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环保局科技项目

作品数:165 被引量:1,252H指数:16
相关作者:董相廷王进贤沈万斌刘桂霞施云芬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理学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农业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天文地球
  • 6篇化学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废水
  • 16篇电纺
  • 16篇电纺丝
  • 16篇静电纺
  • 16篇静电纺丝
  • 16篇纺丝
  • 15篇污染
  • 15篇纳米
  • 14篇污泥
  • 13篇电纺丝技术
  • 13篇静电纺丝技术
  • 13篇纺丝技术
  • 10篇纳米纤维
  • 8篇污水
  • 8篇颗粒污泥
  • 7篇厌氧
  • 7篇反应器
  • 6篇点源
  • 6篇水处理
  • 5篇脱氮

机构

  • 75篇吉林大学
  • 25篇长春理工大学
  • 2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1篇东北电力大学
  • 9篇吉林建筑工程...
  • 8篇吉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吉林省环境监...
  • 4篇北华大学
  • 4篇沈阳师范大学
  • 4篇吉林省环境科...
  • 3篇长春大学
  • 3篇莱顿大学
  • 2篇赤峰学院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吉林化工学院
  • 2篇吉林燃料乙醇...

作者

  • 19篇王进贤
  • 19篇董相廷
  • 16篇沈万斌
  • 13篇刘桂霞
  • 11篇施云芬
  • 10篇董德明
  • 9篇张凤君
  • 8篇郭平
  • 7篇张更宇
  • 7篇刘莉
  • 7篇卞建民
  • 6篇刘兆顺
  • 6篇王小雨
  • 6篇徐淑芝
  • 6篇花修艺
  • 6篇孙萌
  • 5篇尚金城
  • 5篇马小凡
  • 5篇高凯
  • 5篇李雅丹

