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114)

作品数:41 被引量:250H指数:10
相关作者:郑有飞吴荣军徐静馨孙健李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马里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0篇小麦
  • 17篇冬小麦
  • 12篇臭氧
  • 5篇遮荫
  • 5篇气溶胶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叶绿素荧光
  • 4篇太阳辐射
  • 4篇土壤
  • 4篇光合作用
  • 4篇光学厚度
  • 4篇O3
  • 3篇冬小麦叶片
  • 3篇叶片
  • 3篇上空
  • 3篇气溶胶光学
  • 3篇小麦根
  • 3篇小麦根际
  • 3篇小麦叶

机构

  • 36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气象灾害重点...
  • 3篇马里兰大学
  • 2篇云南省气候中...
  • 2篇南京三和环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重庆工商职业...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台州市气象局

作者

  • 37篇郑有飞
  • 23篇吴荣军
  • 13篇徐静馨
  • 9篇孙健
  • 7篇李健
  • 6篇麦博儒
  • 5篇胡会芳
  • 5篇李萍
  • 5篇吴芳芳
  • 4篇尹继福
  • 4篇姜杰
  • 3篇王锦旗
  • 3篇石茗化
  • 3篇徐卫民
  • 3篇赵泽
  • 3篇古康乐
  • 3篇冯妍
  • 3篇倪艳利
  • 2篇姚娟
  • 2篇范进进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作物杂志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年O_3熏气对小麦根际土壤氮素微生物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s,OTC)法设置3个臭氧浓度梯度,连续4a对小麦生长季土壤进行臭氧增加试验。测定小麦拔节、孕穗、抽穗、灌浆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硝化和反硝化强度。结果显示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和硝化强度随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a变化趋势相同。O3胁迫下,小麦根际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硝化强度亦降低,与对照比较,均达显著水平(P<0.05);随O3作用年限增加,抑制效应越强,第4年O3对其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第1年的抑制率。反硝化细菌数量在前期没有显著变化,成熟期则增加两个数量级,O3显著促进成熟期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4a试验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较短时间里O3对土壤反硝化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而作用3个生长季后,反硝化强度显著升高。结果说明,O3浓度升高降低了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和硝化强度,并有一定的积累效应。O3剂量和作用时间的累积量达到一定阈值,显著增加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强度,增加麦田土壤N2O排放的风险。土壤氮素微生物转化受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和O3剂量、作用时间的共同影响,不同形态的氮素对O3的敏感阈值不同,响应的时间和变化的范围有差异。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李萍王锦旗
关键词:小麦土壤氮素转化
太阳辐射减弱对灌浆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性、保护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设置了5个太阳辐射减弱处理,各处理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CK),60%,40%,20%和15%.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冬小麦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减少,气孔限制值(L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但胞间CO2浓度(Ci)却逐渐上升;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程度的增加,冬小麦叶片的CAT(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表现出较高的抗性,但MDA(丙二醛)含量及EC(电导率)降低,说明太阳辐射减弱未使作物膜系统受到明显伤害;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加较明显,但w(Chla)w(Chlb)下降,对太阳辐射中偏向短波部分波段的吸收能力增强.综上所述,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通过提高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避免细胞膜系统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同时提高w(Chlb)以增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尽管如此,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不足,作物的Pn仍持续下降,且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
郑有飞孙健王福然吴荣军麦博儒李健徐静馨
关键词:冬小麦膜脂过氧化光合特性
基于地基遥感数据的太湖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粒子谱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多光谱旋转遮蔽影带辐射计(Multi-Filter Rotating Shadowband Radiometer,MFRSR)测定了我国长江三角洲中部的太湖地区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415nm、500nm、615nm、673nm、870nm波段的全天空总辐射、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结合球形粒子的Mie散射理论反演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粒子谱,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地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气溶胶光学厚度和粒子谱的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工作日上午6:00-9:00时间内,细粒子的生成远大于非工作日这一期间细粒子的生成.太湖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常年较高,500nm波段的年平均值为0.8038±0.7924,夏季最大(0.9359±0.7389),冬季最小(0.6209±0.5500);气溶胶粒子谱表现出双峰分布,一种是位于半径0.15μm附近的细模态,另一种是半径3μm左右的粗模态,且夏季和秋季细粒子较多,而其他季节粗粒子较多.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的季节变化受到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降水过程对大气气溶胶具有明显的冲刷作用,并且降水后大气气溶胶的增加与气溶胶粒子大小有关,积聚态粒子浓度的增加比粗模态粒子的增加更快.
郑有飞范进进刘建军姜杰
关键词:气溶胶光学厚度
地表太阳辐射减弱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指纹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遮荫网设置4个太阳辐射通量梯度(20%、40%、60%、100%),对小麦生长季麦田土壤进行太阳辐射减弱的试验,用BIOLOG生态测试板(ECO MicroPlate),采用孔平均颜色变化率法(average well-color development,AWCD)测定不同太阳辐射通量处理下的冬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计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进行主成分分析,重复2年的试验,研究太阳辐射减弱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减弱,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速度降低,碳源分解的总量降低;2)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群落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在群落中的分布状况未受到太阳辐射减弱的直接影响;3)微生物对大多数碳源的代谢能力减弱,糖类代谢受辐射减弱的影响最大,变异度最高。结果说明,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受地表太阳辐射减弱的影响,这为了解大气环境变化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王锦旗李萍
