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06)

作品数:7 被引量:286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新荣贾晓红谭会娟张志山张景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土壤
  • 2篇荒漠
  • 2篇持水力
  • 1篇杨林
  • 1篇油蒿
  • 1篇有机碳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蒸腾
  • 1篇蒸腾速率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区
  • 1篇植物
  • 1篇沙冬青
  • 1篇沙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 1篇生态服务价值...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许昌学院

作者

  • 5篇李新荣
  • 2篇谭会娟
  • 2篇陈应武
  • 2篇何明珠
  • 2篇张景光
  • 2篇张志山
  • 2篇贾晓红
  • 1篇苏延桂
  • 1篇金文杰
  • 1篇王新平
  • 1篇努尔巴依
  • 1篇殷学永
  • 1篇何秉宇
  • 1篇李元寿
  • 1篇贾荣亮
  • 1篇郑敬刚
  • 1篇黄培祐
  • 1篇周海燕
  • 1篇杨丽雯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69
2006年
胡杨林是干旱或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有植被,它的生存对改善干旱或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以分布于塔里木河三源流之一的和田河流域的天然胡杨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水量平衡法、市场价值法等方法,评价了天然胡杨林在有机质生产、气候调节、土壤的形成与保护等七大类间接生态服务价值和木材产品、工业原料等2类直接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计算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在和田河流域,面积为3.184万hm2的天然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均为6.72亿元/a,为整个和田地区2002年GNP的19.02%。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在减缓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天然屏障和保障作用,对和田绿洲乃至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全局都是极为重要的。
杨丽雯何秉宇黄培祐努尔巴依
关键词: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根部害虫为害研究
沙坡头人工固沙植被区建立近50年后,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其建群植物油蒿的长势衰弱并大量死亡,本实验从油蒿根部害虫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工植被区和天然植被地区油蒿根部害虫为害的研究得出: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引起油蒿大量死亡的之间...
陈应武窦彩虹
关键词:油蒿根部害虫为害
文献传递
围封条件下贺兰山西坡植被恢复生态效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植被盖度、植被组成、地上草本生物量、地表枯落物量及枯落物持水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围封2年后,贺兰山西坡北段、中段和南段的植被盖度分别增加了10.3%、8.2%、4.4%;围封对贺兰山西坡灌木物种组成影响较小,而对草本物种组成影响较大;中段的地上生物量比围封前增加了2.5倍,明显高于北段和南段,而围封对地表枯落物量的影响较小;就枯落物持水力来看,北段地表枯落物的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强于中段和南段。
郑敬刚殷学永赵登海徐建国苏云李新荣
关键词:围封盖度生物量持水力
沙冬青灌丛地的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空间变异性分析被引量:56
2006年
通过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对土壤质地定量分析表明,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与沙粒含量(>0.1mm)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与粘粉粒含量(<0.05mm)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沙粒和粘粉粒含量每增加1﹪,分形维数则降低或升高0.022个单位,沙粒增加导致分形维数的降低和粘粉粒增加导致分形维数升高幅度一致,所以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评价土地沙质荒漠化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荒漠地带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沙生植被地段,地表土壤颗粒粗粒化和50~70cm土层土壤颗粒的细粒化,为该区有限降水的深层渗漏提供了基质,为沙冬青的存活提供了保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一些专家提出的概念模型,验证了粗质土壤质地支持以灌木为主的群落的假说.但从空间变异性分析来看,荒漠区沙冬青群落因地表物质的吹蚀和堆积过程频繁以及灌丛沙堆发育程度引起的分枝形态差异,导致了土壤颗粒含量空间变异尺度并未集中在冠幅范围,并不支持灌丛在沙漠生态系统对降尘等细粒物质拦截所形成的"沃岛"作用.正是因为以沙冬青为优势种的沙生植被地段土壤颗粒组成的高度空间异质性,并且空间变异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灌木冠幅范围和冠幅间的裸地,没有为其它植物种的入侵创造土壤基质条件,才使得沙冬青群落在该区稳定存在,为荒漠残遗植物种--沙冬青的迁地保护和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以避免营林失败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贾晓红李新荣张景光张志山王新平谭会娟
关键词:沙冬青
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被引量:76
2007年
