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3081)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依章张远王志强张亚丽刘相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流域
  • 3篇地表水
  • 3篇污染
  • 3篇河流
  • 3篇河流域
  • 2篇地下水
  • 2篇太湖
  • 2篇太子河流域
  • 2篇通量
  • 2篇污染特征
  • 2篇硝酸盐
  • 1篇氮污染
  • 1篇地下水硝酸盐
  • 1篇盐污染
  • 1篇水化学
  • 1篇太湖流域
  • 1篇苕溪流域
  • 1篇莠去津
  • 1篇西苕溪流域
  • 1篇硝化

机构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贵州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张远
  • 5篇张依章
  • 3篇王志强
  • 2篇刘相超
  • 2篇吴攀
  • 2篇黄剑锋
  • 2篇张亚丽
  • 1篇孟伟
  • 1篇朱鲁生
  • 1篇刘思思
  • 1篇马淑芹
  • 1篇王圣瑞
  • 1篇万峻
  • 1篇孙丽慧
  • 1篇唐常源
  • 1篇郑磊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湖西苕溪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被引量:19
2012年
为探寻西苕溪流域地下水中NO3--N的污染来源,对西苕溪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体的N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水化学与NO3--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西苕溪流域地表水的ρ(NO3--N)为1.07~3.45 mg/L,ρ(NO2--N)为0.15~0.35 mg/L;地下水中ρ(NO3--N)为3.24~15.31 mg/L,平均值达9.26 mgL.下游地区地下水的ρ(NO2--N)较高(0.26~4.25 mg/L),平均值达3.00 mg/L.ρ(NO3-)与ρ(Cl-)的关系显示,西苕溪地表水、地下水存在比较稳定的NO3--N输入来源.NO3--N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地表水的δ15N为7.0‰~16.7‰,说明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中下游则主要受到农业施用化肥与人类生活污水二者的共同影响;地下水的δ15N为14.3‰~27.1‰,说明调查区域内的地下水受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可能更为强烈,另外,地下水中存在的反硝化作用也是造成地下水δ15N增高的原因.
黄剑锋张依章张远吴攀王志强
关键词:地下水硝酸盐反硝化反应
太湖流域宜溧河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被引量:23
2012年
以NP(nonylphenol,壬基酚)、4-t-OP(4-t-octylphenol,辛基酚)和BPA(bisphenol A,双酚A)为目标物质,研究酚类EDCs(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中ρ(NP)、ρ(4-t-OP)和ρ(BPA)分别为156.2~434.0、11.8~19.4和89.8~353.8 ng/L,悬浮物中w(NP)、w(4-t-OP)和w(BPA)分别为520.0~9 818.2、52.0~454.5和39.0~2 454.5 ng/g.流域内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可能是宜溧河流域水体中酚类EDCs的主要来源,ρ(NP)与ρ(NO3-)呈显著正相关(R=0.860,P<0.01).宜溧河水系中酚类EDCs在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为4.14~6.41,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吸附是水体中EDCs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区域中NP、4-t-OP和BPA的入湖量分别为506、57.9和297 kg/a.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部分河段ρ(EDC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王志强张依章张远王圣瑞吴攀黄剑锋
关键词:太湖通量
浑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氮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37
2014年
通过分析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和不同形态氮含量,探讨了水体中水化学组成特点、各形态氮污染水平与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水型从上游到下游由Ca-HCO3型转变为Ca-SO4型.NO3--N浓度由1.06mg/L增至6.13mg/L,NO2--N和NH4+-N仅在中游和下游地表水中检出,表明地表水在流域中下游地区受到的人为影响强烈;地下水沿流动方向水型由Ca-HCO3型依次演进为Ca-SO4和Ca-Cl型.NO3--N的含量(0.62~23.47mg/L)明显高于其在地表水中的含量.局地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旱地、城镇用地、水田)对附近地表水体NO3--N浓度影响不显著,而旱地与水田地下水中NO3--N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旱地地下水 NO3--N 浓度最高.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流域浅层地下水总体质量一般,NO3--N 超出背景值1.4倍,中游地区 NO2--N 和NH4+-N污染严重,达到Ⅳ类水标准.地下水中ORP、DO、Cl-浓度和各形态氮组成特征表明由于反硝化作用,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NO3--N浓度逐渐降低,而NO2--N浓度上升到0.041mg/L.
张亚丽张依章张远孟伟刘相超万峻
关键词: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
太子河流域莠去津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了莠去津(atrazine,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悬浮物和地下水中的含量水平,以及AT在该流域水体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与环境行为,并对地表水中的AT污染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ρ(AT)为0~734.0 ng·L-1,悬浮物中ω(AT)为0~1 496.6 ng·g-1,地下水中ρ(AT)为30.0~245.0 ng·L-1,其算术平均值分别为335.3 ng·L-1、382.9 ng·L-1和104.4 ng·L-1.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lg koc)介于3.50~4.14,表明悬浮物的吸附是水体中AT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体中(水相和悬浮物相)的通量介于1.5~184.7 mg·s-1之间,最高值出现在中游地区.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中AT的生态风险很小,95%以上的物种能够得以保护,但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AT的残留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郑磊张依章张远朱鲁生王志强
关键词:莠去津通量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地下水作为一种主要的饮用水和重要农业用水水源, 其环境质量状况关乎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太子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O3--N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水化学与NO3^- -N同位素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 探讨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硝酸盐污染状况, 为理解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特点和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氮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 占总氮78.38%, 浓度为0.75-6.40 mg·L^-1, 从上游到下游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 在S6采样点达到最高值6.40 mg·L^-1; 地表水中NO2--N所占比例仅为0.78%, 且沿河流变化较小; 由于施用化肥肥料和有机氮的矿化作用, 下游地表水C1-浓度和NH4+含量增高。太子河流域地下水NO3^-N浓度普遍高于地表水, NO3^--N浓度为0.57-55.78 mg·L^-1, 平均20.26 mg·L^-1; NO3^--N浓度为0-0.04 mg·L^-1,平均0.017 mg·L^-1。太子河流域地下水的NO2-和NO2-污染状况较重。NO3^--N同位素结果显示, 地表水的δ^15N为-0.74‰-13.27‰; 上游NO3^--N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矿化, 中下游受农业化肥和人畜粪便共同影响。地下水δ^15N为5.7‰-17.5‰,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人畜粪便堆肥和农业化肥的渗漏是主要影响因素。
张亚丽张依章张远刘相超马淑芹唐常源刘思思孙丽慧
关键词:太子河流域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离子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