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2079)

作品数:4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孝泽董光荣李馨陈发虎孙庆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貌
  • 1篇丹霞
  • 1篇丹霞地貌
  • 1篇地层
  • 1篇沙地
  • 1篇普若岗日冰原
  • 1篇风沙
  • 1篇风沙地
  • 1篇风沙地貌
  • 1篇干旱
  • 1篇干旱环境
  • 1篇巴丹吉林
  • 1篇巴丹吉林沙漠
  • 1篇本体
  • 1篇冰川
  • 1篇冰川作用
  • 1篇冰缘
  • 1篇冰碛
  • 1篇冰碛物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5篇李孝泽
  • 3篇董光荣
  • 2篇李馨
  • 2篇陈发虎
  • 1篇孙庆峰
  • 1篇张伟民
  • 1篇姚檀栋
  • 1篇易朝路
  • 1篇屈建军
  • 1篇朱志勇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西北干旱环境的形成时代与成因探讨被引量:25
2006年
西北干旱环境的形成时代是我国古环境研究的重要问题。干旱环境的存在可据地层中风成沉积、风化沉积、水成沉积、古生物等信息综合确定。对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河西走廊、陕甘宁等盆地的中、新生界干旱环境沉积记录分析表明,我国西北干旱沉积及其时代可上溯到晚侏罗世初期(约160Ma以来),其间可分为三大阶段i1)晚侏罗世至古近纪(约160~24Ma),以红色干旱沉积与亚热带干旱环境为主;2)晚第三纪(约24.0~2.5Ma),以红色干旱沉积与亚热带干旱环境向灰、黄色干旱沉积与温带干旱环境逐渐过渡为特征;3)第四纪(约2.5Ma以来),以灰、黄色干旱沉积与温带干旱环境为主。干旱环境在晚侏罗世的大范围出现主要是侏罗纪全球气温回升、北亚热带北界北推引起的。相比可见,新近纪温带干旱环境的形成主要与古特提斯海关闭、青藏高原及盆地外围山脉的隆升等构造运动引起内陆盆地干旱效应的加强有关。进而推知。我国西北在新近纪出现的温带内陆干旱环境既是盆地外围高原、山脉隆升的重要直接结果,也是亚洲季风系统的重要直接形成因素。
李孝泽董光荣
关键词:干旱环境
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的研究现状与问题被引量:10
2006年
处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地带的世界最高大的沙丘系统———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系统,具有重要的风沙地貌与沙漠第四纪地质及水文学研究价值。以往的研究主要取得了对该沙漠及其沙山的近130 ka来环境变化历史的框架性认识。沙漠的形成时代、沙源、沙山及其间湖泊的成因与演化过程等及其与区域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需要重视沉积学方法的应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认识其自身奥秘,促进风沙地貌学与沙漠第四纪地质学的进展,而且对认识区域气候、环流、水循环、大地构造等重大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李孝泽陈发虎李馨孙庆峰董光荣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
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冰缘风沙地貌与沉积是在冰缘寒冷干旱气候环境中,伴有冰川或冻融作用影响,主要由风沙作用形成的荒漠地貌.现代冰缘荒漠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及中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部分温带沙漠也有古冰缘荒漠沉积分布.冰缘沙丘的规模一般较小,沙丘沉积富含腐殖质及冰粒,并兼具冻融和积雪层理构造等,砂的化学及物理成熟度较低.冰缘风沙沉积往往与邻近的其它沉积相伴生,如黄土、冰川、湖泊、海洋甚至火山碎屑,因而可参与区域气候、环境,尤其是古环流的恢复与重建,也可为研究温带荒漠在冰期时的演化提供参考.目前在冰缘沙漠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确定冰缘荒漠的原因过程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更多工作有待进行.青藏高原腹地的普若岗日冰缘沙丘与戈壁,是我国典型的冰缘荒漠地貌与沉积,研究其地貌与环境过程,对丰富我国沙漠学研究内容和了解晚第四纪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李馨李孝泽易朝路朱志勇
甘肃张掖马蹄寺丹霞地貌本体地层中的沙漠沉积及其意义
1 引言甘肃张掖马蹄寺景区(曾名青松丹峡流寓),位于张掖市以南约60 km处的祁连山中段北坡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图1),集佛学石窟艺术、祁连山高山森林草原风光及丹霞地貌景观于一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如今该...
李孝泽董光荣陈发虎
文献传递
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冰前风沙地貌的形成与我国冰川型沙漠的发现被引量:5
2003年
在青藏高原中央、普若岗日冰原西侧流石坡地带山麓面上,分布有约100km2的由戈壁与沙丘组成的地貌,这是世界罕见的、也是我国发现的首例中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前沙漠沉积。野外地貌、地层测量和室内样品的粒度、矿物、14C测年分析等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约为16kaBP以来;沉积特征在沙丘沉积序列中表现为风成砂夹零星腐殖质层,在戈壁中表现为砾石表面具次生方解石或碳酸钙沉淀层;演化模式为冷直线式;形成条件为以下伏冰碛物为主要砂源,以行星西风环流和高原冬季风引起的地面西风为主要动力,以持续的寒冷半干旱为气候背景;成因主要与冰原西缘冰川作用形成丰富的冰碛物砂源有关;因此,这类沙漠与一般冰缘沙漠以河湖相砂为源具有显著区别,可称为"冰川型沙漠"。由于其形成兼与冰原、气候和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它是高原腹地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记录。
李孝泽姚檀栋屈建军张伟民董光荣
关键词:普若岗日冰原冰川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