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0701k013)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7
相关作者:侯明陈如胡存杰路畅张兴龙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桂林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0篇
  • 4篇胁迫
  • 3篇土壤
  • 3篇小麦
  • 3篇复合胁迫
  • 2篇亚细胞
  • 2篇亚细胞分布
  • 2篇幼苗
  • 2篇幼苗生长
  • 2篇生理特性
  • 2篇蔬菜
  • 2篇水稻
  • 2篇水稻品种
  • 2篇转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分布
  • 2篇小麦幼苗
  • 2篇小麦幼苗生长
  • 2篇苗生长
  • 2篇化学形态

机构

  • 1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桂林工学院
  • 2篇广西环境工程...

作者

  • 14篇侯明
  • 4篇胡存杰
  • 3篇张兴龙
  • 3篇路畅
  • 3篇何剑亮
  • 3篇郭零
  • 3篇陈如
  • 1篇靳丽波
  • 1篇伍长快
  • 1篇张利香
  • 1篇熊玲
  • 1篇林英玲
  • 1篇黄以峰
  • 1篇那佳
  • 1篇黄艳娇
  • 1篇韦月翠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冶金分析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钒被引量:6
2009年
建立了微波消解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微量钒的方法。确定了微波消解样品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钒的最佳条件。以HNO3-HClO4-HF(3:2:3,V/V)作为样品的消解液,采用两段消解方式进行样品微波消解,并以EDTA作为基体改进剂,在HNO3(φ=5%)介质中进行钒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72μg/L,线性范围0-300μg/L,相关系数r≥0.9985。方法用于土壤样品中钒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98.2%~103.9%之间;有证参考物质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
侯明胡存杰靳丽波
关键词: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
钒、汞胁迫对菜心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钒(V)、汞(Hg)单一和复合胁迫对四九黄菜心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明显上升,与对照相比,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分别增加了8.4%~271.5%和22.4%~145.6%;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重金属浓度较低时,3种保护酶均有较好的协同效应,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重金属浓度较高时,叶绿素含量和3种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表明在逆境环境因子下,植物的生理特征发生变化,酶活性受到抑制;V、Hg复合胁迫对蔬菜幼苗的毒害作用大于同水平单一胁迫效应。
侯明路畅张兴龙
关键词:HG复合胁迫生理特性
农作物中钒的形态分析研究
<正>环境中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决定,而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化学形态研究,对于充分了解其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机理,阐明其生理作用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钒在人体内累积到一定浓度,可引起人体呼吸系...
侯明伍长快何剑亮
文献传递
枸杞幼苗对钒胁迫的生理响应和积累特性被引量:9
2013年
在不同的钒(V)胁迫浓度(0、25、50、100和200 mg· kg -1)条件下,通过40 d盆栽试验,研究了枸杞植株对V积累及V对枸杞叶中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脯氨酸( Pro)、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中各部位V含量分布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根>叶>茎。随着V浓度增大,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 V 胁迫浓度≤100 mg · kg -1时,与对照组相比, CAT和POD的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大了227.9%、76.2%、40.2%和117.4%;当V胁迫浓度>100 mg· kg -1,则分别降低了5.1%、5.8%、22.8%和36.7%。在不同浓度V的处理下, 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 Pro 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3.3%~220.7%、12.4%~76.9%和69.7%~276.3%。可见,低浓度V (<100 mg· kg -1)刺激了叶绿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促进了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高浓度V (≥100 mg · kg-1)破坏了叶绿素结构,抑制了抗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
侯明陈如黄艳娇
关键词:生理响应
不同水稻品种钒的积累和化学形态研究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钒胁迫下不同水稻植株中钒的积累情况和钒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各器官中钒的分布为:根>茎>叶>籽实,两种水稻品种吸收的钒主要富集在根部。水稻生长期新优188水稻各器官中钒的浓度均低于十优83...
侯明胡存杰路畅郭零
关键词:化学形态
文献传递