传媒

  • 13篇吉林大学学报...
  • 9篇长春理工大学...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硅酸盐通报
  • 4篇东北师大学报...
  • 4篇节水灌溉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吉林建筑工程...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工业水处理
  • 3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黑龙江科技信...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环境保护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25篇2013
  • 18篇2012
  • 15篇2011
  • 16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14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驱体浓度对纳米TiO_2薄膜生长及光激发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Ti(SO4)2为原料,无水碳酸钠(Na2CO3)为添加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钛合金基底上成功制备了锐钛矿相的纳米TiO2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系统的研究了前驱体浓度对纳米TiO2薄膜生长特性、结晶特性和相组成的影响规律;利用光致激发光谱(PL)研究了所制备TiO2薄膜的光激发特性,并通过微观机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理论解释。
梅景红
关键词:水热法纳米TIO2薄膜光激发
中国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环境与砷中毒关系被引量:29
2013年
中国各饮水型砷中毒区的水化学特点受沉积环境和气候因素所控制,砷中毒的流行和发病程度与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环境、水中砷的形态和价态有密切联系。在实地考察监测和对台湾、新疆、内蒙古、山西、吉林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环境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饮水水源中总As、As(III)、甲基胂、腐植酸与砷中毒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病区病情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除台湾外,各砷中毒区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各病区多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心或平原内相对低洼的地带,饮用的地下水均取自中新生代地层;砷中毒病情不仅与总砷含量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还与As(III)和甲基胂的浓度直接相关。台湾、内蒙古和山西病区地下水为富含有机质的复杂还原环境,水中不仅As(III)含量高,且检出有机物、腐植酸和甲基胂,新疆和吉林病区地下水为以无机砷中As(V)为主的氧化环境,吉林病区未检测出甲基胂,这是新疆与吉林病区患病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防病改水、砷中毒的预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汤洁卞建民李昭阳王农张楠张豪
关键词:价态腐植酸砷中毒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及其在吉林省西部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建造的,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协调互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通过对吉林省西部湿地的实地考察,对该地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等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该地具有可行性,不仅具有处理污水的环保效益,而且具有对湿地盐碱化改良、湿地退化遏制的生态、社会效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废水资源化用于灌溉、种植芦苇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最后还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其前景及今后关注聚焦点。
刘国何春光王元彪许模
关键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可行性
静电纺丝制备柔性TiO2纳米纤维及其光催化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硫酸钛、聚乙烯吡咯烷酮、DMF和水为原料,制备出柔性TiO2纳米纤维。用XRD、SEM、TEM和TG-DTA等分析手段对纳米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多晶结构柔性TiO2纳米纤维,平均直径约为100nm,长度>300μm。以甲基橙、罗丹明B和苯酚为降解物,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柔性TiO2纳米纤维对这3种降解物均可达到较高的降解率。对柔性TiO2纳米纤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郭月秋王进贤董相廷李志国刘桂霞
关键词:光催化性能PHOTOCATALYTIC罗丹明硫酸钛TG-DTA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NiFe_2O_4纳米纤维的表征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制备了PVP/[Ni(NO3)2+Fe(NO3)3]复合纳米纤维,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得到尖晶石结构的NiFe2O4纳米纤维。利用TG-DTA、XRD、FTIR、SEM、TE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TG-DTA分析表明,PVP/[Ni(NO3)2+Fe(NO3)3]复合纳米纤维的热处理温度高于450℃以后,质量恒定,总失重率为87.8%。XRD与FTIR分析表明,热处理温度高于600℃时,复合纳米纤维已经完全转变成尖晶石结构的NiFe2O4纳米纤维。SEM分析表明,所制备的PVP/[Ni(NO3)2+Fe(NO3)3]复合纤维直径在250~300nm之间,NiFe2O4纳米纤维直径约100nm,长度大于200μm。对NiFe2O4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董相廷范立佳王进贤高续波刘桂霞
关键词:NIFE2O4铁氧体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技术
自动追踪太阳能UASB反应器的设计被引量:2
2014年
给出一种由简易追踪支架、基于单片机技术的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改进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组成的自动追踪太阳能UASB反应器的设计方案。
施云芬王旭晖张更宇姚海滨陈弘名
关键词:太阳能单片机温控系统UASB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效益价值估算被引量:28
2004年
依据吉林省湿地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有关内容及湿地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包括功能效益价值、用途价值和属性价值。对向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总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结论: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总效益价值为47.84亿元/a。
郝运赵妍刘颖冯江
关键词: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
合成洗涤剂中磷对富营养化湖泊污染作用分析——以吉林省四平市二龙湖为例被引量:2
2004年
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和助洗剂,介绍了助洗剂的主要成分三聚磷酸钠的作用及其中的磷对水体的危害。通过对水质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吉林省四平市二龙湖水体的富营养类型,计算了合成洗涤剂中磷对湖体总磷的贡献率,为二龙湖的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定量依据。
王占华王宁
关键词:合成洗涤剂富营养化湖泊污染三聚磷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厌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自制反应器进水为养猪废水,进行不同惰性载体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成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大孔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器培养时间为39d,COD去除率达到80%,并出现粒径为2.50~3.00mm的大颗粒污泥,产甲烷量为9.75mL CH4·(gVSS·d)-1,与添加聚合铝和粉煤灰的反应器相比,产甲烷菌活性显著强;添加惰性载体与未添加载体反应器相比,培养时间缩短20%~45%,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相差14.00%±0.10%;参考Richards模型进行产甲烷量和反应器培养过程中出水COD建模,发现实验数据和模型数据对比偏差在0.50%±0.01%。
施云芬孙萌张更宇关宏程
关键词:厌氧颗粒污泥离子交换树脂聚合铝粉煤灰
长春南湖底泥疏浚前后水因子分析及动态变化被引量:20
2004年
监测了长春南湖底泥疏浚后的DO、NH4_N、NO2_N、NO3_N、BOD5、CODCr、TN、TP、SS、pH、SD和水温等12项水化学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了底泥疏浚前后影响南湖水质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底泥疏浚前后南湖水质变化的特征和底泥疏浚对南湖水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南湖疏浚前主要污染物是总磷,疏浚后总磷对水质的影响降低,悬浮物作用增大。
王小雨冯江胡明忠
关键词:底泥疏浚水质动态变化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