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668)

作品数:7 被引量:133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小玲方继良朱兵周科华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哈佛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刺
  • 5篇脑功能
  • 3篇电针
  • 3篇穴位
  • 3篇穴位特异性
  • 3篇脑功能连接
  • 3篇功能磁共振
  • 3篇功能磁共振成...
  • 3篇关元
  • 3篇关元穴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脑功能磁共振
  • 2篇脑功能磁共振...
  • 2篇刺疗法
  • 2篇FMRI
  • 1篇得气

机构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自...
  • 3篇哈佛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医院

作者

  • 7篇方继良
  • 7篇王小玲
  • 4篇朱兵
  • 3篇洪洋
  • 3篇王寅
  • 3篇刘军
  • 3篇周科华
  • 2篇薛超
  • 2篇王雷
  • 2篇刘保延
  • 2篇宋明
  • 2篇刘河生
  • 1篇刘志顺
  • 1篇马迎歌
  • 1篇范洋洋
  • 1篇荣培晶
  • 1篇孔健
  • 1篇徐春华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针刺研究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针刺太冲穴得气及疼痛激发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fMRI研究被引量:52
2012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min,共2次捻针,各2min,间隔3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激作为针刺对照,分为3组:①针刺得气组;②针刺得气合并尖锐性疼痛组(简称针刺疼痛组);③触觉对照组。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t检验分析感觉频率及强度;用AFNI处理fMRI数据,得到激活、负激活脑区;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前扣带回膝部为种子点,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网络联系图谱,并比较得气与疼痛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2组的酸痛、酸感、压感、麻感、钝痛等得气感觉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强于触觉刺激组;针刺2组间除尖锐性疼痛及酸痛外,各种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及疼痛2组均激活了体感及丘脑岛叶皮层,重要的是,针刺得气时在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PNN)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负激活区,加强了负激活区之间的脑功能网络联系。此网络包括杏仁核、海马、旁海马、颞极、前额叶腹内侧回、前扣带回膝及下部、前楔叶内侧回和后扣带回(BA31,23_腹侧核,29,30),另外,小脑蚓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脑干网状结构也见负激活现象。然而,在针刺疼痛时,这些脑区负激活程度减低且区域缩小,大部分脑区fMRI信号逆转为激活信号,被疼痛激活的脑区之间功能网络明显增强。这些脑区参与了疼痛、镇痛(如感觉、情感、认知、自主性、内源性镇痛)功能调制环路。结合既往研究表明,负激活与脑血氧消耗及血流量下降呈正相关。本结果支持针刺通过调制LPNN和疼痛中枢网络的活动,产生其镇痛、抗焦虑和其他调节效应的假说。结论: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LPNN及疼痛�
方继良Hui KS KathleenLiu JingNixon Erika周科华王小玲朱兵
关键词:针刺感应疼痛神经网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及针刺研究应用(二)被引量:6
2012年
4实验过程控制 4.1序列、参数的选择fMRI对硬件的要求很高,目前fMRI研究大部分在1.5T以上的MRI机上进行。使用的扫描序列主要是梯度回波(GRE)序列和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EPI更常用,其时间信噪比较高,可对全脑一次成像。但EPI对磁场的不均匀性非常敏感,需要强大的梯度系统支持。
方继良王小玲
关键词:针刺疗法磁共振成像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6 min扫描的Bold-f MRI信号变化,分析脑功能激活特点,应用SPM8处理f MRI数据。结果两组电流、感觉频率及强度未见明显区别。经皮电刺激耳甲部t VNS正常人激发了左侧孤束核及边缘叶脑区广泛而较强的负激活效应,局限性激活位于体感区及岛叶等,而对照部产生了右侧三叉神经核等脑干核团负激活及脑部体感区明显的激活现象。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了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的调制效应,为经皮电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等脑中枢机制打下基础。
方继良洪洋范洋洋刘军马云遥徐春华王鸿红马迎歌王小玲刘志顺朱兵孔健荣培晶
关键词:电针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及针刺研究应用(一)被引量:9
2012年
针刺作为一种具有临床疗效的传统体表刺激疗法,其脑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由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普及,fMRI在针刺脑机制的研究已成为放射科的重要热门课题之一。fMRI作为影像学研究新技术,其应用中涉及到影像学、针灸学、脑科学、统计科学、
方继良王小玲
关键词:针刺疗法磁共振成像
电针不同穴位脑功能网络比较研究
目的:针灸疗效的现代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针刺对人体脏器的生理病理功能的调节作用与针刺对神经系统的调制效应密切相关。最近脑功能成像技术发现针刺能引起部分脑功能区及其功能网络发生变化,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量化这些反应区功能及...
方继良王小玲王寅洪洋刘军刘河生王雷薛超周科华宋明刘保延朱兵
关键词:电针穴位特异性关元穴针感
文献传递
电针正常人足三里和关元穴中枢效应的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利用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电针时位于肢体的足三里穴及腹部的关元穴激活的脑功能区及其功能区网络连接的异同。方法:21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电针足三里穴、关元穴时的fMRI试验。分别在针刺前静息状态、留针、电针(15Hz,3次30s,间隔1min)、拔针后静息态采集fMRI脑功能数据,并记录电针任务时针感。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针感,SPM 2、短程和长程"中心度"法分析脑激活功能区及其之间的功能网络连接。结果:在电针电流无显著性差异条件下,电针足三里穴较关元穴诱导出了更强的胀满感及麻木感。电针两穴均产生了相似的前下扣带回-额叶内侧回网络的显著负激活效应,留针及电针能改变脑静息态脑功能默认功能模式,于额叶内侧回、扣带前回前下部短程脑功能网络出现了明显的即时针刺后效应。足三里穴较关元穴产生了更强的短程脑功能网络连接。结论:针刺足三里、关元穴具有显著相似的对脑边缘叶-额叶内侧皮层脑网络的调制作用,但也存在小的差异,体现穴位脑效应的相对特异性。
方继良王小玲王寅洪洋刘河生刘军王雷薛超周科华宋明刘保延朱兵
关键词:电针FMRI脑功能连接穴位特异性关元穴足三里穴
运用fMRI观察电针关元及中脘穴相对特异性的脑功能网络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比较电针关元和中脘穴激活的脑功能区及其功能区网络连接的异同。方法:21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电针关元穴、中脘穴时的fMRI配对试验,在针刺前静息状态、留针、电针(15 Hz,3次30 s,间以1 min)、拔针后静息态采集fMRI脑功能数据,并记录电针任务后的针感。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针感,SPM 2、短程和长程"中心度"法分析脑激活功能区及其之间的功能网络连接。结果:关元穴显示更强的胀满感。电针两穴均产生了额叶内侧部的明显负激活,留针及电针能改变脑静息默认功能模式,额叶内侧回、扣带前回前下部及海马区(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脑功能网络出现了明显的即时针刺后效应。两穴位脑效应存在较小的差异。结论:针刺关元、中脘穴均具有对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网络的调制作用,但也存在较小的差异,显示了穴位脑效应相对特异性。
方继良洪洋王小玲刘河生王寅刘军王雷薛超周科华宋明刘保延朱兵
关键词:FMRI脑功能连接穴位特异性关元穴中脘穴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失眠经验总结被引量:5
2019年
王寅教授认为失眠与脏腑虚损、气血不足密切相关,其病位主要位于胃、肝、心等脏器,但主症不同病机各异,治疗总则以调节气机为主,针刺治疗采用辨证施针与对症施针相结合,并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注重患者自我调护,本文根据王教授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做出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王珺王寅
关键词:失眠针刺辨证取穴自我调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