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0022120008)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汤冬杰王新强史晓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有机碳同位素
  • 1篇早寒武世
  • 1篇同位素
  • 1篇寒武纪
  • 1篇寒武世
  • 1篇埃迪卡拉纪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篇史晓颖
  • 1篇王新强
  • 1篇汤冬杰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的有机碳同位素梯度和海洋分层被引量:12
2014年
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是地球历史上碳循环的重大波动期,但有关其成因和古环境意义仍存在很大分歧.为阐明这一问题,本文对华南晚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两条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的碳同位素研究.在浅水相区九龙湾.季家坡剖面,晚埃迪卡拉纪灯影组大部分δ^13Corg值在-29‰- -24‰变化;而在深水相区龙鼻嘴剖面,大部分δ^13Corg值在-35‰ - -32‰.这些新的研究结果与华南埃迪卡拉纪一早寒武世其他剖面发表的δ^13Corg数据对比表明,δ^13Corg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着巨大变化,并受岩相的明显约束.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δ^13Corg相对较高,通常大于-30‰;而在黑色页岩和暗色硅质岩为主的地层中,δ^13Corg相对较低,一般小于-32‰.这种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差异很难以存在巨大的溶解有机碳库(DOC)解释,我们认为不同微生物类群的贡献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浅水相样品中较高的δ^13Corg值(〉-30‰)与显生宙同位素变化相近,可能反映了光合作用为主的同位素分馏;而深水样品较低的δ^13Corg值(〈-32‰)可能反映了缺氧环境条件下化能自养或甲烷氧化微生物对有机质的重要贡献.这意味着在埃迪卡拉纪-早寒武世之交扬子地台的海洋仍处于强烈分层状态,且氧化还原界面波动频繁.
王新强史晓颖GanQing JIANG汤冬杰
关键词:早寒武世有机碳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