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3198) 作品数:8 被引量:205 H指数:6 相关作者: 程杰 谢煜 崔宝玉 高文书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更多>>
中国收入差距转折点的讨论与述评 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收入差距的转折点是否到来,在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争论日趋激烈。本文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研究争论进行总结评述,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市场机制条件下收入差距转折点的基本条件,即将进入到收入差距缩小阶段,但是,非市场机制和全球化成为转折点到来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应该首先明确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改革重点是初次分配领域,关键是消除非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影响,再分配制度已经具备条件,但不应该作为首要目标或手段。 程杰关键词:收入差距 “退而不休”的劳动者:转型中国的一个典型现象 被引量:40 2014年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活跃着一群"退而不休"的劳动者,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享受养老金待遇且仍然从事就业活动;二是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继续从事就业活动。根据2011-2012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估算,全国45岁及以上劳动者中"退而不休"劳动者已经占到35%,规模总量大约9800万人,农村和城镇分别约为8400万和1400万。农村主要由缺乏养老金的老年人构成,归因于养老保障制度缺失,而城镇主要由享受养老金的就业人员构成,归因于转轨过程中不完善的退休制度。"退而不休"现象是中国特定发展阶段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共同结果,尽管存在经济发展规律的合理成分,但更主要源于相关领域改革的不彻底,背后反映出劳动力市场中公平与效率的损失。构建与劳动力市场相协调的养老保障制度是改革基本方向,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应该明确合理的政策导向,让不该退休的人成为正常劳动者,让该退休的人能够顺利退出劳动力市场。 程杰关键词:退休 劳动者 养老金 “十三五”时期养老保险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 被引量:12 2015年 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放缓对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构成重大挑战,制度的可持续性、公平性与效率损失问题将在"十三五"期间凸显。养老保险体系暴露出的复杂问题既有体制转型不彻底的原因,也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亦有制度设计自身的缺陷。改革的顶层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体系内部调整,应该置于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框架之中。制度长期稳定运行始终要依靠持续的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发展,改革方向是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养老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双赢。 程杰 高文书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力市场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削减效应 被引量:15 2012年 本文利用FGT指数测算了城乡老年人的贫困状况,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贫困削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养老保障覆盖的城乡老年人贫困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贫困削减效应要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社会救助的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反而更高,但是,农村社会救助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均对城镇老年人贫困削减有显著影响,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更小,而享受社会救助的城镇老年人反而更易于陷入贫困;养老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削减同样有显著作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影响并不显著。 程杰关键词:社会保障 城乡老年人 社会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2 2015年 社会保障在增进社会福利的同时,也承担着劳动力市场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功能。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引发了对社会保障与劳动供给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激励劳动者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从而降低了社会的劳动供给水平,但也有研究提出质疑,认为社会保障发挥了正面的劳动供给效应。尽管没有形成一致的研究共识,相关研究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刚刚建立,这一重要研究议题目前尚未引起关注。本文对社会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探讨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总结重要的研究发现,并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引导和参考。 程杰关键词:社会保障 劳动参与率 养老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 被引量:115 2014年 基于劳动参与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对劳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养老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养老保险覆盖降低了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尤其对于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明显;养老保险待遇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激励农村居民降低劳动供给,尽管养老保险待遇并不会大幅度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但农业劳动供给水平将会显著下降。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劳动供给效应存在差异,新农保制度更倾向于将农村居民留在农业农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工综合保险倾向于激励他们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就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则鼓励他们直接退出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转变,需要构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程杰关键词:养老保障 劳动参与率 失地农户养老保障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被引量:24 2015年 在我国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下,土地保障和养老保障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分担不同角色并承担相应功能,也都可能会影响失地农户的劳动供给,进而影响我国的"人口红利"水平。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的劳动吸附性和农业的资源禀赋特征,土地征用只会影响到农业劳动供给而不会影响到非农劳动供给,农民不会因为土地被征用而减少非农劳动或直接退出非农劳动市场,土地征用并不会显著影响非农就业的"人口红利"。养老保障制度则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的分化,养老保险覆盖率不会对失地农户的劳动供给产生显著影响,是否享受养老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水平却会显著影响总体劳动供给和非农劳动供给。对失地农户而言,土地保障和养老保障对农业劳动供给和非农劳动供给存在明显的效应差异,实施具有更高参保率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会降低失地农户群体劳动供给的"人口红利",应当建立全覆盖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强调失地农户保障制度覆盖的福利功能,同时,也应正视养老保险待遇的政策效应,它会对劳动供给尤其是非农劳动供给产生负效应,进而影响到我国"人口红利"水平,因而应突出养老保险待遇这一政策工具的劳动供给功能。我国正处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转型期,应协调好土地保障和养老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平衡好保障制度的福利功能和劳动供给功能,建构起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失地农户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区别化和差异性的就业制度,完善失地农户劳动力的配置与管理。 崔宝玉 谢煜关键词:失地农户 养老保障 农户养老保险参保水平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成都市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之后,面临着"人员全覆盖"的挑战,而缴费水平和档次的设置是影响农户参保行为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参保农民都选择最低缴费档次,反映出政策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对成都市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养老保险需求、预期保障收益以及缴费能力是决定参保农户选择缴费档次的关键因素;当前大多数农户倾向于选择最低的缴费档次,主要由于农户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预期收益较低和缴费补贴激励不足,而年龄、教育、健康、家庭抚养比以及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的参保意愿和参保水平的选择。因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该进一步优化缴费档次设置,更加重视群体特征差异,并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程杰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缴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