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18004)

作品数:14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朋富李建宏安树青管章玲田兴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微囊藻
  • 5篇铜绿微囊藻
  • 3篇胞外多糖
  • 2篇多糖
  • 2篇多样性
  • 2篇生理代谢
  • 2篇水华
  • 2篇太湖
  • 2篇株产
  • 2篇蓝藻
  • 1篇单胞菌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基
  • 1篇抑藻
  • 1篇抑藻效应
  • 1篇英文
  • 1篇荧光假单胞菌
  • 1篇硬脂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作者

  • 6篇李朋富
  • 4篇李建宏
  • 3篇安树青
  • 3篇田兴军
  • 3篇管章玲
  • 2篇宣淮翔
  • 2篇姜闻新
  • 2篇王倩
  • 2篇邓洁
  • 2篇孙庆业
  • 2篇贾永
  • 2篇王从彦
  • 2篇潘澄
  • 1篇张智俊
  • 1篇辛海峰
  • 1篇宋福强
  • 1篇施丽梅
  • 1篇李珊珊
  • 1篇马鸿翔
  • 1篇蔡元锋

传媒

  • 6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Journa...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囊藻胶鞘多糖和水溶性胞外多糖的化学特性被引量:6
2016年
微囊藻(Microcystis)产生大量胞外多糖(EPS),包括包裹在细胞外的胶鞘多糖(CPS)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水溶性多糖(RPS).为探究EPS在蓝藻水华发生中的生理生态学意义,迫切需要了解微囊藻EPS的化学特性.本文从太湖分离群体微囊藻,经过大约18个月实验室培养后,其中一些藻株转变为单细胞形态.选择5株群体藻和4株单细胞藻,比较分析这些藻株EPS的化学特性发现:(1)所有9株藻的EPS均为含有脱氧己糖的酸性杂多糖;(2)所有9株藻的CPS的糖醛酸含量(1.2%~2.1%)均低于RPS的糖醛酸含量(2.4%~6.2%);(3)所有9株藻的EPS均含有乙酰基和硫酸基,其中,每一株藻CPS的乙酰基含量均高于RPS的乙酰基含量,所有群体藻CPS的乙酰基含量(4.1%~6.6%)高于所有单细胞藻CPS的乙酰基含量(2.0%~3.2%).本文进而讨论了EPS化学特性对EPS水溶性和微囊藻群体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其生态学作用的影响.在这些化学特性中,乙酰取代基团被认为可能是影响微囊藻EPS生理生态学作用的重要因素.
陈毛珍谢梅娟巫伟喻富根李朋富
关键词:微囊藻胞外多糖乙酰基疏水性
群体微囊藻附生细菌特性被引量:4
2017年
附生细菌在微囊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缺少关于微囊藻附生细菌特性的研究报道.本文从4种群体微囊藻(铜绿微囊藻、惠氏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和坚实微囊藻)中分离得到了18种附生细菌,分别隶属于六大类群: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放线菌纲、纤维粘网菌纲和黄杆菌纲.BIOLOG板分析显示除了α-变形菌纲中的2种细菌以及放线菌纲中的1种细菌以外,其余细菌都能够利用10种以上的碳源.18种附生细菌中有12种具有趋化性,12种具有疏水性,14种具有自聚能力.除了黄杆菌纲菌株都具有亲水性外,其余5大类群菌株都含有疏水性种类.六大类群中都含有具有趋化性和自聚能力的种类.每种微囊藻中的大多数附生细菌种类都能利用10种以上的碳源,都具有疏水性.每种微囊藻中至少有一组细菌表现出共聚能力.除了水华微囊藻外,其余3种微囊藻中附生细菌的大多数种类都具有趋化性.除了惠氏微囊藻外,其余3种微囊藻的附生细菌中大多数种类都具有自聚能力.结果显示细菌旺盛的代谢潜力、趋化性、疏水性、自聚能力和共聚能力可能有利于附生细菌定殖于微囊藻群体.
范琦肖惠杰吴强汪水娟李朋富
关键词:微囊藻附生细菌多样性
软脂酸和硬脂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了软脂酸和硬脂酸对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比较了长链饱和脂肪酸抑藻的构效关系。选用的藻种是购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12,且实验藻种处于对数生长期。软脂酸和硬脂酸在藻液中的4种最终质量浓度为:30、60、90和120mg·L-1。实验周期为6d,每天定时定量取藻液,测量A(650nm),叶绿素a含量,藻蓝蛋白含量。实验结束后,采用SPSS(13.0版本)软件和DPS(7.05版本)分析加入这2种脂肪酸的藻液的3个指标与空白对照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2种饱和脂肪酸的4种质量浓度对产毒铜绿微囊藻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藻效果越明显。其中,2种饱和脂肪酸在相同浓度的条件下,软脂酸比硬脂酸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实验技术方面有2个创新点:①因为长链饱和脂肪酸无法溶于蒸馏水,实验采用乙醇来溶解脂肪酸。②因为溶于乙醇的长链饱和脂肪酸溶液无法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实验采用微孔滤膜对脂肪酸溶液进行灭菌。
姜闻新贾永王从彦王倩田兴军
关键词:脂肪酸抑藻效应
农药氯氰菊酯和灭幼脲对铜绿微囊藻生理代谢的影响
为探索生物源农药进入水体对蓝藻水华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两种常用生物源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GXJZ)和25%灭幼脲(MYN),研究这两种农药在不同浓度下对主要蓝藻水华种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
吴丽李珊珊付鹿李建宏王琳李敬伟李朋富
关键词:氯氰菊酯灭幼脲微囊藻农药生理代谢
文献传递