关键词:小麦遮荫微生物多样性BIOLOG
地表蒸散的遥感估算模型及其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1年
蒸散是地表水热交换的主要过程,其空间特征差异明显,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区域蒸散估算成为现实。本文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法的单层与双层遥感蒸散模型,并对这2类遥感模型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和比较。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得到发展和应用的大气-陆地交换反演模型(ALEXI),阐述其主要结构、特色和过程。该模型通过耦合双层能量平衡模型(TSEB)和简化边界层模型,减少以往模型对台站气象数据的依赖,明显提高区域蒸散估算精度。研究表明,基于该模型的蒸散胁迫指数(ESI)具有很强的区域干旱监测能力。在今后研究中,多元遥感数据融合技术、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与遥感蒸散模型的结合将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郑有飞陈鹏吴荣军Xiwu ZhanChristopher HainJicheng Liu
关键词:蒸散遥感能量平衡干旱监测
遮荫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模拟遮荫的大田试验,设置不遮荫(CK)、60%遮荫(T1)、40%遮荫(T2)、20%遮荫(T3)4个处理组,定时观测冬小麦(扬麦13号)各器官的干物质重量,分析遮荫对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基于积温学原理,综合太阳辐射因子,建立了遮荫条件下冬小麦受有效积温、日温差积累、光辐射积累3个因子共同驱动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模型。结果表明,遮荫阻碍了冬小麦各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尤其对根、茎和穗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而对叶的影响是早期呈抑制作用,后期呈促进作用;同时遮荫也严重影响了干物质在各器官分配的比例。随着有效积温的变化,遮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均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变化。用3个因子建立的综合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遮荫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过程,研究结果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分析和生产管理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郑有飞徐静馨吴荣军
关键词:遮荫冬小麦干物质积累
臭氧胁迫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实验条件下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灌浆期冬小麦光合日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3:00—15:00大田环境变量(光合有效辐射、温度、水气压差)对冬小麦光合作用产生了胁迫;与对照组相比,100和150nl·L-1臭氧熏气下净光合速率平均下降了6.3%和11.1%(P<0.05);100nl·L-1臭氧熏气下气孔限制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但在150nl·L-1臭氧熏气下,11:00之前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增加,水分利用率显著下降,13:00—15:00,水分利用率显著增高;在无环境胁迫条件下,100和150nl·L-1臭氧熏气分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产生了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环境变量胁迫下,100和150nl·L-1臭氧熏气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且150nl·L-1臭氧熏气显著提高了进入气孔用于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比例。
郑有飞刘瑞娜吴荣军赵泽胡程达
关键词:臭氧冬小麦环境变量光合日变化水分利用率
不同季节南京市上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垂直分布
2014年
为了了解不同季节南京市上空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利用偏振微脉冲激光雷达对南京市上空大气散射特性进行了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结合MODIS卫星数据分析了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利用HYSPLIT模式分析了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①南京市上空气团在春、秋、冬季主要来源于中国西北以及北方地区,大气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分别为48.4、45.3和39.6 sr,退偏振比分别为0.18、0.19和0.20;而夏季主要来源于中国东南部工业污染城市以及南京周边地区,消光后向散射比为63.2 sr,退偏振比为0.11;②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低层(<1 k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高层(>1 km)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③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分为2种类型,在夏季和冬季为早晚高中午低;在春季和秋季则逐渐升高。
张坚郑有飞姜杰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光学厚度后向轨迹
O_3和UV-B共同作用对大豆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为揭示O3和UV-B共同作用对大豆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八月黄"为供试材料,利用OTC(开顶式气室)和紫外灯模拟O3和UV-B共同作用环境,研究大豆干物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1(UV-B辐射增强10%左右)、T2(100 nLL O3与增强10%左右的UV-B复合)和T3(150 nLL O3与增强10%左右的UV-B复合)处理下,成熟期大豆株高分别降低了12.73%、12.78%和14.15%;w〔Chl(a+b)〕分别减少了-1.16%(P>0.05)、34.20%(P<0.05)和57.38%(P<0.05);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下降了11.50%、46.65%和48.58%;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减少了31.02%、61.35%和67.53%;大豆产量分别减少了4.13%、54.09%和79.34%.O3和UV-B对大豆的生长和干物质累积均有不利影响,并且存在一定的协同影响,2个因子共同作用对大豆生长和干物质累积更为不利;O3和UV-B共同作用下大豆产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粒数和粒质量降低所致.
郑有飞胡会芳吴荣军徐卫民姚娟
关键词:UV-B辐射O3大豆
我国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现状被引量:37
2015年
综述了最近几十年中国大气汞的排放、分布、传输和沉降方面的研究.中国人为源每年汞排放量为世界最高,达到500-700t左右,超过全球人为排放量的25%-30%,并以每年4.2%的速度增加.通过已有观测和模型估算,中国来自自然地表过程(包括裸露地、地表水和森林土壤等)的汞排放量与人为源汞排放量相当,不容忽视.中国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大气汞浓度分布和变化范围很大,城市地区的总气态汞(TGM)浓度是北美和欧洲地区相似城市类型TGM的1.5-5倍左右;中国城市颗粒态汞(PHg)浓度比北美和欧洲地区高出2个数量级;中国沿海地区和偏远的背景区TGM、PHg和活性汞(RGM)低于中国内地城市地区,但是也明显高于背景值和北美和欧洲地区.相应地,高含量的大气汞浓度导致大量的大气汞沉降到地表,城市地区和背景区大气汞沉降分别比北美地区高出1-2个数量级和1-2倍.
吴晓云郑有飞林克思
关键词:大气汞沉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