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维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152803)
作品数:
2
被引量:21
H指数:1
相关作者:
吴寿岭
朱颖
周永
李晓庆
安利杰
更多>>
相关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动脉
2篇
颈动脉
2篇
斑块
1篇
动脉斑块
1篇
动脉硬化
1篇
动脉粥样斑块
1篇
血糖
1篇
血糖水平
1篇
血压
1篇
血压水平
1篇
糖尿
1篇
糖尿病
1篇
糖水
1篇
粥样斑块
1篇
颈动脉斑块
1篇
颈动脉粥样斑...
1篇
空腹
1篇
空腹血
1篇
空腹血糖
1篇
空腹血糖受损
机构
1篇
首都医科大学...
1篇
河北联合大学
1篇
开滦总医院
1篇
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2篇
朱颖
2篇
吴寿岭
1篇
黄玮
1篇
赵性泉
1篇
刘秀荣
1篇
陈长香
1篇
张久春
1篇
黄科宇
1篇
安利杰
1篇
李晓庆
1篇
孟令民
1篇
杨慧
1篇
周永
传媒
1篇
中国综合临床
1篇
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1篇
2016
1篇
2013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名作为观察对象,符合人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5440名纳入研究队列,其中16例颈动脉斑块资料、35例血压资料缺失,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5389名。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水平分类标准按2006年收缩压、舒张压值和服用降压药物情况将观察队列分成3组,正常血压组1377名、正常高值血压组1971例、高血压组2041例,其中男性3235例,女性2154例;年龄40~94(54.74-11.8)岁。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的高龄、男性、体质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值、吸烟、饮酒者比例高于正常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8%,37.4%,60.2%;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风险分别比正常血压组增加38%和163%,其OR值分别为1.38(95%CI:1.15~1.66)、2.63(95%C1:2.18~3.18)。进一步将正常高值血压组按不同血压水平分为正常高值血压1组[收缩压/舒张压121~129/80~84mmHg(1mmHg=0.133kPa)]和正常高值血压2组(收缩乐/舒张压130~139/85~89mmHg),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TG、TC、HDL—C�
朱颖
陈长香
李晓庆
周永
黄玮
刘秀荣
安利杰
赵性泉
吴寿岭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不同血糖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5440名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10—2011年FPG水平将观察队列分为3组: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糖尿病组,并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5440例观察对象中,排除2010—2011年FPG、超声资料不完整者及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者,纳入本次研究3084例,其中又排除未参加2012—2013年健康体检者175例,颈动脉斑块超声资料不完整者56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2348例。随访2年后,全部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5.0%(352/2348);理想血糖组(n=1724)、FPG受损组(n=464)、糖尿病组(n=160)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4.2%(245/1724)、14.9%(69/464)、23.8%(38/160),糖尿病组高于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理想血糖组比较,FPG受损组、糖尿病组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95%CI)分别为0.924(0.691~1.235)、1.733(1.107~2.713),但是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的风险比(95%CI)则分别为1.117(0.824~1.513)、1.393(0.872~2.226)。结论糖尿病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但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朱颖
黄科宇
孟令民
杨慧
张久春
褚鹿鹿
吴寿岭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