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细菌多样性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研究了巢湖西半湖北岸湖滨带蓝藻堆积处不同深度层次的细菌多样性。利用直接法提取了蓝藻堆积处3个不同深度层次样品(A层0~2 cm、B层2~10 cm、C层10~20 cm)中的细菌总DNA,并进一步构建各层细菌的16S rDNA克隆文库。结果表明,蓝藻堆积处各层细菌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均伴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各层的细菌优势类群主要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且随深度层次的增加,归属于变形菌门的细菌比例减少,而归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比例增加;在A层样品中存在少量归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类群的细菌;在C层样品中也存在少量归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类群的细菌。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蓝藻堆积腐烂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的变化。
宣淮翔安树青孙庆业刘梅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2年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流行性病害,该病可导致减产,同时在小麦中残留真菌毒素,对小麦生产存在巨大威胁。由于抗药性的逐渐形成和残留污染等弊端,运用化学农药防治的途径存在很大局限,微生物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已引起了广大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小麦赤霉病微生物防治菌株的种类、分离鉴定、防治效果及可能的防病机制,并讨论了小麦赤霉病的微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
管章玲辛海峰李建宏马鸿翔张旭
关键词:赤霉病生物防治生防菌生防机制
一株产碳酸酐酶附生菌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研究生长环境中微生物对铜绿微囊藻碳代谢的影响,本文分析太湖典型微囊藻水华样品附生菌中产碳酸酐酶(CA)细菌的比例,结果显示CA菌占11.6%;从微囊藻群体中分离获得了一株高胞外CA附生菌P201,通过ITS基因鉴定,该菌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并研究了该菌在不同浓度HCO3-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高HCO3-浓度还是低HCO3-浓度环境中,加入该菌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说明产CA酶附生菌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邓洁李建宏管章玲胡碧洋赵蕾李朋富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荧光假单胞菌碳酸酐酶
太湖水体微囊藻毒素变化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2009年5~10月间采集太湖3个位点的水样,分析水体理化因子和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及种类。在整个采样周期,3个位点的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未检出,<0.02μg/L)至0.67μg/L,只检测到MC-RR和MC-LR两种微囊藻毒素;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范围为ND~53.34μg/L,MC-RR和MC-LR是主要的微囊藻毒素种类,在2009年10月的2号位点水体检测到多达6种微囊藻毒素。CODMn和叶绿素a与水体中胞内微囊藻毒素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采样位点,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不完全相同,应根据不同区域开展环境条件对太湖水体中胞内、胞外微囊藻毒素含量影响的评估。
耿志明王澎刘蔼民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HPLC分析太湖水体污染蓝藻水华
太湖不同湖区水生真菌多样性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研究太湖不同湖区水体及沉积物中的水生真菌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5月份太湖水生真菌群落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组成.东半湖水生真菌多样性指数较西半湖高,湖心区最低.不同湖区水生真菌群落的遗传结构和主要类群组成存在空间差异,东半湖真菌类群较多,湖心区最少.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太湖水生真菌优势类群主要归属于真菌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包含8个目,分别占所有序列的57.7%和26.9%,它们在不同湖区均有分布.经检测发现卵菌纲(Oo-mycetes)水霉目(Saprolegniales)一种,仅存在于东太湖水体中;沉积物中的特有真菌类群主要归属于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这些具有空间分布差异的类群约占所有序列的15.4%.聚类及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太湖不同湖区水生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这与湖区间不同的营养水平、风浪扰动状况等因素有关.
宣淮翔安树青孙庆业周长芳
关键词:水生真菌多样性PCR-DGGE太湖
Pb^(2+)和Ni^(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铜绿微囊藻对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姜闻新贾永王从彦王倩田兴军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PB2+重金属离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