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1069)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柏生刘美真陈经雕柯碧霞谭海玲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脑脊髓...
  • 2篇奈瑟菌
  • 2篇脑脊髓膜炎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炎
  • 2篇脑膜炎奈瑟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群
  • 1篇药物
  • 1篇球菌
  • 1篇微生物敏感性...
  • 1篇流行菌群
  • 1篇敏感性
  • 1篇奈瑟球菌
  • 1篇菌群
  • 1篇菌药
  • 1篇抗菌
  • 1篇抗菌药
  • 1篇抗菌药物

机构

  • 4篇广东省疾病预...

作者

  • 4篇张万里
  • 4篇谭海玲
  • 4篇柯碧霞
  • 4篇陈经雕
  • 4篇刘美真
  • 4篇李柏生
  • 2篇梁剑
  • 2篇柯昌文
  • 1篇管大伟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东省2003-2011年35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多位点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近年来在广东省发病维持在低水平,但流行菌群有不断变迁趋势,B、C群菌株已成为主要致病菌群之一。本研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2003-2011年广东省保存的35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Nm)分离株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探讨菌株间遗传进化关系。
刘美真柯昌文管大伟陈经雕张万里李柏生柯碧霞谭海玲梁剑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
广东省C群流脑菌株PCR鉴定分析
2012年
目的用PCR技术鉴定分析广东省2003—2011年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健康带菌者分离的c群流脑菌株。方法对菌株进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再用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36株脑膜炎奈瑟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为C群,PCR鉴定crgA基因(230bp)、siaD(C)基因(250bp)均为阳性。结论基于幽D(c)基因的PCR技术可应用于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鉴定分群。
陆喜颜刘美真陈经雕李柏生柯碧霞谭海玲张万里梁剑
关键词:PCR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球菌
12种抗菌药物对广东省不同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Nm)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和E-test法,对广东省67株Nm菌株进行体外1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67株脑膜炎奈瑟菌对6种治疗药物(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和氯霉素)和3种预防用药物(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和利福平)全部敏感,对另外3种预防用药物(环丙沙星、萘啶酸、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则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分别为50.75%(34/67)、55.22%(37/67)和92.54%(62/67)。不同来源的Nm菌株对环丙沙星、萘啶酸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这2种药物的耐药率均以密切接触者菌株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0.6%(12/17)和88.2%(15/17);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群和C群菌株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未定群和W135群菌株对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群出现两重和三重耐药的耐药率分别为80.6%(29/36)、63.9%(23/36)。结论广东省不同血清群Nm菌株对环丙沙星、萘啶酸、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3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对Nm进行长期实时的药物敏感性监测非常必要。
陆喜颜刘美真陈经雕李柏生柯碧霞谭海玲张万里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广东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菌群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研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菌群的变迁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66—2009年分离的656株流脑菌株的血清群构成进行分析。结果656株流脑菌株中,A群占24%、B群占47%、C群占9%,其它群占20%。1966—2001年的447株流脑菌株中,A群占22%、B群占46%、C群占6%,其它群占26%;2002—2009年的209株流脑菌株中,A群占28%、B群占53%、c群占13%,其它群占6%。A群流脑病人来源菌株比例由85%下降至47%,B群流脑病人来源菌株比例由15%上升至28%,c群流脑病人来源菌株比例由0%上升至22%。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C群流脑菌株的比例由7%上升至11%,A群由9%上升至24%,B群由53%上升至58%。结论广东省流脑病人及健康人群携带菌株中,C群、B群流脑菌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流脑流行菌群正在发生从A群到C群、B群的变化。
刘美真柯昌文张万里陆喜颜柯碧霞李柏生陈经雕谭海玲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