V(Ⅴ)-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SDS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在pH3.6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V(V)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形成稳定缔合物,在290nm和570nm处出现两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在一定条件下,于570nm处,共振散射光强度△/与钒含量在0~0.06u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钒的高灵敏度共振光散射新方法。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0.0023ug/mL。用此法测定植物样品中钒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为96%~104%。
侯明林英玲
关键词:SDS共振光散射
不同水稻品种对钒的积累及化学形态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钒(V)胁迫下不同品种水稻植株中钒的积累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各器官中V的分布为根>茎>叶>子实,两种水稻品种吸收的V主要富集在根部。水稻生长期新优188水稻各器官中V的浓度均低于十优838水稻,如在V处理浓度为100 mg·kg-1时,在分蘖期、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新优188水稻植株根中V含量分别为73.10、92.56、57.46、57.81μg·g-1,茎叶中为8.79、4.52、2.13、2.56μg·g-1;十优838水稻植株根中的V含量为59.14、94.93、88.59、89.70μg·g-1,茎叶中为4.64、3.66、2.29、3.24μg·g-1。推断十优838水稻较新优188水稻有较强的V吸收能力。两种水稻品种中,根部V主要以活性较低的盐酸提取态(F HCl)和醋酸提取态(FHAc)为主,茎和叶中V主要以盐酸提取态(F HCl)和水提取态(Fw)为主,认为V在水稻根部多以难溶于水的重金属磷酸盐或草酸盐而被固定,限制了水稻中V转移到茎和叶,从而避免了高浓度V对植物光合作用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干扰。
侯明郭零何剑亮
关键词:水稻化学形态
土壤有效态钒的浸提剂和浸提条件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盆栽实验及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比较了HOAc、MgCl2、NH4OAc、EDTA和EDTA-NH4OAc等5种浸提剂在不同提取时间、不同土液比下对土壤中有效态钒的提取效果。实验表明,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态钒的提取率明显不同,提取率均随土壤钒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浸提剂对土壤有效钒的提取率顺序依次为HOAc
侯明王香桂
关键词:浸提剂浸提条件植物可利用性
钒在枸杞幼苗中积累、转运及亚细胞分布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沙培实验和采用差速离心技术,研究了钒(V)在枸杞幼苗中的积累、转运和亚细胞分布特征。结果表明:V在枸杞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和分配比例为根〉茎〉叶,随着V处理浓度的增加,枸杞幼苗根中V含量和分配比例显著增大,在V处理浓度为20mg·L^-1时,根中V含量达19.80μg·g-1,占总量的60.1%。枸杞幼苗在V浓度为2、5mg·L^-1时,根富集系数BCF〉1,转运系数TF〈1,表明枸杞植物对V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但转运能力较低,其积累的V主要富集在枸杞植株根部,可减轻过量V对茎叶的毒害。V在枸杞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规律为F1(细胞壁)〉F4(可溶性组分)〉F2(细胞核)〉F3(线粒体和叶绿体)。V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3%-52.4%和4.1%-45.2%,表明细胞壁是V在枸杞叶片细胞中的重要分布位点。随着V处理浓度的增加,V在细胞壁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可溶性组分的分配比例相应增加,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细胞壁和细胞质可溶性组分的相互协调,对植物自身解毒重金属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增强枸杞植物对重金属V的耐性。
侯明胡存杰熊玲陈如
关键词:转运亚细胞分布
V(Ⅴ)、Cr(Ⅵ)单一和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V(Ⅴ)、Cr(Ⅵ)单一及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单一或复合胁迫,随着V、Cr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鲜重、株高、叶绿素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V≤5 mg.L-1、Cr≤10 mg.L-1,小麦的鲜重、株高、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当V>5 mg.L-1、Cr>10 mg.L-1,则分别比对照降低0.2%—46.8%、0.8%—40.7%和2.5%—76.9%.丙二醛含量随着V、Cr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相比,含量增加了7.5%—251.6%.在V、Cr单一胁迫下,随着金属浓度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比对照增加17.8%—59.8%,根系活力则下降8.1%—53.0%;复合胁迫时细胞膜透性先下降后上升,但始终高于对照,比对照增加了0.6%—126.2%;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降低6.1%—97.3%.研究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复合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单一金属对小麦的毒害,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拮抗作用;在高浓度范围两种金属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损伤和毒害作用比单一金属伤害更为严重,表现为协同作用.单一胁迫中Cr对小麦幼苗的毒性比V大.
侯明张兴龙路畅陈如
关键词:复合胁迫小麦幼苗生理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