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2881438)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平义喻涛陈秀万林孝松胡小卫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河床
  • 1篇整治
  • 1篇整治效果
  • 1篇通航
  • 1篇通航条件
  • 1篇推移质
  • 1篇推移质泥沙
  • 1篇推移质运动
  • 1篇泥沙
  • 1篇流型
  • 1篇金钟
  • 1篇汇流
  • 1篇汇流比
  • 1篇合口
  • 1篇河床形态
  • 1篇河床演变
  • 1篇河道
  • 1篇河工
  • 1篇河工模型
  • 1篇长江

机构

  • 3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王平义
  • 2篇喻涛
  • 1篇王高山
  • 1篇刘倩颖
  • 1篇胡小卫
  • 1篇林孝松
  • 1篇陈秀万
  • 1篇杜飞

传媒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弯曲干流型汇合口推移质泥沙运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弯曲干流型汇合口的推移质泥沙运动与单一河道存在显著差别,在汇合口处常常出现河口浅滩或江心洲,影响船舶通行。弯曲干流型汇合口推移质泥沙运动主要受弯道水流特性和支流入汇的影响,而随着上游来流量的变化,汇流比发生改变,两者的影响比重发生变化,主流也相应在一定幅度内摆动。为研究其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给航道以及整个流域带来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水槽概化模型试验,揭示了弯曲干流型汇合口推移质泥沙运动规律,并结合长江与沱江汇合口为例分析了该河段演变规律和泥沙冲淤机理。
杜飞王平义付中敏喻涛
关键词:汇流比推移质运动泥沙
长江上游干支流汇合口河道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实测河道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和AutoCAD软件等相结合的方法,从河道平面形态和河床地貌形态对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主城区河段9个主要干支流交汇河口的河道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交汇河段干支流河型特征、干支流交汇角和交汇位置、干流弯曲度、干支流河宽比及面积比、河道断面形态和滩地形态等。结果表明:在交汇河段长江干流主要呈弯曲型河道的特征,而支流入汇段基本为顺直河道;干支流交汇角一般在30°~90°范围内,且大多数支流在长江干流凹岸弯顶上游侧入汇;大部分干流河弯的弯曲度大于1.2,属于典型的弯曲型河道;长江干流河宽和面积远大于支流河宽和面积,干流河宽沿程变化相对平缓,河弯比较规顺;汇合口河段的河床地貌形态复杂,河谷断面形态往往发育为"偏V"字形或不完整的"U"形,存在碍航的江心滩或浅滩。研究成果对港口及航道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和生态环境工程等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王梅力陈秀万林孝松王平义
关键词:长江上游河床形态
川江金钟碛滩整治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金钟碛为长江和沱江汇合口过渡段沙卵石浅滩。它将河道分为左右两槽,右槽较浅,左槽较深,滩段碍航状况较为严重,船舶过滩比较困难,是叙渝段枯水期重点维护滩险。在基于河床演变规律和分析碍航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采取疏浚和筑坝整治措施后滩段的通航水流条件。通过对整治前后的效果比较,发现碍航险情消失,达到了设计整治效果,对山区河流类似浅滩的整治提供了借鉴。
王高山王平义喻涛刘倩颖胡小卫
关键词:河床演变河工模型通航条件整治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