张佳伟魏光耀刘东旭于达慧姚卫国董文飞
- 关键词:自组装DNA嵌段共聚物
- 聚电解质结构及盐浓度对基于DNA和聚阳离子的层层组装型大孔薄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聚阳离子[强电解质型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弱电解质型聚盐酸丙烯胺(PAH)],分别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层层组装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阳离子结构和组装分子溶液中盐(NaCl)浓度对大孔结构及薄膜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NA/PDDA体系中,盐浓度对于大孔结构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对于DNA/PAH薄膜体系,即使增加DNA或PAH溶液中盐的浓度,也不会有大孔结构出现,这主要是由PAH分子的弱电解质特性决定的.
- 于永江魏光耀周颖李文超李秋顺王珺楠姚卫国董文飞
- 关键词:自组装脱氧核糖核酸
- 分子量多分散性对AB二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
- 2012年
- 采用Monte Carlo方法研究了分子量多分散性对AB型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整嵌段共聚物中组分含量,考察了整体多分散性和单嵌段多分散性对嵌段共聚物共混物的有序-无序转变(Order-disordertransition,ODT)、形貌及链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分散度的增大使无序相向较大χN区域略微移动,形成的片层结构厚度增加.在形成微观有序形貌后,较大分散度时各亚组分的链会得到更大的伸展,表明分子链堆积受挫的程度减小,因此,涨落作用受到的抑制作用减小,无序相区向更低温度区域移动.
- 姚卫国周红梅窦艳丽赵雪侯琳
- 关键词:MONTECARLO模拟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