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0718)

作品数:3 被引量:76H指数:3
相关作者:韩金良孙炜锋何淑军吴树仁张春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典型滑坡
  • 1篇汶川8级地震
  • 1篇汶川大地震
  • 1篇滑坡
  • 1篇反演
  • 1篇风险指标
  • 1篇触发
  • 1篇次生
  • 1篇次生地质灾害
  • 1篇大地震
  • 1篇12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作者

  • 3篇孙炜锋
  • 3篇韩金良
  • 2篇张春山
  • 2篇燕军军
  • 2篇吴树仁
  • 2篇何淑军
  • 1篇姜茂
  • 1篇杨金中
  • 1篇李志科
  • 1篇王涛
  • 1篇石菊松
  • 1篇王涛
  • 1篇侯凯
  • 1篇王涛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5.12汶川8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浅析被引量:56
2009年
5.12汶川8级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形成长350多km,宽约50km的地表破裂带,触发了1万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地质灾害,其中巨型灾害体87处、大型灾害体606处,形成了136个较大规模的堰塞湖。地震地质灾害的链生特征显著,形成地震-崩塌、地震-滑坡-碎屑流-堰塞湖-堰塞坝溃决-泥石流等典型地质灾害链。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种类全、密度大、强度高、致灾重的特点。在部分地区,崩塌、滑坡和碎屑流的分布面积占地震极重灾区面积的30%~58%,甚至高达80%。据初步统计,崩塌、滑坡和碎屑流共导致大约2万人死亡,其中北川县老县城滑坡导致1600多人死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沿断裂带、河谷和交通线分布。崩塌、滑坡的破裂源主要位于河流拐弯处靠近侵蚀岸一侧、山脊两侧及坡肩部位,这与上述部位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直接相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形控制,其次为岩性、斜坡结构、活动断裂、人类工程活动。许多大型崩塌、滑坡还具有高速远程的特征,部分崩塌、滑坡-碎屑流位移达数km,速度高达100~300m/s,其运动轨迹复杂多变,常常导致多处人员伤亡,是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防灾必须面临的新课题。根据上述情况,文中对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地震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首次提出高山峡谷地区单一斜坡上呈阶梯状多级滑动的群发性地震滑坡的形成模式:强烈地震往往引起剧烈的地面震动,而高陡的山脊及其坡肩部位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因此,上述部位往往是地震滑坡的高易发地段,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不稳定性斜坡的临界峰值加速度时,斜坡失稳破坏形成一系列的群发�
韩金良吴树仁何淑军孙炜锋张春山王涛王涛杨金中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地震地质灾害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吴家沟滑坡风险评价被引量:12
2009年
吴家沟滑坡是2008年汶川Ms8.0级大地震触发的黄土塬边的一个中型滑坡。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测试和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分2种情况对该滑坡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为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评估结果表明,在只考虑强降雨对滑坡影响的情况下,吴家沟滑坡个人风险介于7×10-4~4.375×10-5之间,位于严格详细审查区;在考虑强降雨+地震对滑坡影响的情况下,吴家沟滑坡个人风险介于1.32×10-3~8.325×10-5之间,位于不可接受区和严格详细审查区,人员社会风险位于不可接受区。
韩金良燕军军孙炜锋王涛姜茂侯凯李志科
四川汶川Ms8级地震触发的典型滑坡的风险指标反演被引量:9
2009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触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和滑坡,特别是沿发震断裂分布一系列大型的高速远程滑坡。为了探索地震诱发大型高速远程滑坡运动速度的反演方法,以汶川大地震典型高速远程滑坡为例,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沿映秀-北川断裂展布的5个典型滑坡的速度进行了反演和计算。结果表明,5个滑坡的最大速度均大于50m/s,其中大光包滑坡速度最大,其下部滑体的最大速度约为300m/s,上部滑体凌空飞行的初速度高达165.6m/s。同时,对上述滑坡的视摩擦系数进行了计算,4个滑坡的视摩擦系数介于0.16~0.4之间。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类似地区地震滑坡的速度、最大位移量的预测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对于类似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金良燕军军吴树仁孙炜锋何淑军张春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