测定了干旱沙区不同年限植被恢复区土壤0-5(包括结皮层)、5-10和10-20cm颗粒组成分布、土壤有机碳(Souk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含量,并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分布中沙粒和粘粉粒含量变化与土壤SOC和氮含量间的关系,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SOC和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干旱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SOC和全氮含量存在明显的固存效应,这种效应不仅表现在植被恢复的时间上,也表现在土壤垂直分布上。植被恢复区SOC和氮含量随恢复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在垂直方向上呈降低趋势。土壤极细沙(0.1-0.05mm)和粘粉粒含量(〈0.05mm)的时间和空间变异与SOC和氮有着相似的趋势。而沙粒含量(0.5-0.1mm)则随植被恢复时间增加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土壤中极细沙粒(0.1-0.05mm)和粘粉粒含量(〈0.05mm)分别与SOC和氮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沙粒含量(0.5-0.1mm)与SOC和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从植被恢复或者荒漠化逆转角度阐明了干旱沙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的土壤保护性碳组分的增加是土壤碳储量汇功能增加的体现。在研究区域,有机碳和全氮因土壤粘粉粒和极细沙而积累的定量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很好地预测,从而为更好地估算荒漠化逆转过程中不同阶段碳汇量提供了依据。而植被恢复中土壤SOC和氮与土壤颗粒间的结论加深了荒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的理解,明确了我国广泛在干旱沙区实施区域治理对全球大气CO2汇的贡献。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征土壤肥力特征的SOC和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对植被演变的影响,以及土壤物理稳定性的增强对土壤抗风蚀能力的贡献。从另一个方面阐述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和植被间的这种相互�
贾晓红李新荣李元寿
关键词:沙区植被恢复土壤有机碳全氮
土壤生物结皮蒸散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土壤生物结皮在沙漠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通过对3种土壤生物结皮[包括真藓(Bryum argenteum)、黑对齿藓(Didymodon nigrescens)和藻类结皮]在对照和3个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蒸散量以及蒸腾指标的观测,结果表明:①3种土壤生物结皮蒸散量日变化过程呈现单峰型,各个处理间峰值出现时间和蒸散量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真藓对照组峰值为0.473 g/10 cm2,出现时间为11:00时。黑对齿藓结皮和藻类结皮蒸散量日变化趋势和真藓一致。真藓和藻类结皮在17:00时蒸散量出现负值,分别为-0.009 g/10 cm2和-0.010g/10 cm2,说明其出现吸湿凝结水的现象;②真藓结皮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现不明显的“双峰型”,说明其存在蒸腾“午休”现象;黑对齿藓和藻类结皮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的时间依含水量的下降而推后;③气孔扩散阻力和蒸腾速率为负相关关系;④蒸散作用和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光量子和流量显著影响着结皮的蒸腾速率,而气孔阻力和相对湿度与蒸腾速率呈现负相关性。
何明珠李新荣张景光周海燕金文杰张志山
关键词:蒸散量蒸腾速率气孔阻力
荒漠植物持水力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持水力是表征植物耐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62种荒漠植物,包括10种乔木、39种灌木和13种草本植物失水过程进行了测定,并对累计失水曲线进行逻辑方程的拟合,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都在0.8以上。按照枝、叶构件所拟合的逻辑方程拐点不同,将荒漠植物分为弱持水型、中等持水型和强持水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持水能力较乔木植物强。从枝构件的分类结果分析,属于弱持水型、中等持水型和强持水型荒漠植物的植物种类依此为23种、26种及13种,说明多数植物枝条的持水能力不太强。而从叶构件的分类结果分析,依次有2种,19种和41种植物属于上述3种类型,说明大多数荒漠植物的叶片的持水能力较枝条强。
何明珠王辉陈智平
关键词:荒漠植物持水力逻辑方程
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土壤种子库和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8
2007年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在不同自然条件(风、温度、水分)下,人工固沙植被区(24龄、41龄、50龄)和相邻天然植被区的两种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土壤种子库和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土壤种子库在苔藓结皮上的储量显著高于藻类结皮。随着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种子萌发量在苔藓结皮上增加,在藻类结皮上减少。生物土壤结皮层的含水量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p<0.05),植物种子在湿润处理的生物土壤结皮上的萌发量高于干燥处理的生物土壤结皮上的种子萌发量。生物土壤结皮表层温度和亚表层温度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p>0.05),但总体而言,对于苔藓结皮,植物种子在较高温度下的萌发量略高于在较低温度下的萌发量,而对于藻类结皮,植物种子在较低温度下的萌发量略高。
苏延桂李新荣陈应武谭会娟贾荣亮
关键词: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