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l02A06)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成海李双喜陕飞步召德李子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中低位
  • 1篇中低位直肠癌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脾门
  • 1篇胃癌
  • 1篇胃肿瘤
  • 1篇进展期胃癌
  • 1篇后并发症
  • 1篇并发

机构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1篇孙振强
  • 1篇帕尔哈提
  • 1篇张连海
  • 1篇吴晓江
  • 1篇赵为民
  • 1篇武爱文
  • 1篇宗祥龙
  • 1篇季加孚
  • 1篇李子禹
  • 1篇杨新辉
  • 1篇王海江
  • 1篇金博
  • 1篇步召德
  • 1篇陕飞
  • 1篇赵泽亮
  • 1篇李双喜
  • 1篇张成海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根治性切除并侧方淋巴结清扫的203例中低位直肠癌(距肛缘10cm以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清扫侧方淋巴结3349枚,平均清扫17枚/例,阳性淋巴结数221枚。侧方淋巴结转移度为6.6%(221/334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肿瘤长度、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侵犯周径、术前CEA、脉管癌栓、上方淋巴结转移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低龄、低分化、浸润型、T4期及存在上方淋巴结转移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由于具有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概率.采用选择性侧方淋巴清扫的手术方案更为合理。
王海江赵泽亮杨新辉赵为民帕尔哈提孙振强金博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脾门区淋巴结转移及其清扫方式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脾门区淋巴结(No.4sa、No.10和No.11d)转移状况及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590例行近端或全胃切除术并标准D: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该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并分析联合脾或胰体尾切除对该区淋巴结清扫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脾门区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目占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7.5%(99/565),其中No.4sa、10、11d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7.8%(41/230)、13.9%(29/209)和22.8%(29/127)。脾门区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患者数/患者总数)为7.1%(42/5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o.4sb淋巴结转移是脾门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联合脾或胰体尾切除病例(23例)和未行联合脏器切除病例数(553例)脾门区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14.8%(4/27)和17.2%(91/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1%(6/23)和5.4%(30/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4.3%(1/23)和0.9%(5/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脾门区淋巴结存在着一定的转移规律,其与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No.4sb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脾或胰体尾切除并未增加脾门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和阳性淋巴结的检出。反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谨慎施行。
张成海武爱文李子禹张连海步召德吴晓江宗祥龙李双喜陕飞季加孚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转移脾门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